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義烏市賓王小學教育集團義駕山校區,浙江 義烏 322000)
引言:在當前的小學英語聽力教學中,仍存在諸多問題。教師無法順應教育改革的要求,對英語聽力教學重視程度不夠,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也無法達到從英語聽力教學角度入手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基于此,教師應積極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對英語聽力教學方法不斷進行探究,尋找更有效的方法實現英語聽力教學的有效性,進而達到通過英語聽力教學實現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目的[1]。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對于學生的英語理解和實際應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普遍對教學內容有側重,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英語單詞、閱讀、語法等教學內容上,而忽略了英語聽力教學。這就違背了課程改革提出的教學要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教師對英語聽力教學不夠重視,致使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薄弱,無法達到英語學科綜合能力的提升,更不利于未來繼續學習英語。
目前,很多英語教師聽力教學方法過于傳統,如只根據教材的提示按部就班地將聽力內容播放給學生聽,沒有針對學生的聽力接受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加強訓練,或者聽力教學只是為了應對考試,教師將聽力教學的內容演變為對學生的聽力測試,不但無法激發學生的英語聽力學習興趣,更沒有達到學生英語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
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圍繞著教材的內容,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課堂聽力教學內容,能夠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尤其在聽力教學方面,除了為學生播放教材的重點聽力內容,還可以利用網絡資源,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學生尋找更多的、適合的聽力內容,豐富學生的聽力體驗,逐漸提升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進而達到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目的。如英語教材中關于“We love animals”一課的內容,除了教材中涉及到的動物如“panda”、“elephant”、“bear”等,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說出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并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動物單詞的發音,不需要學生們特意去記憶,因為該階段學生的英語知識儲備量不足,只要在學生心中產生一定的印象即可。教師將教材的聽力內容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豐富,使學生的英語聽力學習不再枯燥。
在英語聽力教學中,教師如果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就帶領學生進入聽力學習與訓練,是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因為小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而進行聽力學習與訓練需要學生高度集中注意力,教師要養成學生良好的聽力習慣,所以在聽力訓練一開始就要使學生進入狀態,才能使學生對聽力內容聽得清楚與明白。因此,教師在聽力教學中要善于營造氛圍,使學生充分做好聽力學習和訓練的準備。如學習“My classroom”一課,內容與學生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在聽力教學開始前,帶領學生觀察教室的各個細節,使學生在心中重塑對教室的印象。除了教室內的重要物品之外,還會學習物品的方位,如“picture”在哪里?這些都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了解,通過播放聽力內容,學生認真聽過之后,教師帶領學生做聽力訓練。教師可采用問答的形式,如問道:“Where is the blackboard?”學生按照不同的方位進行回答。或者教師說出“The blackboard is near the TV.”有學生進行翻譯。通過反復鍛煉學生的聽與說,逐漸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進而實現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重要目的。
教師在聽力教學中,除了正常引導學生進行聽力學習與訓練外,還應將課堂的主動權給予學生,不但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還能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與獨立思考,形成學生的英語思維,除了能夠提升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外,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談論,能夠實現學生之間英語知識學習的共享,學生們相互幫助,共同進步。如學習“My favourite season”一課,教師首先教授學生本課的聽力重點,使學生在掌握聽力重點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分組練習,為每組提供不同的問題,由一組提問,另一組按照聽的內容進行回答,之后全體學生一起討論同學們聽與答的內容是否正確。將課堂主體地位給予學生,使學生獲得英語聽力學習的主動權,更利于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
結語:小學英語教學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不是朝夕就能實現的,在英語聽力教學中,教師圍繞著核心素養培養的方向,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實現聽力教學的有效性,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向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方向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