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林林
(江蘇省鹽城市初級中學,江蘇鹽城 224000)
隨著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初中信息技術教師應該積極改善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手段,真正幫助學生提升能力,為社會培養所需人才[1]。
通過分析部分初中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上的表現,筆者發現其中一部分學生會在課堂上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還有部分學生會對教師的教學露出疑惑的神情。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學生對信息技術這門學科沒有興趣,沒有對信息技術學習投入足夠的熱情,在課堂上不能夠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這就導致了學生不能跟上教師的節奏[2]。針對這種現象,教師必須加強重視,爭取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對課堂的興趣。以下對幾種信息技術課堂上調動學生興趣的方法做出說明。
在進行某一具體的課堂教學之前,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微情景。微情景能夠吸引學生對課堂的注意力。當學生對課堂的興趣提升后,就能夠跟隨教師的節奏進行學習,這對學生理解課堂知識有很大的幫助。
通過和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教師能夠更好地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況。除此之外,教師的交流能夠引起學生對課堂的重視,能夠有效減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想不集中的現象。
讓學生進行演示是提升學生在課堂中參與感的有效途徑。除此之外,演示能夠增強學生對課堂的重視度,這對激發學生的興趣亦有很大的幫助。
舉例來說,在信息技術八年級的一次教學中,教師的教學任務是讓學生接觸了解Flash動畫及其基本操作。教師采取的教學步驟為:第一步,導入話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給學生播放了一些Flash動畫短片。在觀看時,很多學生都對短片的內容表現出了非常濃厚的興趣。第二步,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基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提出了一些問題:“你們在平時的生活中看過Flash動畫嗎?”“你們了解Flash動畫嗎?”等。通過這些問題,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基礎有了一定的了解。第三步,進行Flash的操作,讓學生根據教師演示進行操作。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學生注意力非常集中,而在后續的演示步驟中,學生亦獲得了較好的演示效果。
初中教師需要積極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學生只有具有了較好的思考能力,才能夠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識。通過對知識原理的了解,學生能夠更好地應用這些知識。在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做出分析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很多學生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在教師教授知識之時或者教授知識不久后,學生能夠較好地完成一些教學操作。但是一段時間過后,學生就完全不知道該如何進行相關操作。
對此進行分析,筆者發現,在教學結束后,學生能夠對知識產生操作上的慣性。學生能夠憑借自己的即時記憶進行操作上的重復。然而在一段時間后,學生的操作記憶會變得模糊[3]。這是因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進行真正意義上的思考,這些知識并沒有形成深層記憶。此種現象對學生提升信息技術能力非常不利。為此教師應該重視該問題,在教學的過程中采取一定的方法避免這類問題的發生。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多次提問,讓學生主動地思考問題。同時,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教師應該積極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及時轉變自己的角色定位,不再將自己當成教學中的主導者,而應該將自己當作教學上的引導者。有時,適當的點撥會比事無巨細的全程輔導效果更佳。以下筆者對提問式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案例展開說明。
在信息技術八年級的一次教學中,教師的教學任務是讓學生接觸了解網絡世界以及利用網絡搜尋自己需要的信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針對教學內容提出了很多相關的問題,包括:“現代社會為什么需要網絡”“網絡能夠帶來什么切實的好處”“進行一次網上購物需要什么基礎設備”“在生活中,使用網絡時我們需要做什么”等。這些問題,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思考,還能幫助他們對網絡產生更為全面的認識。
每個學生的信息技術基礎都不一樣,這是由每個人的生活環境和興趣不一樣所致的。例如,有的學生可能在很小的時候就接觸過計算機,自己平時經常使用計算機。但是有的學生對計算機并不感興趣,在平時的生活中很少使用計算機。針對這樣的現象,教師必須對學生在學習中的不足做出指導,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提高學生在信息技術這門課上的基礎[4]。一種較好的解決方式是,讓學生向教師提問,這樣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當然,教師必須采取一些引導讓學生積極地反饋自己的問題。當學生提問后,教師應該及時對學生的問題做出解答,幫助學生養成提問習慣。筆者以具體教學案例說明如何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找到學生學習上的短處并對之做出處理。
在信息技術八年級的一次教學中,教師的教學任務是讓學生設計主題網站。該教學單元涉及內容較多,很多學生對一些內容存在疑惑。為了讓學生能夠更積極地提出問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會反復詢問學生是否還有不懂的地方。與傳統的詢問方式不同,教師采取了更具針對性的詢問方式。例如,傳統教學的詢問方式是“你們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而教師的詢問方式是“你們對Dreamweaver這款軟件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嗎?”。通過詢問形式的轉換,學生更愿意說出自己的具體問題。而在學生提出問題后,教師在第一時間對學生的提問行為進行了夸獎,并對問題做出了解答。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很多學生養成了較好的提問習慣。
信息技術這門課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在展開該課的過程中,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必須對一些問題加以重視[5]。為此,教師可以合理應用文中提到的三種教學策略,這對提高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效率、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