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麗敏
Talmy把含有運動及持續性靜止的情景都看作是運動事件,其內部語義成分包括位移主體,位移參照體,位移行為以及位移路徑,這些成分還可以與表示方式或原因的副事件相結合。如
(1)a.The ant crawled acrossmy palm.
b.The road began to run along the shore.
a句表征的主事件是螞蟻在我的手掌上移動,副事件是螞蟻的移動方式—爬;b句表征的主事件是道路沿著海岸移動,副事件是道路的移動方式—跑。兩句的區別在于a類屬真實位移,而b屬于虛擬位移.真實位移和虛擬位移在方式信息的表征上有所不同。Matsumoto曾提出方式條件來對虛擬位移中方式信息表征進行限制,他指出,虛擬位移中方式成分不能出現,除非方式跟路徑的特征相關。之后在對虛擬位移的深入研究過程中,不少學者對方式條件的適用性展開豐富的討論。范娜認為方式條件對于漢語中出現的某些情況并不能做出合理解釋。楊靜在論證其路源假說時強調應根據具體語言中詞義的泛化程度來判斷。
學界對虛擬位移運動中方式條件的討論僅限于主觀的定性描述,沒有系統完整地闡述,并且從未有從翻譯角度對方式條件進行探討的先例。因此,本文旨在前人研究基礎上,結合英漢平行語料,對虛擬位移結構中方式信息的省譯進行探討,以期進一步豐富虛擬位移方式條件研究,并對虛擬位移翻譯提供一定的指導。
Levin把英語中可用于虛擬位移的動詞分為三類:趨向性路徑動詞,蜿蜒類路徑動詞和方式動詞。方式動詞除表達運動本身外,還傳達一定的方式信息。根據李亞培,英漢動詞類型都以趨向類和蜿蜒類為主,但具體來講,英語的常見表達是方式動詞,其次是路徑動詞;而漢語最常見的卻是趨向類動詞,其次是蜿蜒類動詞。英漢虛擬位移突顯路徑的特質使學者們認為,虛擬位移中不可出現方式成分,除非是用其來突顯路徑信息。但Matsumoto也曾坦言,方式動詞run可用于虛擬位移中,如:
(2)The road runs through the forest./這條路穿過叢林。
此處run用來傳達一定的方式信息,但是觀察可知,例句譯文并沒有將run譯為漢語對應詞跑,而是以穿過來呈現,run快速移動的方式信息被抑制。
為了檢驗這種情況是否具有普遍性,本文以run和runs(包括run的各種時體態形式)為檢索項,利用英漢平行語料庫來對其加以驗證。具體研究問題包括:利用語料庫方式進一步確認方式動詞run可否在不傳達路徑信息的前提下依舊可用于虛擬位移構式中;虛擬位移構式中方式動詞run在翻譯時是否都弱化;方式條件的適用性及局限性。
本文以紹興文理學院設計的中國漢英平行語料庫大世界中文學經典四大名著為語料,以run和runs為檢索項檢索出相應的平行語料,之后對這些語料進行人工分析,最后得出符合本文要求語料。
初次檢索條數如下:《紅樓夢》243條,《三國演義》69條,《水滸傳》23條,《西游記》133條,總共468條。之后對此468條語料逐一進行人工檢索。由于run一詞在英語中使用頻率較高,詞義寬泛,搭配能力較強,因此,人工檢索之前先對其語義進行一定限制,確保所選語料均為虛擬位移表達。根據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7版),run作動詞時共有33個小的意義項,其中,run作引導,伸展講時,與虛擬位移構式中方式動詞詞義要求一致,因而以該語義為標準進行人工檢索。檢索得知,《紅樓夢》中有35條符合虛擬位移表征,《三國演義》中18條,《水滸傳》中5條,《西游記》中25條,共計83條。
數據表明,《紅樓夢》35個語例中,省掉run原有速度信息,采取省譯策略的31例,改譯2例,全譯無;《三國演義》中省譯16例,改譯1例,全譯無;《水滸傳》中5例全部省譯;《西游記》中23例省譯,1例改譯,無全譯。具體事例如下:
(3)原文:原從那閘起流至洞口,從東北山凹里引到那村莊里,又開一道岔口,引至西南上,共總流到這里,仍舊合在一處,從那墻下出去。
譯文:There a channel is led off it which runs into the southeast corner of the garden.
此處引至后加方向,表示水的流向,而英語run在漢語中的對應詞是跑,在原文沒有任何與跑相關的信息基礎上采用run一詞,首先體現出虛擬位移構式中run用法的特殊性及其與漢語跑的不對應性。其次,run into在表征目的方向的同時兼有水流速度較快的語義,而譯文明顯忽略其方式語義而只取動作語義。
(4)原文:看麥娘,嬌且佳;破破納,不穿他,苦麻臺下藩籬架。譯文:Wheat-mother, Delicate and finely flavored; Raggedy patches You could never wear.Under the bitter sesame bed runs a fence.
譯文采用倒裝語序,實際應為A fence runs under the bitter sesame bed。英譯文采用run一詞將其方位信息補充完整,該句中主語為不可移動的藩籬架,譯文中run的使用增加了句子動態性而原文則省掉該特性。
與此同時,筆者發現,英譯文中的run經常對應漢語中的走,如;
(5)原文:孔明大笑曰:“郭淮、孫禮休走!
譯文:Zhuge Liang laughed and said, "Do not run away!
當然,此處無論漢語原文還是譯文都不屬于虛擬位移范疇,僅僅是由于英漢詞匯化模式及程度的不同而導致英漢語間語義上的轉換。但李秋楊和陳晨指出,漢語中的走,一個表示方式而與路徑不相關的詞,也可用于虛擬位移表征中,如:
(6)從地圖上看,這條路順著山邊向北走一百英里,后向東拐。
路向北走,無疑是典型的虛擬位移表達。此處也是說話人假象自己行走在該路上的表達。仔細觀察不難發現,漢語中的走詞義泛化程度也很高,這表明虛擬位移中如果出現帶有方式信息而又與路徑信息無關的動詞,該詞的使用頻率必定很高,搭配能力強導致其詞義泛化。而詞義泛化則恰恰是虛擬位移中抑制方式信息的基礎。
通過上文對四大名著平行語料的分析探討,文章進一步確認了Matsumoto所言方式條件的局限性,即方式動詞在不傳達路徑信息的前提下依舊可用于虛擬位移構式中,但虛擬位移構式突顯路徑信息的特性使得方式信息極易受到整體結構的抑制。方式信息的弱化使得方式動詞在翻譯時也要進行相應的弱化處理,以保證語義準確性及整體結構和諧性。同理,翻譯實踐中方式信息的省譯也證明了方式信息在虛擬位移表達中普遍被抑制的事實。但方式動詞是完全可以脫離方式條件限制用于虛擬位移構式中的,方式條件是有其局限性的。
虛擬位移構式具有突顯路徑信息,抑制方式信息的特性。本文在諸多學者研究結果基礎上,以語料庫方式系統定量分析了虛擬位移結構中方式信息的省譯現象。以紹興文理學院設計的中國漢英平行語料庫大世界中文學經典四大名著為語料,以run和runs為檢索項檢索出相應的平行語料,之后對這些語料進行人工分析。語料分析結果顯示:Matsumoto所言方式條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方式動詞在不傳達路徑信息的前提下依舊可用于虛擬位移構式中,但虛擬位移構式突顯路徑信息的特性使得方式信息極易受到整體結構的抑制;方式信息的弱化使得方式動詞在翻譯時也要進行相應的弱化(省譯)處理;翻譯實踐中方式信息的省譯進一步證明了方式信息在虛擬位移表達中普遍被整體結構及語境抑制的事實。但方式動詞是完全可以脫離方式條件限制,用于虛擬位移構式中的,即方式條件是有其局限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