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蓉
新時期之后,隨著對大躍進運動的否定,《紅旗歌謠》,這部在大躍進時期問世的民歌選集也被文學界所否定。“在《紅旗歌謠》這本被稱為‘詩三百’的詩集中,純粹凸現為政治運作,由此造成了民間歌謠的本體偏離。[1]”“《紅旗歌謠》中的這些民歌并不是真正的民歌,它脫離了民歌的民間性。[2]”《紅旗歌謠》被定義為虛假的文本,被民歌驅逐出境。然而,值得我們反思的是,《紅旗歌謠》真的應該被完全否決嗎?它是否存有一定的價值,而這些價值正是我們所忽略的呢?帶著這樣的問題,筆者走進《紅旗歌謠》,意圖重新發掘《紅旗歌謠》的意義和價值。
勞動,自古以來不僅是中國民歌的重要話題,近現代以來,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五四時期,“勞工神圣”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建國之后,勞動更是成為整個社會最重要的公共話題,工人、農民等廣大的勞動人民成為了最受尊重的社會群體。《紅旗歌謠》就是一部表現新中國特別是大躍進時期的勞動人民生活的民歌選集。勞動的主題更是成為《紅旗歌謠》的重要表達內容?!都t旗歌謠》中對勞動在勞動情緒、勞動方式等方面的書寫與表達都有其特殊性,對十七年時期的勞動觀念的形成以及對新時期之后的勞動觀念的形成和發展都有著重要的影響。筆者將從“勞動”這一重要內容入手,探討《紅旗歌謠》中“勞動”的內涵及其深層意蘊,以期為《紅旗歌謠》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民歌是勞動人民創造的文學,是最能直接表達勞動人民情感、情緒的文學藝術形式?!都t旗歌謠》的勞動民歌抒寫出了大躍進時期勞動人民積極豪邁的勞動情緒。這種勞動情緒的表達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民歌描寫了勞動人民在勞動時的歡樂氣氛。勞動人民的歡聲笑語成為民歌的常態表達。有秋收季節的豐收之樂:“農村八月歡樂多,滿場滿院堆五谷。”[3]有社員的勞動之樂:“社員坡上挖紅薯,鬧鬧嚷嚷笑呵呵?!盵4]有摘棉姑娘的歡樂:“南岸棉田白銀窩,紅衣姑娘摘棉樂。”[5]也有水田姑娘的笑聲:“一畦畦清水照人影,一個個笑臉樂呵呵。”[6]第二,民歌抒寫了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積極的勞動態度?!懊刻煸缙鹛裟蚍?,歌聲喚醒紅太陽”[7]描寫出了農村年輕姑娘的積極與勤奮;“勞動熱情火一團,熱火迂風火更大”[8],“興修水利決心堅,天大北風我不怕”[9]表現了水利工人的堅定而熱情的勞動態度。第三,民歌表現了勞動者自信豪邁的勞動氣概?!案呱揭材芴羝鹱?,大河也能扳得彎。”[10]表現了勞動者的自信;“天高沒有腳心高,石硬沒有決心硬?!盵11]表現了勞動者強大的勞動決心?!疤焐蠜]有玉皇,地上沒有龍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龍王!”[12]“天干也要吃飽飯,乾坤掌在人手中”[13]和“社員跟太陽比賽跑,累得太陽把替工找”[14]這三首民歌表現了勞動者敢于戰天斗地的勞動氣魄?!鞍菏组煵较蚯斑M,石油戰線創奇功”[15],“我是一個裝卸工,干勁沖破九重天。”[16]這兩首民歌表現了勞動工人的豪邁氣概。
民歌中所表現的勞動者情緒的積極、振奮與豪邁,成為那個時代的特殊印記,這種情緒的表達有其積極的意義。在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觀念中,“天”是掌握人類命運的權威。人們對“天”是絕對尊奉的,“天”的意旨是絕對不能違抗的。在封建社會,作為統治階級的歷代君主對“天”也是絕對敬畏的。而作為被統治階級的勞動者,則更敬畏上天,甚至是一味消極地順應天命。在古代民歌中,存在大量以祭祀為主題的民歌。這類民歌的存在,一方面是由于人們對自然的敬畏心理,另一方面則反映了人們對自我命運被動而消極的把握。在《紅旗歌謠》中,勞動者不再信奉“天”、“神”等傳統的帶有宗教和封建意味的力量,“天干也要吃飽飯,乾坤掌在人手中”[17],人不被“乾坤”掌握,人開始掌握“乾坤”。“社員跟太陽比賽跑,累得太陽把替工找”[18]里對“太陽”等自然力量進行貶低和嘲諷,進而對自然力量進行了消解。這些民歌對“神”、自然力量的主觀貶低,其積極意義在于改變了勞動者傳統的思想觀念中消極把握自我命運、被動順應天命的態度,勞動者對待生命和人生的態度在情緒和意念上表現為樂觀和積極。而這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也體現了勞動人民對勞動以及對自我身份的強烈認可。不僅如此,從社會意義上來說,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同和尊重,勞動人民的社會地位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勞動最光榮”的社會觀念已然深入人心。新文化運動以來提倡的平等的理念在這里又得到了更進一步的發展,處于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逐漸得到正視、尊重。
然而,這一改變也暴露了許多問題。第一,民歌所表現的勞動情緒是單一的積極、振奮和豪邁,積極情緒在民歌中的表達中是有其存在的必然性的,但是民歌意在表達勞動人民的真實情緒和情感,單一的情緒表達則暴露了它的虛假。一方面,從歷史事實考慮,民歌所產生的年代,有勞動者地位得到提高,全國積極響應國家建設的可喜的一面,也存在著新中國建立之初所存在的諸多的挑戰和困難的一面。另一方面,人的情緒的表達是豐富、多面的,民歌中呈現的單一的情緒表達,顯然存在著極大的邏輯漏洞和事實漏洞。“風雨聽從人使喚,摘下月亮當燈籠”[19],“太白斗酒詩百篇,農民只需半根煙”[20]等民歌,雖然有表現勞動者的樂觀、豪邁與自信的積極一面,但民歌更大程度地描寫出了大量的想象、幻想等的虛構情節和場景,呈現出過分夸大勞動者力量的自戀一面,有著大躍進時期的浮夸風氣,削弱了民歌的真實度,從而表現出其虛構、虛假的一面。第二,勞動情緒的改變反映的是勞動者的心理、觀念的變化。民歌中勞動者對待勞動生活的態度由悲觀消極轉為樂觀積極,這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值得思考的是,《紅旗歌謠》中的許多民歌所表現的勞動者的心態已經超越了這種積極的心態,轉變為一種欲望化的幻想?!耙桓鈸呷?,修塘筑堰把土擔,高山也能挑起走,大河也能扳得彎。”[21]這首民歌所表達的勞動者的心態是豪邁的,然而這種豪邁所反映的是勞動者的自戀心理?!案呱揭材芴羝鹱撸蠛右材馨獾脧潯盵22],這是對自我的非理性認知,含有大量幻想的虛假成分,是一種欲望化的、非理性的、功利性的心態表達。這種心態也正反映了當時的大躍進運動的整體狀態。過分夸大勞動,過分強調欲望,忽視客觀規律的這種功利化的表達成為了《紅旗歌謠》民歌的一個重要體現。
《紅旗歌謠》勞動民歌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集體化的勞動方式,這種集體化的勞動方式與舊民歌中的勞動民歌的勞動方式截然不同。“傍岸粼粼插界樁,西南風起各家忙?!盵23]這是一首描寫捕魚勞動者的勞動生活的民歌,“各家忙”“插界樁”,每個漁家之間都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勞動生產的?!邦^遍采茶茶發芽,手提籃來頭帶花。姐采多來妹采少,采多采少早回家?!盵24]這是一首采茶歌,采茶的勞動者是姊妹二人,她們的勞動也是以家庭為單位勞動的過程是家庭生產,因而勞動的分配也是以家庭為單位,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模式。這兩首舊民歌中的勞動方式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勞動生產的勞動模式。而在《紅旗歌謠》中,勞動者以“社”這一集體為單位進行勞動生產,“合作社”、“人民公社”、“社員”成為《紅旗歌謠》民歌中的高頻詞匯?!昂献魃缋锪α看?,荒坡要變米糧坡”[25],勞動人民以“合作社”為單位集體開荒;“南山松柏青又青,人人愛社莫變心”[26]宣揚勞動人民要忠于集體忠于“社”;“受了一輩子牛馬苦,今天才知‘社’是家”[27]“社”儼然已經成為勞動人民的另一個家。勞動人民以“社”為單位,并表現出對“社”這一集體的宣揚和擁護?!叭嗣窆缡切腋4盵28]和“人民公社無限好”[29]兩句民歌用抒情的方式直接表達對“人民公社”的擁護;“合作社里力量大,荒坡要變米糧坡”[30]和“集體力量比天大,強過始皇趕山鞭”[31]兩句民歌,前者具體例證,后者比較分析,從集體力量的具體角度來表達對“人民公社”的擁護;“南山松柏青又青,人人愛社莫變心”[32]和“瓜不離藤藤牽瓜,愛社就要如愛家”[33]兩句民歌以勸誡的方式強調“愛社”思想;“受了一輩子牛馬苦,今天才知‘社’是家”[34]這句民歌用今夕對比的方式表現勞動人民的“愛社”思想。這些勞動民歌以熱愛集體為核心,傳達了集體主義的勞動精神的兩個主要方面,一是團結精神,“莫學楊柳半年綠,要學松柏四季青;莫學燈籠千只眼,要學蠟燭一條心”[35]和“莫學蜘蛛各牽網,要學蜜蜂共采花”[36]兩首民歌以勸誡歌的方式表現團結的集體主義精神;“人心齊,泰山移。一根竹竿容易彎,十根紗線難拉斷。一人心里沒有計,三人肚里唱本戲。一塊磚頭難砌墻,一根甘蔗難榨糖。一家蓋不起龍王廟,萬人造得起洛陽橋。人多主意好,柴多火焰高。一人一條心,窮斷骨頭筋”[37]這首民歌以勞動人民熟悉的事物為例證,強調“人心齊”的團結精神;“千心萬心合一心,天塌能用肩膀托”[38]以夸張的手法強調團結的強大力量。二是集體大于個人的奉獻精神。“封不好山不出嫁,治不服水不出莊”[39]和“叫聲哥哥你放心,我也不是落后人;不當模范不見你,水不上山不結婚”[40]兩首民歌都是以青年女勞動者的口吻,表現勞動人民將集體利益放在首位的勞動奉獻精神;“不是山歌不唱你,不是我把妹子丟,公社幸福唱不盡,妹妹你在社里頭”[41]這首民歌傳統的“唱山歌”為論題,表達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相統一,將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主題。
《紅旗歌謠》中集體主義的勞動方式以及集體主義的勞動精神有其積極的價值和意義。集體主義精神——團結和奉獻的勞動精神,與中國傳統的政教文化相吻合。中國傳統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以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國家責任感和奉獻精神與《紅旗歌謠》的勞動民歌所表達的集體觀是相吻合的,具有積極的社會價值和意義,對國家的整體建設和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紅旗歌謠》強調對集體的服從和忠誠,約束個體的個性,在一定程度上對社會穩定、和諧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值得思考的是,集體主義的勞動方式和價值觀也具有其局限性?!都t旗歌謠》強調集體的重要性,強調團結精神和奉獻精神,具有其積極意義。但民歌在強調集體的同時,忽視了個體發展的可能性?!肮缧腋3槐M,妹妹你在社里頭”[42],集體利益即為個人利益,集體情感即為個人情感,個人的獨立性和個性被否定。集體主義強調個體對集體的服從和忠誠,重約束而輕自由。強調對集體的重視,從而忽視了對個體的關照;強調個體服從集體,忽視了個性的發展和個人的自由?!都t旗歌謠》中所表現的這種片面的集體主義的價值觀,會造成個體競爭力的逐漸削弱,個體的勞動積極性也因此逐漸喪失,不僅不利于個體的發展,也會對整體發展帶來消極影響。
《紅旗歌謠》的情歌具有其獨特性,一是勞動成為情歌表達的主戰場,“情哥挖坑妹放苗,遍山披上新綠袍。情哥拉糞妹裝車,一心跟著情哥哥”[43],“情歌挑堤快如飛,妹挑擔子緊緊追”[44],“哥哥妹妹心連心,二人推車勁頭勻”[45],“哥撒網來妹搖槳”[46]這些情歌以勞動為情歌表達的主戰場,勞動的場景成為情歌的唯一場景;情歌主人公“哥哥”和“妹妹”以默契配合的勞動來表現他們感情的默契和美好。二是“熱愛勞動”成為擇偶的標準。“生產大躍進中你得了第一,我的荷包自然能送上”[47],“歌再好聽魚再肥,不奪紅旗誰愛你”[48],“我愛哥哥志氣高”[49],這幾首情歌以情歌女主人公口吻描述出了大躍進時期青年人的擇偶態度和標準,積極的勞動態度成為擇偶的第一標準,其他標準以及主人公個人的主觀態度被置于后位;“第二天,大清早,她和哥哥把地刨。樂得媽媽咧咀笑,夸我哥哥娶了好嫂嫂”[50]這首情歌則是以旁觀者的角度來表達,熱愛勞動不僅成為男女主人公的擇偶標準,也成為雙方家庭長輩的選擇標準。三是自我標準的建立?!胺獠缓蒙讲怀黾?,治不服水不出莊”[51]和“叫聲哥哥你放心,我也不是落后人;不當模范不見你,水不上山不結婚”[52]這兩首民歌中所描寫的女性勞動者建立了自己的勞動標準,她們將個人情感和歸宿讓位于集體勞動,將集體勞動放在首位。
《紅旗歌謠》的情歌表達建立了以熱愛勞動、樂于奉獻為標準的擇偶觀,這種擇偶觀在一定意義上是對傳統的擇偶價值觀的承襲,在中國傳統的擇偶觀念里,勤儉持家是重要的參考標準。這種戀愛標準有其積極意義,一是熱愛勞動、樂于奉獻是積極的、健康的價值觀,對于個人人格的建立,對于家庭的和諧都有其積極的意義;二是這種戀愛標準是建立在大躍進時期的集體勞動基礎之上的,對勞動的熱愛即為對集體的熱愛,這種集體主義的價值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對個人的行為起著約束力,對于形成健康的愛情觀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三是《紅旗歌謠》的情歌建立了重視個人勞動態度和勞動表現的婚戀觀,削弱了傳統婚戀觀中的門第觀念,在一定意義上對傳統婚戀觀具有凈化意義。
但是,《紅旗歌謠》的情歌,以公共的勞動場景為唯一的表達場景,削弱了情歌所獨有的私人話語的表達,將男女之間的戀愛單一化、公共化,忽視了戀愛的復雜性和個性化;以熱愛勞動為至高的戀愛標準,完全取代了戀愛所應當包含的其他標準,將戀愛標準唯一化,具有很強的功利性,對正確的愛情價值觀的建立也會起了消極的反作用。
《紅旗歌謠》產生于特殊的時代,它必然地暴露出了那個時代的眾多問題,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它依然有其存在的積極意義?!皠趧庸鈽s”的社會觀念在這里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現,尊重勞動成為那個時代的共識。相比之下,在當下社會,勞動尤其是體力勞動,卻越來受到社會的輕視,“勞動最光榮”已然成為了一句空口號。勞動平等的意識也越來越淡薄,從事體力勞動的社會群體顯然被推到了社會的邊緣。這一現象顯然值得我們深深反思,而從這個意義層面來講,《紅旗歌謠》的勞動觀念也許還有值得借鑒的意義和價值。另外,《紅旗歌謠》所體現的那個時代的團結精神、奉獻精神,也依然為當下社會所需要,尤其是針對當下社會所滋生的日益嚴重的個人主義、利己主義問題,有著跨時代的社會意義。而熱愛勞動的戀愛觀對當下社會的青年樹立健康的戀愛觀也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最后,筆者希望自己的觀點和論述能為《紅旗歌謠》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不足之處也請各位前輩批評指正。
注 釋
[1]肖來青.“紅旗歌謠”:虛假的民間發聲[J].群文天地.2011(1).
[2]衛艷梅.《紅旗歌謠》的偽民間性研究[D].河南大學碩士論文.
[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郭沫若,周揚.紅旗歌謠[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
[23][24]孫正國,中國民間歌謠經典[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