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鵬
(山東省青島上清路小學,山東青島 266023)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素質教育是主旋律,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教育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提高終身學習能力的關鍵所在。在思維能力培養方面,首先是“問題”意識,即發現、思考、認識、理解和掌握問題的意識。教師若能抓住重點,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對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會有巨大的作用。
綜合實踐學科重視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發現和解決問題能力、社會交往和參與能力、總結和交流能力。而思維能力是這些能力的基礎,綜合實踐對學生思維訓練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1]。通過綜合實踐學科的教學和學習,小學生可以充分發揮他們的好奇心,在擁有更多的活動空間和思考空間后,能夠自主發現問題,并積極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克服自身專注力低等問題。
在綜合實踐課堂上,學生能自主參與新知識的學習和應用,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養成和思維能力的提高。小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能主動觀察、主動思考,自覺完成學習任務,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一種良好的思維方式。在綜合實踐課堂上學生能親手接觸和操作實物,從頭到尾利用所學知識解決遇到的問題,這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動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相互結合,在解決這些問題過程中,必定也會伴隨著學生的思維活動,使學生真正能做到“做中學、學中做”,對思維鍛煉起著積極的作用。
這是指學生在綜合實踐中解決問題時,不會像傳統學科那樣對問題解決原則、方法進行周密思考和安排,而是在解決問題的行動中規范思維。綜合實踐學科最主要的目的是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利用結果來驗證思維的正確性,同樣結果也會讓學生對問題形成進一步的思考,根據思考對動作進行調整。在整個綜合實踐教學中,思維要時刻根據外界行動的變化而不斷調整和修改。課程中的思維沒有計劃性,隨動作同時變化,可以說是“邊想邊做”,也是“邊做邊想”。
相對傳統學科,綜合實踐學科更注重解決眼前的問題,發現問題存在的規律并不是重點,綜合實踐學科思維更像是人的日常思維,遇到問題并解決問題。在小學綜合實踐課堂上,學生最重要的是要完成教師交代的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在思維支配下的行動有時會缺乏規律和邏輯。綜合實踐學科中,學生的思維內容也具有明顯的跳躍性,不像傳統學科那樣嚴密,思維發展沒有明顯規律可循。
綜合實踐學科的思維不僅重視思維結果,同樣重視思維的過程。思維與結果同樣重要。綜合實踐學科不僅讓學生停留在“做”的層面,更加重視思維的發展過程[2]。在“做中學、學中做”,注重結果的同時,更重視過程中的動作思維,重視整個問題解決的全過程和目標的實現。對綜合實踐學科來說,結果是在思維的控制下出現的,只要處理好了過程,一般都會得到預想的結果。但是在遇到時間限制等眾多問題時,即使沒有得到預想結果,因為過程的存在,學生也會得到收獲,收獲過程也是一種成長。
綜合實踐學科重點在于解決實際問題,實際問題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具有較強的情景性。綜合實踐學科的情景設置與日常生活情景比較相近,而課程設置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也都來自學生的日常生活。其問題的情景圍繞學生日常接觸的生活展開,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能自主運作思維,教師在里面起著引導的作用,整個過程參與較少,幾乎需要學生自主完成。同時對問題的解決方法沒有特殊限制,這種“沒有要求的要求”給了學生更廣闊的思維空間,給其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綜合實踐學科的情景更加“原生態”,結構更復雜,更有利于培養和拓展學生的思維。
思維導圖是一種思維工具,與綜合實踐學科的教學方法比較契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我們在日常教學中,要有目的地對學生的發散思維進行訓練,利用思維導圖制訂適合學生的計劃;要預設學生遇到的問題,及時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比如,對森林的研究,學生可以利用發散思維思考森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不同學生會有不同的答案。教師在里面起著引導作用,幫助學生不斷變換角度去思考問題,一個問題結束再延伸出另一個問題,如“森林是如何形成的?”“我們怎樣保護自己的家園?”等。通過不斷發散思維完善答案,利用好思維導圖不斷深入研究。
傳統課堂與綜合實踐學科的思維模式不盡相同,教師要幫助學生扭轉思維模式,針對具體問題形成獨有思維模式。綜合實踐學科的學習使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體,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學生可以自主進行選題、收集資料、匯總資料、深入研究、得出結論。綜合實踐學科中的學生思維具有明顯的跳躍性特點,解決問題不是僅有一種辦法,而是針對問題能另辟捷徑,取得理想的結果。
綜合實踐學科的評價是一種發展性評價,評價不僅是對結果做出肯定和否定,過程中的評價也尤為重要。過程評價重視學生在綜合實踐過程中實際的體驗和經歷,對參與過程、探究進程、思維發展進程進行綜合評價。這種評價模式更加合理,不會打擊學生的學習、探索積極性,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
綜合實踐教學問題來源于生活,同樣解決問題也需要生活場景。我們要把生活場景搬到課堂中來,讓學生在生活場景中解決問題,這有利于拓展思維,訓練思維。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是設計者、實踐者、體驗者、培養者,要利用好生活場景,在解決問題時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教師要積極進行引導,在生活中選擇合適課題進行探究,設計好教學案例,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索、考察、訪問,訓練學生整理資料、匯總信息、得出結論的能力。
總之,小學綜合實踐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強、體驗性強、綜合性強的學科,更注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綜合實踐學科的開展,能幫助小學生在實踐中拓展思維,將所學知識和生活經驗有機結合,從而解決現實問題,取得良好的學習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