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虎
摘 要: 教師對于學生疑問的即時反饋是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語言習得的重要因素,以“雨課堂”為代表的能夠實現這一功能的即時反饋型信息化教學平臺對于大學英語課堂等語言生態有著三個方面的促進作用:教師對課堂節奏的控制、教師根據學生習題正誤的反饋對后續授課內容重點進行針對性調整、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方案。從生態語言學角度來說,即時反饋型信息化教學平臺對于大學英語課堂的教學生態起到了很好的改善促進作用。
關鍵詞: 信息化教學 教學平臺 語言生態 外語教學
一、引言
隨著我國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和信息化教學需求的日益增長,大學英語的信息化改革在實施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實際操作中的問題。大學英語課的信息化教學雖然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教學載體和平臺的數字信息化,但是從生態語言學角度分析,經過信息化的大學英語課堂依然不是一個有益于學生的語言生態環境。由于缺少課堂上師生的即時互動反饋,課堂的微觀生態依然處于教師與學生隔離的狀態。即便擁有信息化的教學工具,學生仍然不能從根本上改善由于語言生態環境失衡造成的“營養不良”狀況。
二、信息化教學平臺
信息化教學是指在現代教育思想、理論的指導下,主要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教育資源,優化教育過程,以培養和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為重要目標的一種新的教育方式。即時反饋型信息化教學平臺是指突出以手機為主的移動互聯設備在課堂教學中的互動作用,不僅具備傳統教學平臺擁有豐富多媒體教學資源的特點,可供學生在課前課后進行自主學習,更能夠幫助學生實現在課堂上對教師所講授的內容進行提問和收藏,在手機端對教師發布的練習題作答。教師不僅可以根據全班學生的正確率調整后續的講解重點,而且可以對某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關注,并在課后布置針對該學生的知識薄弱點而設計的習題。
突出即時反饋功能,是當今諸多優秀的信息化教學平臺的特點之一。在大學英語信息化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通過以“雨課堂”為代表的即時反饋型教學平臺,在第一時間獲得學生對于當前所講授知識點的理解情況并做出適當調整。可以將傳統的一名教師面對數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大學英語課堂在很大程度上轉換為“一對少”甚至“一對一”的高效教學模式,能夠顯著改善諸如大學英語等高校公共基礎課程的不良教學生態。
三、語言生態
“語言生態”這一概念始于二十世紀美國學者霍根在著作《語言生態學》中指出的環境與語言的相互作用。語言生態學,又稱生態語言學,是指以生態語言學理論為工具,從不同角度研究分析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出現的不同問題。例如吳文進行的“英語教學生態模式研究”、張麗進行的“生態語言學視域下口語教學改革探索”等。
生態外語教學觀遵循語言習得的本質,強調外語課堂教學中存在諸多因素,這些因素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正確地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系、合理地分配教學資源,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
運用生態外語教學理論從優化教學模式、整合教學目標和教學評價等方面優化大學英語多媒體課堂教學環境,從而構建和諧的、開放式的、可持續發展的課堂教學生態環境。
在大學英語課堂當中,語言生態環境經常容易出現失衡的現象,如駱玉榮(2017)提到的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平臺導致信息量輸入過多,丟失了語言習得的特色;過度依賴設備和資源,缺少互動;側重形式,忽視學習能力的培養。
四、改善課堂生態
通過“雨課堂”教學平臺,實現多人課堂的即時互動。這種促進課堂生態和諧的互動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教師對于課堂節奏的控制
教師可以隨時將自己講解的PPT幻燈片發送至學生手機端,實現學生手機與教室內大屏幕的同步,簡單有效地解決了部分學生因為視力等原因看不清楚授課教師的PPT引起的諸多問題。在沒有師生共同分享屏幕信息的情況下,師生在課堂上很容易失去信息的交流,導致生態網絡的中斷,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同時,相較傳統的直接發送PPT文件到學生手機客戶端,使用在線幻燈片播放平臺時,教師可以控制PPT的播放,實現對課堂節奏的控制。在傳統網絡教學平臺上,老師可以課前將完整的PPT文件分享給學生。但是課前分享PPT容易因為向學生公布過多的課程相關信息而使學生對于課堂未知內容失去興趣,影響教學效果。課后將PPT文件發布到網絡共享平臺同樣會面臨學生需要重新整理課堂記錄的動機不足的問題。在割裂了課堂教學和課程講義的情況下,學生對于講義PPT的復習情況和感興趣程度將難以保證。
2.即時反饋與針對性調整
教師可以根據講解內容的需要,隨時向學生發送相關的練習題,并在第一時間看到全體學生對于該習題的正確率情況及任意一位學生的表現。以此為依據,適當調整后續講解內容的重難點。這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以往多人課堂中經常出現的學生難以向老師反饋問題及老師不易掌握學生對于課堂內容的了解程度的難題。對于一些教師來說,學生的課堂反饋只能是口頭向學生詢問“聽懂了沒有”?課堂難以走出“以教師為中心”的誤區。從生態語言學角度分析,這樣的課堂存在學生個體與老師相對獨立的情況,不是一個健康的語言生態環境,不利于學生語言的習得。
3.個性化學習方案
學生通過“雨課堂”信息化教學平臺自動記錄自己的課堂表現,并自動生成錯題本,幫助復習鞏固自己的薄弱點。能夠在上課時收藏重難點PPT頁面,或者點擊“不懂”按鈕。這些錯題信息及后續復習后的表現會同時分享給授課教師,幫助教師長時間監督和幫助學生掃清知識難點。這樣既能實現學生個性化的難點復習整理,又能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全體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程度。由信息化教學平臺實現的短期課堂互動和長期的知識能力發展,構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多元化教學方式。
4.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尤其是在大學教育階段,教師對于學生的教學管理和約束相對較少,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完全依靠主觀動力和學習態度決定,這使學習模式讓大學生教學生態變得自由,但同時缺乏束縛,對于學習態度端正的學生,其能夠達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但對于英語學習水平偏低的學生,很容易因為學生的主動力不強,基礎知識較差而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佳,這也是促使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效果兩極化情況嚴重的主要原因。實際上,從大學生的心智發育角度來看,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自主認知水平都已經健全,也就是說他們在客觀學習水平上是相對平衡的,在這種情況下,導致學生出現英語學習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他們的學習動力。“雨課堂”在大學英語教學環節中的應用,通過靈活的課堂教學節奏把控,加上個性化學習方案的制訂,能夠讓不同學生在學習中獲得與學習能力相符的教學服務,這是讓大學英語教育以學生需求為基礎進行教學設計的重要舉措。在“雨課堂”應用模式下,每一個學生不僅可以以自己的角度進行知識學習,還可以借助“雨課堂”的多樣化學習模式發現英語學習的樂趣,不僅滿足學生在知識方面的學習需求,更激發他們在興趣方面的情感滿足,在大學英語課堂中,對“雨課堂”予以科學應用是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的。
五、結語
以“雨課堂”為代表的即時反饋型信息化教學平臺學生自學、教師即時調整反饋、課堂多元化和以學生為中心等多個方面對當今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生態均可起到改善促進的作用。然而僅僅依靠一兩款優秀的信息化教學平臺只能改善卻不可能一次性解決所有問題。即便使用“雨課堂”布置習題,依然存在學生缺乏積極性而亂填寫答案導致的答題數據不能準確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況等問題;與此同時,合理的教學設計和習題設計依然是成功的課堂教學的關鍵,如果教師設計的習題和PPT幻燈片并沒有體現合理且緊密聯系的知識體系,學生對于習題的訓練就只能是機械性的。因此,信息化教學平臺對于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生態的改善主要是輔助性的,需要在授課教師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的基礎之上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賈巍.生態化外語教學媒體環境構建的實踐思考[J].現代教育技術,2011(04).
[2]陳堅林.大學英語教學新模式下計算機網絡與外語課程的有機整合——對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概念的生態學考察[J].外語電化教學,2006(06).
[3]黃遠振.生態哲學視域中的中國外語教育[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7.
[4]陳堅林.大學英語教學新模式下計算機網絡與外語課程的有機整合——對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概念的生態學考察[J].外語電化教學,2006(06).
[5]崔佳.信息化環境下外語課程混合式學習模式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