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玉良
(江蘇省常熟市滸浦學校,江蘇常熟 215512)
初中階段的學生的思維處于不斷成熟的過程中,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優化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拓展學生思維,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辨別思維能力和閱讀創新能力。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興趣習慣,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幫助學生利用靈活的思維能力更好地學習初中語文,全面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
初中生的認知能力不斷完善,思維也逐步成熟,他們對于身邊的事物及外界的事情有著自己的判斷[1]。在初中課程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科學思辨、積極思考、充分思索。初中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學科特點和學生的興趣愛好,科學開展教學工作,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一直以來,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將思維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目標,而是將重心放在提升學生的語文基礎能力和應用能力上,僅僅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相關內容。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應該積極拓展著力點,更加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全面提升學生的整體能力和綜合素養。一方面,初中語文中蘊含著非常豐富的思維方法,但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教師往往容易忽視培養學生的這些思維能力。在學生成長過程中,這些思維能力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直接關系著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科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非常必要和關鍵的。另一方面,初中語文中的很多內容從表面來看是相似的,但其本質是存在顯著差異的,學生很難判斷這其中的差異和區別。學生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是因為他們缺乏科學思考的能力和應有的思維水平。基于此,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如何觀察區別事物之間的具體特點,能夠自覺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來分析和審視事物。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結合學科特點和初中生的認知特點,科學開展教學工作,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2]。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途徑是多元化的,具體可體現在三個方面。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想科學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需要積極更新教學理念,全面創新教學方法,不斷優化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作為教學工作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該主動進行教學嘗試和創新,科學探究新穎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應該積極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提高專業知識的綜合水平,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勇于表現,大膽思考,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養成創新思維。科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的作用至關重要。因此,教師應該從自身做起,積極學習新知識,充分借鑒其他院校或者學習網站上的新穎的教學理念,以便更好地指導教學工作。其次,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和獨立個性。在創新活動中,學生的個性并不是無約束的個性,而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教師理應尊重這種個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進行思索,并且在思索過程中養成積極的心態和自信的心理。最后,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開展課外閱讀,通過廣泛涉獵課外讀物,拓寬學生自身視野來獲得豐富的課外知識。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離不開豐富的學識和扎實的基礎,更離不開廣泛的閱讀。比如,學生可以利用學習網站來進行知識補充和更新,這就使得他們能夠輕松獲得新知識,為他們思維能力的培養奠定了比較扎實的基礎。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科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應該注重課堂提問的運用。部分初中生可能對語文內容缺乏興趣,在學習過程中自信心不足,缺乏學習動力,這本身制約著他們思維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課堂提問的運用,不斷豐富教學內容。一方面,教師應該精心設計問題,優選開放性問題。在初中語文課堂提問環節中,部分教師往往采用封閉性的問題來進行提問,這類問題很難引發學生的思考。基于此,教師應該巧妙設計開放性問題,把握問題的核心與重點,關注此類問題能夠帶給學生什么。實踐證明,精準恰當的問題能夠真正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七年級語文案例,“有人說……他也只能是一個‘高智商的野蠻人’。”教師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在引導學生借助注釋理解“智商”,查詞典理解“野蠻”的詞義后,再結合本段中的第6、7、8、9句來理解課文中“野蠻人”的含義。通過這樣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設計,為學生留下一定的時間來自主開展探究和思考,從而更好地提升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另一方面,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科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應該全面豐富教學內容。“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學生沒有完整的語文知識作為支撐,那么他們的思維空間就容易受到影響和被禁錮。因此,教師有必要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及時補充和完善相關的語文素材。
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科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還應該積極創造良好的思維環境,全面激發學生的認知矛盾。一方面,教師應該創造寬松的教學環境和氛圍,鼓勵學生認真思索,相互交流,產生思維碰撞,從而摩擦出新的火花。例如,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分組合作的教學方法,將班級內的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鼓勵學生互相交流學習心得,引導學生相互分享心得體會,共同促進全面提升。例如,在《陋室銘》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分組來引導學生共同探討與分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真實含義。同時,教師還可以適當拋出一些相矛盾的問題,“是因為陋室的簡陋,使得居住在里面的人沒有物質享受,只能塑造精神?”“還是因為居住的人道德高尚,才使得簡陋的房屋成了道德匯聚的空間?”學生通過分組討論,能夠在不斷質疑、思考、探究的過程中,形成完善獨立的思維。另一方面,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激發學生的認知矛盾。例如,教師將一些學生長期認為正確的內容拋給學生,鼓勵學生從反面來分析和認知這類問題,進而產生認知矛盾,科學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
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注重科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不斷優化學生的思維方式,綜合性提升學生的整體素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應該從多個角度來進行全面促進和提升,教師作為教學工作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該積極更新教學觀念,不斷優化教學方式,同時也要注重課堂提問技巧,更要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認知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