趙旋
摘 要: 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社會對復合型英語人才的需求必定呈上升趨勢。本文在分析我國英語專業商務方向人才培養現狀和“一帶一路”倡議相關人才需求特點的基礎上,為高校英語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和發展提供意見,旨在提高英語人才培養質量,完善培養體系,促進國家和區域經濟的發展,以利于“一帶一路”倡議的貫徹實施。
關鍵詞: “一帶一路”倡議 英語專業商務方向 培養模式
一、關于“一帶一路”倡議
“一帶一路”即“絲綢之路經濟帶”與“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區域包括了周邊的中南亞和中東歐等地區和國家,這些地區和國家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約占全球三分之一,總人口約44億,約占全球三分之二。其內涵是充分運用我國與沿線國家或地區之間已經形成的雙多邊機制,創建出符合新時期國際社會發展需求的多區域、多領域的貿易合作平臺,發展合作伙伴、形成深度合作。在教育領域,有利于學校之間開展各種形式的務實合作和共同發展,使得優秀教學資源和教育方式相互借鑒、相互促進(吳柵妮,周鈺佳,2018)。
二、“一帶一路”倡議對于英語專業商務方向人才的需求
(一)倡議沿線國家對跨文化交際人才的需求。
從地理位置看,沿線覆蓋的國家和區域為多民族聚集地,眾多國家和地區在歷史風俗政治制度和語言方面必然存在大的差異,因此,熟悉并掌握“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歷史政治文化習俗和制度等方面特點的跨文化交際人才對于倡議的更好實施、交流互通、取長補短來說至關重要。
(二)新型對外貿易人才的需求。
“一帶一路”倡議促進了以亞歐為核心的世界第三大貿易合作體的發展。對外貿易的形態也將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資本貿易、信息貿易、文化貿易、知識貿易將會超越傳統商品貿易,并最終成為中國貿易的主導。在此大發展背景下,迫切需要懂得資本運作,從事信息、文化、知識等無形貿易行業人才,具備雄厚的專業知識和廣博的知識、抽象思維能力、邏輯能力和更重要的創新意識的復合型對外貿易人才。
(三)跨國企業需求。
在跨國企業的貿易交流與合作中,英語專業商務人才為其提供橋梁和紐帶,通過商務知識和商務能力不斷促進跨國企業之間經貿合作的有序健康進行,并以出色的商務交際能力避免跨國企業的文化沖突,促進跨國企業健康發展。
三、英語專業商務方向學科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分析及問題研究
(一)培養層次水平較低,教材老舊,培養模式單一。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指出,針對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可分為五個層次:一是對英語語言基礎的掌握,二是相關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和相關文化知識的了解,三是跨學科專業知識的學習,四是對語言文化本體的問題研究,五是人文素養的全面提高。然而,國內現狀是大部分高校的商務方向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層次依然停留在第一層次到第三層次,處于初級階段,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生的英語語言交際能力和簡單的英語業務洽談能力培養上,很難實現培養高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的目標。
高校英語專業商務方向的學科教學內容傳統且缺乏時效性,知識結構單一,教學資料中少有“一帶一路”倡議的相關內容,教師授課依舊以填鴨式被動教學為主,很難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探索知識并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作為一門綜合性的應用實踐學科,學生應該注意學習和掌握各個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在英語學習方面,不僅要掌握基本的單詞、句式篇章的結構和修辭,交際中的注意事項,還應當掌握國際貿易中的理論實務、經濟學原理、國際貿易合作、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實務、電子商務、國際物流、保險及保費和計算機應用的相關知識等(柳華妮,2017)。
(二)理論教學與實踐環節脫節。
部分高校的英語專業商務方向課程仍處于理論教學初級階段,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如聽說讀寫及基礎知識訓練課還有更高層次的專業知識課和商務類課程,都以教師講授理論為主,實際操練機會不多,學生的動手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尤其是商務類課程,大多數課程僅僅介紹概念、定義及相關知識,并未讓學生接觸實際外貿交易,外貿企業的水平參差不齊,實習效果不一(潘潔,翟紅華,2018)。同時外貿業務的熟悉過程周期長,具有季節性特點。大多數外貿企業對其業務具有保密工作,難以進一步了解商務洽談等核心內容。
(三)商務方向“雙師型”教師短缺。
“雙師型”教師指的是具有扎實英語知識和豐富的商務理論知識,還具有企業工作經驗和實踐能力的教師。現代社會發展強調現當代教師應適合于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具備更好地服務社會的能力,培養出滿足企業和社會要求的學生。而我國英語專業商務方向的學科任教教師畢業于各大師范高校,缺乏在企業實踐的經驗(柳華妮,2017)。
四、英語專業商務方向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改革
(一)明確培養目標。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貫徹和深化實施,各高校應以培養國際化、多元化的人才為目標,培養不僅具備深厚的英語語言和文學專業功底,專業技能熟練,而且具備開闊的國際視野、良好的文化素養和廣博的人文情懷及具有極強適應能力且對社會發展有貢獻的大學生。為我國的外交經貿、對外文化交流、文化傳播和教育等領域培養具有競爭能力和發展潛力的人才。
(二)優化培養模式。
1.明確復合型多領域英語專業商務人才的培養目標。
傳統英語專業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大都僅限于對語言及理論的學習及掌握,根據現如今社會發展趨勢和社會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變化,英語專業商務人才需具有扎實豐富的商務理論知識、清楚流利的語言表達交流能力及廣闊的國際視野。“一帶一路”倡議的貫徹和實施一定會需要大量經貿領域、建筑領域、交通運輸領域、法律領域的人才,因此英語專業商務人才需要同時了解并學習多個領域的專業知識。
2.優化豐富教學方法。
隨著科技發展、知識資源共享途徑日漸豐富,如MOOC、微課、翻轉課堂等新型教學模式和方法,更高效有趣地使學生掌握知識,并獲取最新專業領域知識和信息。教材的選擇應著眼于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同時注重實用性和科學性,“國際性”和“實踐性”應為教學中的突出環節,學生應作為課堂的主導者,教師需采取多樣化的授課方式。
(1)新型教學方式
①MOOC
MOOC的優點在于其多元化的工具資源,整合了多種社交網絡和多種形式的數字化資源,從而形成了多元化的學習工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使學生使用最新最有效的學習資源,進而了解掌握全球經濟發展和商務知識和技能。通過智能算法、大數據,個性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得以實現,大方向是滿足個性化需求。MOOC重新定義了學校、老師和學生。過去的老師最重要的就是講課,慕課線下的老師可能更加關注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師生間的溝通變得更為頻繁,可以使學生豐富經濟金融類知識和加強具體運用。
②微課
微課教授時間短,沒有復雜的課程結構且每節涵蓋的知識點較少,學生不至于感到枯燥乏味,而有針對性地對科目重點難點進行掌握。商務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最重要的是通過真實具體的案例進行教與學,不至于理論和具體實際相脫節。微課主要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進行,學生對于某些案例的興趣會調動其探索并解決商務問題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從而增強綜合能力。
③翻轉課堂
指學生和老師的地位角色的轉換,將以往的老師主導的課堂,學生被引導的角色轉換成學生主動操作和主動思考,可以通過商務案例分析的方式使學生“吸收內化”學習過程效益不斷得到提升,不斷自主探索知識和技能,在過程中不斷主動獲得商務知識和訊息,提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效率遠大于傳統課堂。
(2)采取“浸潤式”教學模式
浸潤式教學是指緩和而持久地潛移默化影響學生心理的方法,又稱“滲透法”,被國內一些高校引進使用,指以循序漸進的滲透的方式促進語言的掌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采取全英文教學模式,一步步引導學生堅持英語思維進行思考,并用英文表達自己的回答和想法,使學生沉浸在全英文的語言環境和氛圍之中,對于一些專業課程則采用雙語教學模式,使用英語教授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加適當中文予以補充說明。
3.逐步形成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完善校企間合作。
在企業進行實習是商務方向英語專業人才融入社會的必然要求,通過對相關企業和用人單位實際需要的了解,有目的地與用人單位建立定向合作伙伴關系,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研究和商討,共同制定并簽訂畢業生就業訂單。企業在師資、技術、設備等辦學硬件方面給予支持,做到產學研相結合,使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例如,建立產學研結合的實踐教學基地,或將實習基地安排在倡議覆蓋國家地區企業或進出口貿易公司,使學生有機會在相關企業親身應用所學理論知識,從而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有條件的高校還可以通過與地方政府或相關企業行業間的合作,開設學生創業基地,增加創業培訓,合作企業負責承接學生的操作訓練、項崗實習、畢業設計等環節,從而有效推進校企合作。
通過該教學模式,可以強化并提高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的商務實踐能力,培養學習主動性和針對性,使學生做好就業準備,而與企業互惠互利的高效合作開拓創新人才的培養道路。
4.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在時代發展的大背景和新政策下,各個高校的商務學習應該緊跟時代和市場的發展,學校在英語專業商務方向的學科建設方面應該積極引進同時具備優良教育背景和企業工作經歷的高水平高素質“雙師型”師資隊伍,從而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的業務能力,參與對外貿易各個環節的親身經歷使得教師可以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對最新行業動態和特點的深入了解使得他們可以有所側重地實施教學計劃。建設培養雙師型師資隊伍,可以選派教師到企事業單位掛職訓練,熟悉企業運營和貿易流程,了解市場,從而反饋教學,或聘請相關事務部門、企事業單位的優秀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切實提升教學質量,優化改善現階段教學和實踐相脫節的狀況(潘潔,翟紅華,2018)。
5.模擬“一帶一路”實況。
在如今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背景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資源進行英語專業商務方向的課程教學工作,通過真實地模擬“一帶一路”,展現相關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習俗、文化、語言、經貿政策等情況,使學生快速身臨其境地學習到文化,提升語言交流水平,獲取國際商務知識的真實應用。最重要的是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創建實訓平臺,使學生生動掌握熟悉國際貿易實務、商務談判等國際商務實踐等重要環節。讓學生感受現場,不斷獲取對國際商務場景的認知感,從而提升在實際工作中的語言實踐能力和國際商務技能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熊昌英,2017)。
五、結語
本文以時代發展國家政策和英語專業商務方向人才就業角度為出發點,對高校英語專業商務方向的學科教學進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發展新模式,有利于學生不斷提升商務知識和交際能力,為國家建設和經濟發展培養出一批高素質適應新政策新發展的全方位多領域的跨文化復合型人才。英語專業商務方向對于實踐性的要求比較高,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順應時代發展,積極轉變教學思路和模式,培養學生對實際問題的分析與解決能力,從而使理論知識教學和社會要求有機結合,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還要致力于提高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和企業反饋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Dudley - Evans & St John. M.. Development in ESP-A Muti-disciplinary Approach[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123.
[2]Johnson. C.. State of the Art Article: Business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 London: Longman Group Ltd,1993.
[3]Kennedy, C, &Bolitho;, R..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 Modern English Publications,1991.
[4]Mackay. R. & Mountford, A. J.(Ed.). The Teaching for Special Purposes: Theory and Practice[M]. London: Longman Group Ltd,1978.
[5]潘潔,翟紅華.高校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改革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03(38):57-58.
[6]周洵瑛,范誼.英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內涵與層次定位[J].外語界,2010,04(139):36-42.
[7]熊昌英,胡澤晗.“互聯網+商務英語實踐教學”實證研究[J].教育評論,2017(11):148-151.
[8]柳華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論與商務英語課程資源配置與優化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7,10(177):35-39.
[9]吳柵妮,周鈺佳.“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外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研究[J].“一帶一路”專欄,2018(03):143-144.
[10]楊璘璘.“一帶一路”背景下就業創業一體化的商務英語專業特色建設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6,07(15):41-46.
[11]王篤勤.英語教學策略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12]王玉蘭.“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復合型英語人才培養的新思路[J].外語教育技術,2016(8):71-72.
[13]王衛平.商務英語專業與外貿型企業合作教學模式探析[J].英語廣場,2017,05(077).
[14]岳曼曼.“一帶一路”背景下商務英語教學中跨文化商務交際能力培養的探究[J].科技視界,2016(7):40-41.
[15]宋娜娜.基于國際化人才培養的高校商務英語課程建設[J].當代外語研究,2017,6(6):45-48.
[16]李漢回.應用轉型背景下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初探[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7,09(26):16-19.
[17]彭晶.“一帶一路”人才需求下商務英語專業教學改革研究[J].黃岡職業技術學報,2016,18(03):40-42.
[18]陳河.“一帶一路”視域下的商務英語人才需求及培養探析[J].海外英語,2016(1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