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芳 劉曉坤
[摘 要]2015年10月,國務院印發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提出堅持“以一流為目標、以學科為基礎、以績效為杠桿、一改革為動力”的基本原則。一系列緊鑼密鼓的政策顯示出國家對于“雙一流”建設的決心和期望,圖書館作為高校3大支柱之一,應抓住時代的契機,改革創新服務模式。培養大學生信息素養作為高校圖書館的重要任務,正面臨普及范圍小、課程吸引力低、教學效果難評估等問題。本文著眼于解決以上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PBL教學法的信息素養培養課程創新設計,并將思維導圖法運用于課程教學中。
[關鍵詞]雙一流;PBL教學法;信息素養;課程設計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18.105
[中圖分類號]G252;G25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8)18-0-02
1 PBL教學法概述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法,也稱為問題導向式教學法,是基于現實世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以分組闡述、展示、討論及相互交流為手段,以激發學生積極主動自學、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為主要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PBL已經成為國際上認可且較為流行的教學方法,但在信息素養培養中尚未實踐和普及。
PBL教學法有別于傳統的LBL教學法的教學形式以及評估系統。其中,最關鍵的在于LBL模式主要調動學生的被動學習能力,而PBL模式則主要調動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美國學者埃德加·戴爾(Edgar Dale)的“學習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顯示,主動學習的知識吸收率明顯高于被動學習知識吸收效率。因此,PBL教學法是一種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將該方法運用于大學生信息素養培養中是提高培養效率和質量的重要途徑。學習金字塔如圖1所示。
同時,傳統大學生信息素養課著重培養學生的信息檢索能力,較少培養學生的閱讀文獻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據美國科學基金會統計,科研人員花費在科技出版物上的時間為全部科研時間的60%。忽略培養閱讀和歸納能力的結果是:經過LBL培養后的大學生回到科研中依然找不到方向和重點。顯示出的突出問題是信息素養課程的內容與科研聯系不夠緊密,無法真正提升大學生的科研能力。
圖書館學科館員或授課教師應將思維導圖法嵌入PBL課堂中,重點提升大學生的閱讀文獻能力以及歸納總結能力。思維導圖又稱腦圖、心智地圖、腦力激蕩圖、靈感觸發圖、概念地圖、樹狀圖、樹枝圖或思維地圖,是一種圖像式思維的工具以及一種利用圖像式思考的輔助工具。思維導圖法通過對信息素養培養課程進行創新設計,以期培養出檢索技能熟練、閱讀效率高、歸納總結能力強的研究型大學生,并鼓勵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嘗試論文自主開題、寫作以及發表。
2 教學實踐
2.1 教學總體思路設計
針對信息素養課程內容與科研聯系不夠緊密的問題,通過對學院教師及學生進行調研,將科研過程依照順序劃分為調研開題、深入科研以及成果公開3個模塊,如圖2所示,通過設計若干課時的PBL教學內容,逐一完成各模塊的任務。
圖書館學科館員或授課教師進入學院進行用戶需求深度調研后,對科研過程進行模塊化劃分,分析各模塊的需求,結合用戶需求設計相應的信息素養能力實踐訓練課程,并采用PBL教學法進行授課,在課程中融入信息檢索知識體系并嵌入思維導圖法以提高學習、科研效率,最終達到信息檢索知識體系與科研需求融會貫通的目的。
2.2 PBL結合思維導圖法課程設計
PBL教學法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以問題為學習的起點;②學生的一切學習內容是以問題為主軸架構的;③問題必須是學生在其未來的專業領域可能遇到的非結構化問題,沒有固定的解決方法和過程;④偏重小組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較少講述方法;⑤學習者能通過社會交往提升協作技巧;⑥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必須擔負起學習的責任;⑦教師的角色是指導認知學習技巧的教練;⑧在每一個問題完成和每個課程單元結束時,要進行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基于以上基本要素,圖書館學科館員或授課教師需要對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程進行課程設計,具體流程如圖3。
PBL教學法運用于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程對學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需要更多地自主檢索和閱讀資料及文獻,并歸納總結出關鍵知識點。為了提高閱讀效率,幫助學生記憶,該實驗課程中要求學生在閱讀文獻時采用思維導圖法記錄資料及文獻的關鍵知識點及知識點間的關聯。
教師課前準備包括:①現實事件描述需要能很好地描述科研中的真實情況,且該事件為科研提供了最初始的關鍵信息;②教師從現實事件中提取出關鍵信息,并在課前初步擬定課堂中的提示問題,并在課前準備好參考資料,及時對學生進行指導。學生分組完成的內容包括:①根據現實描述,提出個性化的問題;②結合教師和學生自身提出的問題,進行檢索并獲取有價值的資料和文獻;③閱讀文獻,并采用思維導圖法記錄下每篇文獻的重點知識點;④對閱讀的文獻進行總結歸納,判斷目前獲得的資源信息是否足以解決前面提出的各項問題;⑤若不能解決問題則重新提出檢索詞進行檢索、閱讀、歸納總結,若問題得到了解決,則針對提出的問題撰寫報告;⑥進行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
3 教學評估體系設計
PBL(講授式教學法)結合思維導圖教學評估體系,采用試題測驗、實踐訓練成果檢驗或追蹤評價評價教學成果。如圖4,試題測驗適合考查學生信息檢索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實踐訓練成果檢驗可多角度進行,如進行開題報告評分、論文發表與否評分、論文質量評分;課程結束后,通過對學生進行追蹤評價,建立“接受LBL教學的學生”“接受PBL教學的學生”“未接受信息素養教學的學生”3組樣本,分別對3組樣本的后續發展進行追蹤評價,評價指標可選擇導師評分、論文發表量等。
4 結 語
本文采用PBL結合思維導圖法對高校信息素養培養課程進行創新設計,為高校信息素養培養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授課模式。該模式以“培養研究型人才”為導向,立足于培養高校大學生的科研能力,提升其科研產出的效率。在培養的過程中,該模式既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檢索技能,也創新使用思維導圖理論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歸納總結能力,旨在全面提升高校大學生的信息素養實踐能力,為高校的“雙一流”建設提供新動力。本文的研究內容也存在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還需要更多的課程實踐和更長久的追蹤調研才能對該教學法做出更為客觀的評價。
主要參考文獻
[1]方守恩,曹文澤,謝輝,等.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高等教育,2017(1).
[2]陳燕.問題導向式教學的模式構建[D].重慶:西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