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夢雪
小說影視化總是圍繞兩個核心話題,一個是作為劇本而使用的小說文學,另一個是通過小說作為劇本而拍攝的影視作品。網絡文學歷經多年的發展已經頗具規模,雖然大眾評價褒貶不一,但因為作者的大眾化及寫作方式的網絡化造就了網絡文學的種類繁多、數量龐大。與此同時,網絡小說改編電視劇也越來越多。大部分用以影視化的小說均出自人氣頗高的網絡寫手,而今眾多類似晉江、起點等大型小說創作平臺經營地風生水起,與此同時也接納了更多的文風各異的網絡寫手們,網絡小說的泛濫無疑是影響了小說的創作質量,而為了迎合眾多觀眾讀者的喜好,劇組在選擇影視化小說時更多地選擇了這些所謂呼聲高口碑好的小說,但實際這些小說大大偏離了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應有的素養,其思想不夠深刻人物塑造不夠形象生動等弊端一目了然,但是即使如此這些存在眾多缺點的小說還是被選擇放映在了電視上,為廣大觀眾所接受。劇組為了利益影視化的小說多是迎合觀眾和讀者的口味,就算是有深度和思想的作品影視化時,也被編劇有意刪改,為了作品中更受觀眾所吹捧的情節場景居多,以贏得收視率,這大大挫傷了通過電視媒體傳播文化的實際影響力,也對年輕人的認知力造成很大的誤區,改編沒有錯,但是應該正確引導文化把這一文化的定位層次是什么樣的把握好才能正確的灌輸文化意義。從大眾文化角度來看,小說改編創造出一種親近大眾的審美形式,在研究過程中會發現小說改編在產業化發展趨勢下存在著一些問題和隱憂,這需要我們思考:在當前網絡信息交流愈加繁密的全球時代環境下,如何在改編過程中將文學與當前的文化市場需求相結合;如何使改編網絡文學促進本身和影視的發展,不僅提升網絡文學的文化價值,也給影視帶來新的創作方向;如何將文化意識灌注到網絡小說影視改編產業鏈條的全過程中,以動態、系統、整體的眼光加以審視和探討,提高網絡小說影視改編的質量和水平。
小說影視化現已成了現當代文學領域的熱烈景象,影視化小說多采用人氣頗高的知名小說,它們本就有一定的讀者群體,且情節構架已經成型,大大緩解了現在“劇本荒”的問題,甚至還會為劇組節省一大筆經費,可以說,這是影視藝術生產的商業性選擇。知名小說與當紅小花旦的結合,一經播出,勢必會吸引眾多的觀眾,且無論褒貶,他們貢獻收視率是一定的。可以說,這種前期投入少,后期回報穩定的改編是劇組投資人所青睞的,但焉知這種消費讀者與粉絲的行為會長久?
由知名小說改編過來的影視劇多糅雜了編劇的自我意識,且為了迎合觀眾的喜好,人設,細節均作了諸多改編。使其內容與原著嚴重不符,扭曲和脫離了原著,引來原著黨的一片罵聲,但參演人員并不以此為意,在他們看來,由此改編的影視作品會吸引大批的觀眾,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擴大自己的影響力,“黑紅”不失為一條成功的途徑。比如,前幾年熱播的電視劇《新笑傲江湖》,編劇為東方不敗添加了悲慘的身世,甚至修改了他的性別,把她塑造成一個有諸多苦衷不能言說的可憐人,一時之間,東方不敗和令狐沖的愛恨情仇感動了眾多的觀眾,支持他們的觀眾遠遠超過了支持原著的觀眾。新一代觀眾,可能連好的武俠劇什么樣子都沒見過,于是在他們眼里,武俠劇就是新《笑傲》這樣的,令狐沖就是這樣的,原本俠肝義膽的任盈盈在他們眼中成了多余的人。一代經典就這樣被改的面目全非。而參演人員卻憑借這部“感人”的影視劇向上更進一步。
影視界看重商業利益,越來越多的不夠上乘的網絡小說被改編成影視劇,不少網絡小說篇幅冗長,粗制濫造,文化底蘊缺失。創作者匿名,處于虛擬網絡世界中,寫作資源靠想象。一些作品思想性欠缺,美感缺失,倫理標準混亂,道德良心束縛弱化。一些作者為了賺取點擊率,刻意迎合尋求刺激性的讀者口味,在作品中增加低俗內容。讓這些大批文學性缺失、質量差、價值觀偏差的網絡小說改編為影視劇,這對中國影視業造成許多負面效應,讓影視市場充斥著不夠優秀的網絡小說的改編劇,也使影視劇缺少原創性,影視業的精品意識淡化,不僅給大眾帶來審美疲勞,也會給影視市場帶來錯誤價值導向。
我國知識產權的完善亟需解決。目前網絡文學作者獲得經濟來源的首要前提就是要有讀者的支持,而想要留住讀者就必須保證每天數以萬計的內容更新,這使得網絡文學的作者承受著異常大的壓力,文思枯竭也不足為奇,再加上經典框架經過適當的修改和潤色又會構成另一個讀者喜聞樂見的故事,方便快捷,抄襲之風盛行。而由此產生的作品,內容高度程式化,噱頭有余而新意不足,缺乏創造力。一次次毫無新意的翻拍之后,內容索然無味,觀眾也厭倦了單純的為偶像買單的模式,剩下的自然只有鋪天蓋地的不滿。抄襲行為不僅嚴重侵犯了原作者的版權,也損害了讀者的利益,與我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相悖,并且當前我國知識產權的保護尚不完善。長此以往,勢必會挫傷作者的創作激情,整個中國文學也會陷入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孤芳不自賞》等小說影視化的失敗充分反映出網絡小說中普遍存在的嚴峻問題——抄襲嚴重。目前網絡文學作者大多靠的是讀者的支持,他們的經濟來源多為讀者在網站上的投資及對其作品的打賞,由此而來,讀者作為他們的“衣食父母”便對作品走向有了充分的影響。為了留住讀者每位寫手不僅要迎合大眾的口味,還要保證每天數以萬計的內容更新。重壓之下,“摘抄”“借鑒”便成了最直接有效且省力的方式。但是這樣一來,所出文章便大同小異,不少讀者戲稱,在觀看了多年的小說之后,看得到開頭我便猜到了結尾,并普遍反映近年來無好作品欣賞。試想有這樣的小說改編過來的影視劇還會有多少吸引力呢?抄襲行為嚴重侵犯了原作者的版權,挫傷了原創者的激情,既不利于后續的創作,也損害了讀者的利益,與我國當前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相悖。在如今大力建設文化強國的政策支持下,我們不僅要用法律來規范市場,還應該努力提高文化產權意識,在道德層面推進法律的更好實施。
演員的誕生當有自生的努力和伯樂的慧眼識人,在每一部影視劇拍攝的開始,各方都不可避免的要選拔演員。而如今,受到市場的左右,很多導演會選擇高顏值高人氣的鮮肉小花,卻忽略了他們可能演技不足,有待磨練的弊端。不成熟的演技勢必會拉低影視劇的水準,這就要求導演及利益相關者堅守本心,慧眼識人,抵住外界的議論和誘惑,啟用那些有著真才實學的演員,齊心協力創作出優秀的作品。
三人行必有師焉。明星作為公眾偶像,擁有龐大的影響力,更應樹立正確的榜樣觀,在校學習理論知識,入社提升演技能力,并用優秀的作品回報多年來默默支持自己的粉絲們,而不是沉迷金錢,肆意撈金。而相應的,粉絲也切忌將偶像神話,盲目追星,為其一切合理的不合理的行為買單。當堅持本心,在其成長時送上祝福,在其失意時予以鼓勵,在其出現瑕疵時勇于為他們指出正確的解決道路,而不是一昧的偏袒,塑造“完美”的愛豆。
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的心血結晶,相信他們都不忍心看著自己的心血淪為賺取金錢的工具。在版權轉讓時,著者應充分發揮自己原著作者的影響,密切關注其后續的改編及選角之事,盡可能的提高影視劇的質量,呈現出高質量的改編劇。
參考文獻
[1]高越.網絡文學到影視劇改編分析[J].大眾文藝,2017(15)∶22.
[2]張靜靜.論當下網絡小說的影視改編熱[J].電影文學,2017(09)∶68-70.
[3]秦赟.網絡小說影視化發展的優勢與存在的隱患[J].西部廣播電視,2017(07)∶110.
[4]苗曉霞.特定文化和時代發展的產物——關于網劇IP狂歡現象的思考[J].美與時代,2017(04)∶81-82.
[5]燕芳.網絡小說的電視劇改編[J].當代電視,2017(03)∶69-70.
[6]汪瑾.網絡小說《花千骨》影視劇改編的成功之道[J].西部廣播電視,2016(22)∶114-115.
[7]唐明明.網絡小說影視改編的題材、方法及發展趨勢 [J].傳媒,2016(10)∶90-92.
[8]馬輝.網絡文學電視劇改編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6,7(14)∶183.
[9]張呂,楊鏡.網絡小說影視改編的困境與出路[J].文史博覽(理論),2013(01)∶36-39.
[10]朱怡璇.從傳播學視角看網絡小說改編影視劇的熱播 [J].電影評介,2012(05)∶20-22.
[11]周志雄.論網絡小說的影視改編[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0,23(01)∶117-121.
[12]石海琳.影視化發展對我國當代文學作品的影響[D].延邊大學,2016.
[13]謝冰瑩.論中國網絡小說影視的改編[D].杭州師范大學,2015.
[14]蔡蓓.文學影視化敘事策略研究[D].東華理工大學,2014.
[15]孟艷.中國網絡小說影視劇改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16]薛拴雙.新媒介語境下的影視小說[D].陜西師范大學,2012.
[17]謝宏娟.中國網絡小說影像改編作品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1.
[18]顧曉紅.論當代小說創作的影視化傾向[D].南京師范大學,2008.
[19]從小說到電影[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陳林俠,2011
[20]影視藝術心理學[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秦俊香,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