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彬
德育正常和諧的發展。2001年語文新課標的頒布,突出了第三維度“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并把“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認定為語文課程的基本性質,從教學理念的轉變上開始扭轉長期以來的不穩定局面,但是,教學改革既不是舉著旗子整齊步伐地游行,也不是隨心所欲地在林蔭小道上悠閑散步。由于紛繁種種的原因,“三維目標”的口號化傾向,對語文德育的實施未能起到更強有力的推波助瀾作用。
德育無痕,教育有意。當前語文德育實施的關鍵在于落實三維目標,在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的前提下,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同時又要使德育的滲透無聲無息、巧妙自然,做到“看似無痕卻有意”。
為了落實和運用三維目標,語文教師首先要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在這三個維度中,知識與能力是基礎,是核心,是最重要的維度,同時它又是其他兩個維度發展的依托。如果把課改提出的“語文素養”比作大廈的話,那么知識與能力就是它的根基,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就是上層建筑;根基越牢固,上層建筑才能越高。其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最高的一維,它決定了三維目標的高度;沒有它,將使語文教學回到課改前的狀態,仍然是人文性的缺失。另外,如果沒有過程與方法,就不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能力;同時它與第三維目標也是相互滲透的,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質有助于有效的過程與方法的形成。好的過程與方法本身可能就是優秀品質的體現。所以說三維目標之間是相互統一的,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好三者之間的整合工作。
本文以朱自清的《春》為例,談談教學中運用三維目標的感受。該課作者用清新優美的語言、詩的筆調,描繪了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景象,讓我們感受春的蓬勃生機和無限希望,字里行間充滿著欣喜,贊美之情。而文章思想內涵的領悟,我并沒有把大量的背景資料呈現給學生,向他們直觀介紹春天迷人的景色,而是讓學生通過文章具體語句的誦讀去揣摩去感悟。我認為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所講的每個內容都要來自文本、又能回歸文本,不能脫離文章而宣讀教參。然而也不能把文章支離破碎,逐字逐句地分析,從而忽視了學習過程和方法,使得語文學習索然無味。
考慮到三維目標的整合,我設計了幾個問題:“你能在《春》文章中看到幾幅畫面?”“這些畫面有哪些景物?”“從哪些字句里體會到對春的贊美之情?”
為了落實“知識與能力”的目標,我在學生誦讀思考過后進行交流,通過學生的語言自然引出文章的主要內容與思路。如學生說“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于是,可以引導學生明確這是朱自清刻畫的春之圖——春花圖,用“趕趟兒”、“還眨呀眨的”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春天富有的生機!
春天不可或缺的東西還有風,春風吹生了所有事物。“‘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著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這是另一幅春之圖——春風圖。當然,文章還以不同的細膩的描寫手法展現了春天的另幾幅圖:春草圖、春雨圖、迎春圖,且每一幅圖都有它的特點,春草的頑強,春雨的細密,迎春的生機與希望,無不充滿對春的贊美。
通過誦讀,學生明白了文章在五幅春畫的描寫中,對象不同:都是春之景,但有草、花、風、雨、人,描寫時做到融情于景,甚至情景交融,描寫全面而又細膩。五個方面都是寫“春”,但各有側重,使文章富于變化。這些既是文章的內容與寫法,同時又是關于寫作的知識與能力。而在語言文字的咀嚼中,讓我們身臨其境,仿佛看到了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景象,讓我們感受春的蓬勃生機和無限希望,字里行間充滿著欣喜,贊美之情。就是說情感、態度、價值觀自然浸入知識中了。
上此課,我關注到了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在問題提出后,我給予了學生一定的時間思考,讓學生在最有感觸的地方寫一寫。在學生答題后,我讓學生自評、互評,對于自己的表現不滿意的,還可以再說一次。我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寬松、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學得輕松、偷快,敢于發表與老師、同學不同的見解。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嘗試更好的表達,學著通過文章的細節與關鍵的語句理解文章,獲得了方法的訓練,另外,他們也學會了傾聽,學會了尊重,這不也是一種道德品質嗎?我們不難看出三維目標是一個融合的整體,難以分割的。
關于“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落實,問題“從哪些字句里體會到對春的贊美之情”正是圍繞這一目標來設計的。寫春天來時,“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這句話,我這樣引導學生閱讀:“春天到了,小草長出來了。小草怎么長出來的呢?作者用了‘偷偷地’這個詞。‘偷偷地’,就是說小草趁人家不注意,讓人毫無察覺地、無聲無息地從土里長出來了。但是沒有用“長”,而是說從土里(用右手食指做了一個向上的手勢)——“鉆”出來了
用“鉆”這個詞,寫出小草的生長是很不容易的。它要穿過厚厚的土層,有時還會碰到石頭瓦塊,就要頂翻它們,然后茁壯地生長出來。可見一個“鉆”字,就寫出了春草雖小,但是它們的生命力,卻是極頑強、極旺盛的。大家看,“偷偷地”和“鉆”這些詞用得多好啊!在這段教學中,教師顯然在對字詞“鉆”“偷偷地”的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像,認識小草生長的勁頭,領悟小草默默無聞、不嘩眾取寵的品質,領悟小草不怕困難挫折、頑強進取的拼搏精神。由此可見,可以通過賞析字句融合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
在教學中,準確表述和定位三維目標,方便實踐操作;堅持“減法原則”,精心取舍教學內容;基于三維目標之間的聯系,提出了整合三維目標;著眼于單元主題,形成系列整體的規劃。特別是在關注各維目標實現的基礎上,建議語文教師嘗試整合三維目標,在有機融合三維目標的基礎上,完成三維目標的總體實現。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要充分落實現代文教學三維目標的策略,分別從三個維度著手,最終關注的是學生現代文閱讀習慣的養成;知識的獲得;能力的提升;語文素養的形成。考慮到現在教學中常出現“忽略文本,強調標準化解讀”的現象,因而在實現知識與能力目標時,特別提出要緊抓文本,樹立文本意識;同時尊重學生的多元解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的多向性。在落實過程與方法目標時,強調采用多種適宣的閱讀方法,運用合作探究的模式,讓學生在學會合作和分享的同時,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而鑒于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實現的特點,我們建議建立關于學生情感目標的成長記錄表,關注其實現的過程;采用及時有效的激勵和評價措施,是學生情感目標實現的動力因素。綜上,我們認為語文老師,要更深刻地研讀課程標準;在充分研究三維目標的同時,反思自身在設置和落實三維目標時容易產生的問題,探索如何設置并實現三維目標。
語文教學可以促進道德教育,反之,道德教育也可以促進語文教學,善于做學生思想工作的語文老師,其教學成績往往也很好。特別是對于初中生,他們在此階段,身體、心理成長都很快,在成長中會面臨很多困惑;學習上由于基礎的、習慣的、環境的差異,使得一些后進生在理科學習上只能做“無奈的逃兵”。諸多原因造成后進學生喪失學習的信心。然而,由于初中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與閱歷的積淀,語文即使以前學得不好,及時端正學習態度,也可以迎頭趕上。如果教師抓住了語文學習的這一特點,做好學生思想工作,幫助學生解除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以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生科學的學習、生活,那么學生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學好語文。
當我看到有的學生數理化成績只有一二十分,他們在群體中總是顯得那么低調與自卑,好似過著無意義的學校生活時,我是多么同情他們!而我所能給予的又很少,我只能鼓勵他們,多多與他們談心,安慰他們的心靈。然而他們的回報是令人欣慰的,受到精神鼓舞的他們上語文課時開始認真地聽,積極地思考,不辭勞苦地背誦、練習、習作。最后,他們居然取得了和優秀學生差不多的成績!
這讓我們彼此都很感動!他們因此嘗到了學習的樂趣,感受到了學校生活的意義,獲得了些許的成功感。從我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深切地體會到育人的樂趣。我想盡方法讓學生感受、領略人生的真、善、美,以善的美德開啟他們的心靈,啟發他們的智慧。最后,他們會以優異的成績回報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