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杰
(陜西省咸陽楊凌高新幼兒園,陜西咸陽 712100)
游戲就是幼兒每天生活的必備項目,角色扮演是一款最經典的游戲,也是幼兒最喜歡的游戲,幼兒可以在游戲中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并在幼師指引下可以很好地把生活中的事物運用到游戲當中,并從中積累經驗、獲得知識、取得進步。
生活游戲的開展要注意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和興趣愛好,這樣幼兒才樂于參與其中[1]。例如,幼兒對認識數字是充滿好奇心的,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讓他們尋找和觀察學校的門牌號碼,走出校園看到公共汽車是幾路等。有些幼兒還提出建議,把學校周圍的餐館、診所、服裝店等改為“果果路1號”“果果路2號”“果果路3號”(因為我們班是果果班),這又是生活游戲的一種突破。
又如,在“五一”勞動節讓孩子們認識勞動中的人民,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扮演“小記者”,一個手拿話筒,一個肩扛攝像機,進行得有模有樣;扮演“營業廳工作人員”,他們穿著特定的工作服,禮貌客氣地接待顧客,真有點小大人的感覺;扮演“城管”,身穿制服、拿著對講機互相傳遞消息,簡直就是縮小版的城管啊。這些游戲都來源于生活,孩子們在游戲中更深刻地認識了這些角色,提高了孩子們對生活和對社會的認知能力。
角色游戲是離不開材料的,而生活化的游戲的材料準備就是要取之于生活,所以游戲材料的準備也是非常關鍵的一步[2]。教師要根據游戲的情節考慮需要什么樣的材料,事先為幼兒準備好的材料有成品,也有半成品,要讓孩子們養成動腦動手的習慣,把半成品在家長或老師的幫助下變成成品,讓生活游戲更有意義,也能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例如,讓幼兒用皺紋紙制作餅干,用海綿制作蛋糕;也可以在教師幫助下用泡沫做漢堡,用紙盒做燈籠;也可以是在家長幫助下用易拉罐做成玫瑰花等。大家動手動腦,變廢為寶,豐富了游戲的內容。
游戲材料的選擇要注意,科學選擇符合現實生活和游戲的相結合,而且必須做到安全和衛生合格,保障幼兒的人身安全和身體健康。
教師在游戲中發揮的指導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善于觀察,并積累經驗,有時還要變換角色,從而指導和促進游戲的進行。
教師要在幼兒們的游戲過程中做好一個觀察者,善于發現問題并及時糾正。例如,角色扮演游戲中,幼兒家里的主人被稱為“老公”“老婆”,這一定是在生活中受了大人的影響才會這樣稱呼的。發現問題先別急著糾正,避免打亂了幼兒們的思路,可以選擇作為一個客人到幼兒家做客,并跟他們認真游戲,然后自然而然地討論“老公”“老婆”是大人之間的稱呼,而小孩子不應該這樣稱呼,要讓他們認識到稱呼“爸爸”“媽媽”才是對對方的尊重。
經驗就是財富、經驗就是智慧,多讓幼兒們積累經驗,有助于他們在游戲時的運用[3],把經驗變成智慧解決問題,這就是一筆財富。例如,這個生活游戲是教師們準備材料,扮演不同小攤的老板,每個小攤有不同的食物,價格也不同。每名幼兒發10張卡片充當10元現金,然后讓幼兒們體驗10元錢可以吃到什么。到了吃東西品嘗的時間了,可是幼兒們看了半天菜單發現自己帶的這10元錢幾乎吃不到什么,后來大家齊心協力想到辦法,也是分工合作,幼兒們可以把錢湊到一起,然后大家一起分享了。下面的游戲時間,幼兒們也會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角色扮演,扮演顧客的幼兒們也會把錢湊在一起買來東西一起分享食用。
通常幼兒才是游戲的主體,而教師的角色則是多種多樣的,有時我們是參與者,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配角,有時我們是引導者或支持者。例如,下面這個游戲是玩具廠的工人制作玩具,假扮工人的幼兒表現得很無聊沒有興趣了,于是教師趁機加入游戲并打開話題,問這些玩具要在哪里訂購啊,一箱多少錢啊。說要去送貨上門時,孩子們一臉驚訝表現的情緒十分高漲,然后就是急急忙忙地去送貨了。在這個游戲中,教師既是孩子的同伴和幼兒們一起參與完成游戲,又是游戲的引導者引導著游戲的進展,讓游戲變得更有趣,并且理解幼兒們的想法和尊重幼兒們的想法,給幼兒們表達和創造的機會。
游戲的評價環節也是不容忽視的環節,可以是教師的評價也可以是幼兒的評價或同伴的評價,通過認真聽取評價進行交流和總結經驗,為下一次的游戲做好準備,這一環節有幾點需要我們注意:
教師在游戲中的身份可以是售貨員也可以是顧客,可以是經理也可以是職員,可以是公安局局長也可以是下屬等。比如教師以營業廳經理的身份進行評價幼兒在游戲中扮演的營業員,也可以讓顧客參與其中評價出最彬彬有禮和最讓人滿意的營業員,并對不滿意的地方提出意見和建議,讓幼兒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促使幼兒們改進和進步。
每個人都有個體差異,幼兒也是一樣的。能力高的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也會相對較好,能力弱的幼兒則表現得相對較弱,教師要根據個體差異耐心對待每一個幼兒。對于能力高表現好的幼兒,幼師的評價要求可以提升檔次,或者提問一些難題讓幼兒解答,比如“客人要的菜你們店里正好食材用完了,你該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對于能力弱表現差的幼兒,幼師的評價要求可以降低檔次,或者讓他們談談在游戲中的經歷體會等,比如“今天玩得開心嗎?有哪些事是讓你開心的?”這樣,讓幼兒們在不同檔次的評價中回味和感受游戲帶來的快樂,以及游戲讓他們在慢慢成長和提高能力。
對于小班幼兒其語言能力還比較弱,他們可以由幼師進行評價。對于中班幼兒其語言能力可以進行自我評價。對于大班幼兒其語言能力可以進行同伴之間的互相評價。例如,在游戲結束后可以鼓勵幼兒們相互交流。“你今天做的飯和真的一樣!”“你今天扮演城管特別帥!”這其實就是幼兒之間的一種相互評價。“我今天特別高興因為我幫助了一個老爺爺”這屬于幼兒的自我評價。教師則以今天游戲中的某一身份來進行評價,例如,“今天某某小朋友幫我解決了難題”,這就是教師的評價。我們要合理運用這三種評價,必須在游戲中認真觀察幼兒的舉動和行為,并完全真實地進行評價,讓幼兒對自己和同伴有正確的認識,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為人處世的能力。
幼兒在游戲時的表現其實是他們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游戲能讓幼兒自由發揮,讓他們感受快樂和滿足,幼兒們的天真可愛也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老師要在游戲中善于觀察和發現每一個幼兒的興趣愛好,以及利用偶發事件教育幼兒應該怎么做、不應該怎么做等,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生活化的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實現生活和游戲的完美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