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第六小學,浙江 臺州 317300)
閱讀是打開語文學習大門的鑰匙,是攫取知識的基本途徑,所以閱讀一直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部編教材的教學中也不例外。為了讓一年級學生在剛入學,就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閱讀興趣,愛上閱讀,筆者從一開始就在不停思索,制訂了一系列措施,以期能幫助學生進入“悅讀”世界,進而提高語文素養。
在一上開設“和大人一起讀”這一欄目,大有深意。在最開始接觸這本教材,不少一線教師都會迷惑:和大人一起讀應該就是由家長和孩子一起讀書,那這塊內容老師就不用教了吧。這樣的想法,反而步入了誤區。正因為這一欄目是新開設,所以需要我們老師做好引導,幫助家長學會如何和孩子一起閱讀。
在開學一周后,筆者利用家長會,制作了ppt和相關視頻進行指導。利用視頻將這個欄目的編排意圖介紹給家長,并對如何與孩子共同閱讀進行具體指導。以《小兔子乖乖》為例,這是大人和孩子都耳熟能詳的兒歌,很多孩子看到這個題目就會不自覺唱出來,大人可以利用孩子的熟悉心理,在唱一唱后,把孩子的注意力再吸引到課文當中去,建立字形與字音之間的關聯,幫助孩子更好地進入閱讀的海洋,在這個閱讀海洋里自由地遨游。
家長會結束后,很多家長都豁然開朗,原來閱讀還可以這樣和孩子一起讀,緩解了家長對這一欄目的焦慮情緒。這樣單次的閱讀指導活動在一上一共進行了4次,一月一次。開始由筆者主持,到了后兩次,把在這一欄目上做的好的家長請到會上,進行閱讀經驗推廣,得到了廣泛好評。每次活動,都會針對家長提出的困惑進行解答,很好地落實了“和大人一起讀”這一欄目,幫助孩子奠定了良好的閱讀基礎。
對于小學生,特別是低段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抽象思維以及邏輯推理能力尚處于起始階段,加上識字量不夠大,很容易遇到一點閱讀障礙就喪失閱讀的信心。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嘗試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或者情境出發,營造溫馨輕松的閱讀氛圍,順勢導入閱讀教學,降低閱讀教學整體難度,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第一次閱讀課,是采用安東尼·布朗的繪本《我媽媽》做導入。媽媽對于孩子們來說是最熟悉,也是最親切的人,提到媽媽,小朋友都有特別多的話想分享。在簡短的分享后,一邊看圖一邊問孩子們媽媽“棒”在哪里。孩子們能夠地利用插圖一邊說一邊猜,很好地把文字和圖片聯結在一起,一堂課下來,有的孩子甚至能完整地讀出來。
在這一堂課后,班級的學生特別期待閱讀課。孩子們一旦對某一樣東西感興趣時,一定要順勢而為,筆者抓住孩子們的這個閱讀興奮點,利用午休結束后的大課間,開始進行午間閱讀。學生在幼兒園都接觸過繪本故事,對于繪本他們接受度較好,所以閱讀的書目一開始是一些名家繪本,這也是做好幼小銜接的重要部分。在午休閱讀時間,老師也拿起書,陪著孩子們一起安靜的看書,慢慢地孩子們都能利用午間大課間進行閱讀。
在閱讀起步階段,親子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對于孩子們來說是最放松最舒適的地方,大人和孩子可以選擇自己最愜意的閱讀姿勢,挑選自己最舒服的閱讀地點。為避免形式的單調造成的厭倦,讀的方式可以多樣化,可以演一演,唱一唱,聊一聊等等。在溫馨放松的共讀氛圍中,感受親子閱讀的快樂。
閱讀能為學生更好地寫作奠定下堅實的基礎,離開閱讀的寫作是空洞的,枯燥的,無味的,閱讀能夠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幫助積累寫作材料,提高習作水平。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們非常重視讀寫結合,以期將閱讀和寫作有機結合起來。
除了常規的寫作課,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筆者非常重視給學生創設練筆機會。比如,在二下《沙灘上的童話》一文中,在孩子們充滿幻想,感受文中孩子們的天真浪漫后,利用小組討論,也試著編織一個童話,并由組長記錄,共同完成小練筆。在看《十萬個為什么》一書時,可以提出自己日常生活中對大自然或現象的疑惑,制作成卡片,這恰好又與二下語文園地六中的寫話對應起來。在閱讀過程中,老師只要留心觀察和多加思索,利用日常閱讀教學,完全可以讓學生的習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筆者所教班級,新媒體使用的范圍非常廣泛,尤其是微信,除了日常和家長的溝通交流,閱讀、寫作等活動都在這個平臺上開展。除了上文所說的閱讀打卡,將班級寫作出色或者有進步學生的作文,發送至班級群,做成美篇或者編輯后在朋友圈進行展示。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從心理上感覺自己被認可,寫作熱情高漲。
閱讀需要學生通過自身去進行感悟,但是小學生往往缺乏獨立自主性,無法在閱讀時積極主動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或見解。閱讀可以是屬于一個團體的活動,不局限于個人活動。
對于小學生來說,小組合作的閱讀模式更容易激發他們的興趣,他們可以通過相互合作交流,互相探討,在“頭腦風暴”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理解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整個合作過程,教師應該實時地關注小組內的討論情況,并且適當地做出點撥,以免效率不高,達不到教學目的。
例如,在學習完二下《楓樹上的喜鵲》一文后,孩子們初步接觸了文章如何總結概括。再到后來學習《我是一只小蟲子》一文時,筆者讓學生自主地探索中心思想,并且學會歸納總結,通過和小組成員的相互幫助,對每個人的觀點進行提煉,在整合之后,由組員進行闡述。
為了更好地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正視教師、學生、編者三方面的交匯,落實好教師的教學準備工作,分析學生的學情,了解編者的編寫意圖。教師應當轉變教學方式,尤其是在新媒體流行的當下,與時俱進,學習并掌握先進多媒體技術,運用到日常教學中。只有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可以促進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
結語:總而言之,對于小學語文低段學生閱讀興趣和能力的培養,老師要始終立足于學生以及課程標準,針對學生的狀況制訂有效的閱讀教學目標和策略,創新教學方式,在閱讀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施快樂閱讀、有效閱讀,從而優化小學語文整個階段的閱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