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麗華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金沙小學,江蘇南通 226300)
自主學習能力是小學英語核心素養中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也是孩子們夯實英語學習基礎,為將來的深入學習做好準備的必要能力[1]。本文就如何在課堂中控制節奏,在尊重孩子個性的前提下循序漸進地設計教學任務,培養學生的英語自學能力展開敘述。
因為在接觸新事物的時候,很多孩子會因為對學習內容不熟悉而跟不上學習進度,以至于出現學習障礙甚至會出現討厭英語這門學科的現象。因此,根據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學會控制好學習的節奏,層層遞進,盡量將學習難度降低,幫助學生突破學習新知障礙。
例如,在小學英語拓展訓練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學習到的職業有“cook”“doctor”“teacher”“nurse”等。在剛開始學習的時候,老師可以將學習目標設定為將各種職業的單詞認識清楚,讓學生熟練掌握單詞的發音和單詞的意思。在學習的中期,老師就應該調整目標,將學習過的單詞的拼寫作為主要目標,通過反復練習讓學生學會單詞拼寫。比如“doctor”“nurse”這種不太簡單的單詞拼寫。在學習的后期,學生的口語能力應該是教師重點關注的部分,多多創造機會給學生鍛煉口語十分重要。比如在課堂上讓學生朗讀背誦課本中所學的句子。只有掌控好教學的節奏,學生才可以獲得成就感,不斷地去突破新知障礙,逐漸地養成自主學習能力。其實每位學生都能夠跟得上老師的節奏,但是老師應該懂得如何控制好教學節奏去適應學生的學習狀態。只有雙方都能好好配合起來,才能真正幫助學生突破知識的障礙,提高核心素養。
教育工作者應該根據不同的學習時期,設置相應的學習目標和任務[2]。只有把控好學生的學習節奏,適當地去調整學習節奏,才能使學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這種控制節奏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學習很重要。
學習的最大特點就是循序漸進性,不論哪門學科的學習都是如此,所以對于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來說,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才是最有效的辦法。針對學習的循序漸進性來說,對于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設計不同梯度的問題是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例如,在小學英語譯林版四年級下冊的教材中,尤其是第四單元Drawing in the park這一課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學習可以了解到一些關于公園的事物的英文單詞, 比如“ boat”“ flower”“ tree”“ hill”“ lake”“ river”等,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公園的事物是他們非常熟悉的事物,這更加要求教師應該在這個過程中去重視學生間的差異性。所以在安排和設計本課的學習任務的時候,老師應該安排不同難度的任務給不同的學生。比如,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不應該給他們難度較大的任務,而應該先從簡單的開始,如完成“ boat”“ flower”等本課所學單詞的拼寫和發音;對于成績比較好的學生,老師可以安排他們用所學單詞寫幾句話來描述自己在公園的所見所聞。比如用課本中學到的單詞和句子來記錄自己去公園畫畫的事情,這樣不僅鞏固了自己學習到的知識,還能夠在寫作過程中反思自己學習得不足的地方。這種循序漸進,按照學生差異進行梯度設計教學目標的辦法,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很有益處。
對于英語這門學科的教學來說,教師應該時刻牢記這是一門語言學科,學習語言的特點就是循序漸進。但是又要注重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差異,針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設置不同梯度的問題和任務。只有當學生能夠完成自己的任務的時候,才能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才能夠培養自己自主學習能力。因此,要想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該因材施教且注重差異。
教師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核心素養的同時,要重視和尊重學生的個性,從不同的角度去發展去挖掘學生的創新思維。因為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特點都是不同的,所以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例如,在小學英語譯林版五年級下冊的教材中,尤其是第二單元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這一課的學習過程中,“Story time”板塊通過對話的形式講述了一些上學的方式。這篇課文和學生的學習生活結合十分緊密,因此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針對自己的上學方式發表自己的看法。因為每個個體都是不同的,每位學生的上學方式肯定也是多種多樣的,所以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同時,通過學生的講述也能夠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比如,小紅說:“My new house is far from school, so I come to school by bus.”而同學小明卻說:“I come to school on foot, because my home is close to the school.”通過不同學生的描述,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每個人都是特別的,也讓他們明白不要被課本上所說的內容所束縛,這對他們創新思維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差異是每位教師應該做到的最基本的事情,因為每個人都是特別的。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就首先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夠充分地被挖掘出來,才能使他們形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真正地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辦法絕對不是一味地去看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結果,而是要重點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因為學生的學習結果只能反映出學生的學習階段性結果,并不能使老師看到學生真正存在的學習問題。所以,老師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優化態度品質。
例如,在小學英語譯林版六年級下冊的教材中,尤其是第一單元The lion and the mouse這一課的學習過程中,在“Story time”這個板塊中學生可以學習到關于獅子被困、小老鼠出手相救的故事。在“Fun time”這個板塊中,老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來朗讀課文。在這個角色扮演的過程中,老師應該著重注意學生的朗誦表現,在整個過程中展現出一種鼓勵、激勵的態度。這種方式可以讓小學生在表現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劣勢,同時也能夠讓老師有針對性地教授知識。比如在扮演lion的學生說道“Help! Help! Please help me.”的時候,并沒有表現出那種緊張、害怕、無助的感情,這時候老師應該用鼓勵的語氣幫助學生去感受那種感覺,并幫助學生去表達出這種情感。這樣一來,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老師的鼓勵和關切,能夠有助于其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提升英語核心素養。
對于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來說,教師不僅僅要控制好教學節奏,因材施教,還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只有這樣做,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