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華維文瀾小學,浙江 紹興 312300)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校教育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感受,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品德與生活課程教學的基本理念就是回歸學生的生活,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出發點,利用一些生活中的事例,來對學生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并且還要注意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世界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看法,但是他們仍然缺乏一套合理的判斷事物的價值標準,在面對一些具體事例的時候,他們還是不知道應該做出怎么樣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正確的價值觀對于一個人的終身發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學階段的思想品德教育可能會影響到學生的一生。因此小學品德與生活課程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加強課程與生活的聯系,讓課堂教學回歸生活,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訓練和培養正確的價值觀。那么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小學品德與生活老師應該如何更好地讓教學回歸生活呢?
“品德與生活”這門課程的核心內容就是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利用一些生活中的事例來訓練和培養他們的思想品德觀念。因此小學品德與生活課程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就需要用一些生活中的事例來開展教學,這樣可以讓學生對于所學的內容有更加深入的認識和了解,同時,也可以幫助他們在之后的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
比如說,在學習人教版小學三年級品德課本中《換個角度想一想》的時候,老師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的實例來給學生進行說明。如,在一次課間活動中,小明不小心打碎了小紅新買的杯子,這個時候兩個人都需要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多為對方想想,這樣就可以有效避免沖突的發生。小明可以這樣想:我打碎了別人的杯子,這是事實,我應該賠她一個新杯子,我首先要跟她道歉,然后承諾還她一個新的杯子。而小紅可以這樣想:他也是不小心的,而且他也誠心道歉了,并且承諾可以還我一個杯子,那么我就可以原諒他。通過這樣換個角度想一想,那么兩個人都可以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這樣就可以尋找到一個最好的解決方案。通過利用生活中的實例,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換個角度想一想”的真正含義,同時,學生在遇到一些類似的事情的時候,也可以換個角度想一想,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觀念。
學生的世界是比較純真的,他們往往會對課本上所學的內容深信不疑,但是有時候,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會發現一些和課外書和書本上和老師所講的相矛盾的現象,事件、產生許多困惑。如果我們的教學不能解決每天遇到的生活問題、情感問題,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價值,在認識這些生活問題的過程中,老師應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生活態度等,品德與生活課的課程目標主要是通過讓學生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與行為實踐實現的。在這樣的教學中,老師不再是知識的直接傳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學生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因此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設置一些生活化的情景,讓學生思考一下如果自己處于這個情景中,應該怎么辦。比如說,“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規則是每個人都必須要做到的事情,但是有的時候有的人因為趕時間或者一些其他的因素,就沒有等到綠燈的時候就過馬路,這個時候學生可能就會覺得困惑:明明課本上說的是要遵守交通規則,為什么有的人不遵守呢?這個時候老師就需要設置一些相應的生活情景,將學生放在特定的情景中,當別人在闖紅燈的時候,自己還是需要遵守交通規則,等到綠燈亮了才能過馬路,這才是教育學生的正確方法。
總之,品德與生活是一門跟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它的教學理念就是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利用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觀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小學品德與生活課程的老師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的事例來開展教學,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課程的內容,還可以設置一些生活化的情景,讓學生思考“如果我遇到了這樣的事情應該怎么辦”,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