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松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錦繡香江學校,廣東 廣州 511442)
在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歷史長河中,古詩詞占據著獨特而崇高的地位,這些古詩詞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意境深遠,語言生動,是文學歷史上的重要組成。小學階段的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和思考方式達不到成年人的水平,這就需要教師在授課中講究方式、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古詩詞。
古詩詞距離現在社會歷史久遠,寫作時的語法、平仄押韻等技巧現在已經不常用了。在小學古詩詞教學過程中,越來越多的教師為了應付考試,提高語文成績,只要求學生簡單地死記硬背,忽略了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和鑒賞,因此,學生并不能體會到詩詞中真正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對古詩詞學習感到枯燥無味,對詩詞的理解也是蜻蜓點水。針對這種教學現狀,我認為教師應擺正思想,根據現代教學方式的改革,以科學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古詩詞,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和素養。
小學語文教材收錄了數十篇優秀的古詩詞,每一篇古詩詞都有屬于它的時代背景和生活背景。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每一首詩詞時,首先應介紹作者身處的時代,適當講解當朝發生的重要的歷史事件,同時也要向學生普及不同作者的生活背景,在學生學習歷史、感受生活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如講解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時,先向學生講解有關唐朝的歷史重要事件,讓學生知道是一個什么樣的盛唐造就了如此豪放的詩仙李白,讓他的作品瀟灑飄逸;在講解杜甫的作品時,讓學生知道杜甫生活的背景,為什么他的作品能夠更貼近百姓,貼近生活;講解岳飛的詞作時,先讓學生了解宋朝的歷史,為何金國發動戰爭,岳飛如何收復失地,為什么他的作品能夠慷慨激昂。當學生知道了這些時代背景和生活背景后,學習古詩詞就不會枯燥無味。
古語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誦讀是我國語文傳統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現在仍有著重要的地位。誦讀,可以讓學生把握詩詞的韻律,了解詩詞的內容,誦讀的過程也是一個欣賞詩詞的過程。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記憶都處于快速發展時期,是詩詞誦讀記憶的關鍵時期。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在誦讀詩詞的同時注入自己的感情,理解作者寫作的心情,在誦讀的過程中培養語感,這樣能夠使學生對詩詞的理解更加深刻,真正了解詩詞文化。小學階段的古詩詞,多數是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每聯如何去讀,還需要教師給予正確的指導。同時,還可以在教學活動中進行多種模式的誦讀,如同學互讀、小組誦讀、全班誦讀等,讓學生在變換的形式中快樂誦讀,提高學生的誦讀興趣。重視誦讀是學生古詩詞教學的基本,只有多讀才能理解詩詞,背誦詩詞,學好詩詞。
古詩詞是美妙的,優秀的詩詞用精煉的語言營造了創作時的氛圍,讓讀者進入無限的遐想之中。古人有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優秀的詩詞都是一幅絕妙的畫。在日常的詩詞學習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結合古詩詞的內容,通過想象來勾勒出詩詞描繪的畫面,帶學生進入詩詞的世界,通過畫面感加深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如“春風又綠江南岸”“窗含西嶺千秋雪”“大漠孤煙直”這些詩句,讀后腦海中都會立刻出現一幅幅畫面。此外,在古詩詞教學活動中,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重現詩詞畫面,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深入了解了詩詞內涵。如在學習賀知章的《回鄉偶書》時,可以讓學生來扮演作者和兒童,體會詩詞內容。想象教學,情景教學,既可以感受詩詞的藝術之美,也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多元化。
詩詞是詩人對自我最幽微的探索,是最真實情感的表達,是詩人對生命、愛情、生活等方面的獨特體會。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將詩詞與自我的生活聯系起來。如學習李白的《贈汪倫》時,這是一首描寫朋友間惜別的詩。可以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是否也有朋友之間分別的時候?當時的感想如何?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對生活的回顧,重拾生活中的片段,從而會更認真地思考,更好地感悟詩詞的意境。
古詩詞以它精美的語言藝術流傳千古,一首詩中往往有一句詩非常出名,這需要我們教師來重點解析。名句是整首詩的靈魂,是詩詞的精華,需要學生重點理解記憶,它能夠更加突出整首詩的詩情,使詩詞在藝術上升華。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它歷經千年流傳,如璀璨的明珠傳承著華夏兒女的血脈精髓,我們應當去學習并傳承。作為教師,我們要以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古詩詞,發掘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