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儷瑛
(福建省三明市實驗小學,福建三明 365000)
記得筆者在上小學時,同學們都很喜歡上音樂課,因為音樂課上我們可以盡情歌唱,還可以欣賞名曲,尤其在小學高年級時,面臨初中升學考試,音樂課就成了美好的享受。時過境遷,如今筆者接過教師的接力棒,從事小學音樂教學二十余年,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對音樂課的態(tài)度不同了。如今小學生缺乏對音樂課的學習興趣,在音樂課上容易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況,追究其原因有以下幾方面。一是音樂教材上的歌曲很多他們早已會唱,缺乏新鮮感;二是音樂教材的內容距離小學生的生活太遠;三是學校的音樂課設備、音響效果比較差;四是音樂教師的師資力量不夠,缺少與時俱進的教學方式。針對音樂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的各種狀況,筆者不斷探索總結,嘗試使用以下教學方法。
小學音樂教材中,有一部分歌曲與學生在幼兒園所學歌曲重復,或學生在一些活動中已經學會演唱部分歌曲。
例如,學生在幼兒園時已經學習過《國旗國旗真美麗》這首歌曲,但實際上由于在幼兒園時,主要是模仿教師演唱,所以學生對樂曲的節(jié)奏和音高掌握不夠準確。但是學生們認為自己已經學過,在課堂上便不再認真聽講。筆者認為可以嘗試從多角度提升學生對課堂的注意力。第一步,從樂曲的節(jié)奏入手,讓學生將四分音符讀成“走”,八分音符讀成“跑跑”,二分音符讀成“走哦”,等等。教師用教鞭輕揮基本拍,學生將整首歌曲的節(jié)奏朗讀一次,同時注意跟隨教師的基本拍;第二步,將全班學生分成兩部分,兩組學生在讀四分音符“走”的節(jié)奏時走一步,另外兩組學生讀到兩個八分音符“跑跑”時順著隊伍小跑兩步,讀到二分音符“走”時全班走一步,“哦”則膝蓋彎曲一次,當所有的學生都可以用走或跑展現(xiàn)節(jié)奏時,再讓學生跟隨教師的范唱,有節(jié)奏地朗讀歌詞;最后,當學生學會演唱這首歌曲之后,引導學生用響板和碰鈴為樂曲伴奏。在這節(jié)課中筆者首先采用了達爾克羅茲體態(tài)律動中的空間動作,引起學生學習《國旗國旗真美麗》這首歌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奏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課程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運用奧爾夫教學法中打擊樂的教學,也是對聲部初步構建的培養(yǎng),這既是對教材的深化,也能夠將多種教學方法無痕地應用到一節(jié)課中,從而讓學生期待下一次音樂課的到來,讓學生真正想上音樂課[1]。
單一的為了教材而教,教學效果勢必不盡如人意。有些教師認為現(xiàn)在的學生對兒童歌曲的演唱不到位,還有些教師認為如今學生對歌曲的信息了解不夠全面,甚至有學生連國歌的作者是誰都不知道。這些問題都說明了學生沒有真正了解和走進他所學的音樂教材,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對音樂課缺乏興趣。為了引導學生演唱《歌唱二小放牛郎》《賣報歌》《盧溝謠》等這一類有特殊年代背景的樂曲,筆者利用信息技術制作相應的課件或微課,讓學生身臨其境,帶著崇敬的心情和自豪的感情演唱《歌唱二小放牛郎》,而不是用拖沓的聲音吼叫著演唱。一些外國歌曲離小學生的生活比較遠,由于不是本民族的音樂,要想讓學生理解其情境,就需要教師帶領他們學習一些背景資料,讓學生走進這個作品。
例如,四年級上冊中的管弦樂合奏《匈牙利舞曲第五號》,這是一首勃拉姆斯創(chuàng)作的廣為人知的作品,為了讓學生能夠走進這個作品,筆者先將網絡上的相關資料制作成微課,讓學生了解吉卜賽這個民族以及它的民族音樂,筆者還在B主題節(jié)奏歡快的部分編入了歌詞:“我們唱歌跳舞多么快樂!我們唱歌跳舞多么歡喜!”讓學生在感受歡快活潑情緒的同時,能夠輕松地記住樂曲的主體旋律,真正喜歡這個作品。
資金的不足造成教學設備的滯后是許多學校常見的問題,一些鄉(xiāng)村學校甚至只在公開課教室配備有幾臺電腦,平時欣賞課只能用收音機;而城市學習的音樂教室雖然配有相應的設備,但音響效果仍然不夠理想,這就讓平時已接觸過多媒體的學生對課堂上的音樂效果不感興趣。曾經就有學生問筆者:“老師,為什么課件里的《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和我聽過的不一樣啊,感覺我聽過的那個版本更好聽。”那怎樣才可以彌補音響的不足呢?筆者認為可以為電腦連接小音箱,或是將音響效果優(yōu)于課件的材料與之進行替換,再或是用電子琴、鋼琴等教學設備現(xiàn)場演奏。
例如,四年級上冊的《金蛇狂舞》,人教版教參有配套的課件資料,但音樂速度很快,教室內的音響效果不夠好,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直接分段顯然不容易做到。筆者將網絡上音響效果更清晰的版本截取下來,再運用會聲會影軟件按照幾個主題進行剪輯,讓學生分段欣賞分析,在分段分析時彈琴輔助,讓學生將每一主題的旋律記于心間。這樣學生能夠很清楚地欣賞《金蛇狂舞》整部作品,自然也就會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了。因此,教師要在備課前不厭其煩地制作音響效果最佳的課件,用于課堂上彌補音響的不足,這樣就會減少課堂音響效果不佳對教學效果的影響,也會大大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專家名師任勇曾經在他的書中談及現(xiàn)代教學方法:“現(xiàn)代教學方法是為了實踐現(xiàn)代教學目的而采用的師生之間的活動形式,是傳遞現(xiàn)代教學內容的手段,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途徑,是現(xiàn)代教學工作方式的總和。”因此,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架琴的傳統(tǒng)音樂課的教學方式是不可取的,這種方式不僅不能傳遞最先進的學習內容,甚至還會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教師要有終身學習的理念,讓自己始終掌握最新的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進步。
近幾年出現(xiàn)了比較熱門的圖譜教學,這是一種優(yōu)秀的欣賞課教學方法。例如,在上《調皮的小鬧鐘》時,用圖譜標識就可以直接知道鬧鐘響了幾次;又如在學唱《白鴿》這首樂曲時,可以直接讓學生感受到這首樂曲旋律的特點;再如,筆者時常制作微課,用于解釋樂理知識:什么是漸強,什么是漸弱,什么是管弦樂合奏,等等。這些新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很快掌握音樂課上需要掌握的知識,還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可能會讓學生收獲滿滿,終生難忘。如何讓小學生真正喜歡上音樂課,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節(jié)課的執(zhí)行者——教師,只有用百分百的心意去備好每節(jié)音樂課,才會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喜歡上音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