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炳宏
(江蘇省海門中學,江蘇海門 226100)
高三是學生學習生涯中最為關鍵的一年,也是人生的轉折點,高三班級管理工作是否成功,是學生高考是否會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作為學生校園生活、班級生活的管理者,班主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班級管理工作是一種講原則、有方法、重技巧的活動,它不僅需要班主任投入自己的時間和情感,還必須要融入智慧。本文從一線班主任的角度,結合實踐工作經驗來闡述高三班主任的管理策略。
學生進入高三之后,除了少量的新課學習外,絕大部分時間都用于復習,為高考做準備。復習過程可以分為第一輪復習、第二輪復習、第三輪復習、沖刺復習等。第一輪復習一般進行基礎知識的復習和鞏固,教師幫助學生厘清知識脈絡;第二輪復習一般是分板塊、分主題地進行重難點復習,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聯系;第三輪復習主要是查漏補缺,幫助學生補齊短板。各個學科有各自的進度安排,班主任的管理重點是幫助學生科學地安排自己的時間,循序漸進地做好復習工作[1]。具體來講,一方面,班主任要做好整體時間安排與各個學科獨立時間安排之間的平衡,讓學生能夠制訂出合理的復習計劃與進度;另一方面,班主任要指導學生本人做好時間管理。比如,如何將每一天的時間(包括在學校的時間和不在學校的時間)合理地分配到每一個科目上,如何根據具體的復習進度和自己的接受程度來調整時間安排,如何根據學校或者市里舉辦的統一考試等來調整復習時間等。由于不同學生的復習效率各不相同,學生對時間的利用程度就決定了學生的復習效果。班主任在組織班級管理工作中要培養學生的時間管理能力。
班級文化是一個班級的精神風貌和學生精神狀態的體現。在高三這一年中,班主任要做好張弛有度的班級文化建設。一方面,要抓規律,抓做法,“從嚴治班”,避免學生在精神上出現懈怠、倦怠、散漫等不良的苗頭,通過在黑板報或者布告欄上粘貼鼓勵性的標語等方式來為學生加油打氣,在班級中營造相對緊張的氛圍,讓學生的精神能夠高度集中在復習上;另一方面,要通過多種方式來幫助學生做到勞逸結合,如提醒并監督學生做好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避免出現學生在精神高壓下生病等問題。教師適當地組織輕松活潑的班級活動,調節學生的精神,放松學生的身心,避免學生在長期緊張的學習過程中透支身體或者過度疲勞。張弛有度的班級文化建設考驗的是教師對承壓與放松調節的把握能力。
班主任要重視學生復習過程中的壓力疏導與情緒管理。具體來講,一方面,班主任要定期根據各個學科的復習進度進行全班性的情緒疏導(如上面提到的組織輕松活潑的活動等來幫助學生放松身心,排解壓力)。與此同時,班主任要留心觀察班級內各個學生的日常精神狀態,尤其要關注學生的復習進度和復習情況。比如,當某一位學生接連幾次的復習考試成績都不理想時,班主任就要引起注意,與該學生一起思考并找出問題出現的原因,避免學生陷入沮喪、受挫、自我懷疑等負面情緒之中。又如,當某一位學生在課堂中表現出精神恍惚甚至是萎靡不振時,班主任也要引起注意,主動向該學生了解情況,找出原因。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將情緒管理的方法貫穿于日常的班會課中,如告知學生科學的排解壓力法(如適當的運動、大聲吶喊、主動找人傾訴、必要的睡眠時間等)。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從榜樣的事跡中得到啟發,汲取力量等,讓學生自己也能夠做好自我的情緒調節與管理,避免惡性循環。
做好與家長的溝通和交流也是高三班主任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具體來講,首先,班主任要主動向家長宣傳介紹一些科學安排作息的觀點,包括均衡的營養搭配、合理的作息調整、正確的氛圍環境等,盡量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舒適的學習環境與休息環境,讓學生在回家之后能夠得到一定的身心放松,以驅散一天的緊張與疲勞[2]。其次,班主任要主動向家長介紹學校包括班級中對學生復習的計劃安排或者進度等,讓家長能夠保持一定的關注,從而也能夠更好地在家里做好支持與輔助工作。再次,班主任要主動地詢問家長學生在家里的情況,如學生回家后的作息安排、日常時間中的休閑安排、是否有提到自己近期在復習時正面臨的學習壓力或者學習挑戰、自己是否對復習有其他想法或者認識等,班主任要鼓勵家長主動地與班主任做好信息的互通與交流,更好地掌握學生的精神狀態以及整體學習與休閑安排。最后,班主任也要做好家長的壓力調整工作。高考的重要性不僅給學生帶去了壓力,也給家長帶去了壓力。家長會為了給子女提供一個更好的環境或者擔心子女未來的前途而變得緊張甚至焦慮,這種情緒會在無形中傳導給學生,當學生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期望或者焦灼情緒時,其情緒就會越發緊張,這是環環相扣又彼此影響的。因此,班主任也要充分關注家長,與家長保持良好的溝通,為學生提供支持力量。
學生進入高三后,升學考試的目標非常明確,但是越臨近高考,學生的心理活動就會變得越發復雜,除了來自高考的壓力之外,還有著各種各樣的心理疑惑。比如,對大學生活的向往。隨著互聯網的發達與學生信息搜索能力的增強,很多對大學生活感到好奇的學生都會在網上搜索自己意向學校的信息,但是網絡上的資訊魚龍混雜,假如不加以辨別,很可能會被假消息所誤導。再如,對高考成敗的假設。有的學生可能會在想假如高考成績不理想,是要選擇繼續復讀還是走向社會勇敢就業。假如要選擇就業,那么究竟應該選擇怎樣的行業,選擇怎樣的崗位等。類似于這樣的行為是學生心理焦慮的一種直接表現,但也客觀反映出學生對各種信息的需要。因此,高三班主任要及時做好有效信息的分享。無論是關于學生向往的大學生活,還是關于學生關注的升學就業問題,教師都要主動地將正確的、實時的信息告知學生,同時鼓勵學生主動向教師咨詢,避免被錯誤的資訊誤導從而影響了自己的判斷與選擇。這也是高三班主任心理建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師是學生成長路上的領路人與幫扶者,陪同學生翻越一座又一座山峰,攀登一處又一處高點,幫助學生逐步地走向追求理想、實現抱負的大道上。班主任要從時間安排、班級文化建設、學生情緒管理、家庭支持管理、有效信息分享這五個方面來落實工作目標,細化工作內容,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推動學生取得更大進步與最終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