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香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大橋鎮中心小學,江蘇揚州 225200)
英語作為一門國際化的語言,已經列為多個國家所必學的功課,在我國英語已經成為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英語作為語言科目,其最簡便、最原始的教學方法便是閱讀。英語閱讀是結合我國語文教學特色進行探索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英語的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語感,從而可以使用英語和別人進行溝通交流,以此來實現英語運用之目標[1]。
所謂“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就是說一年中最好的時間是在春天,一天之中最好的時間是在早晨,在學習中也一樣,早晨是我們一天學習的開始,也是精神最飽滿的時間,學生們的記憶力也最強,所以,老師要是能夠很好地利用好早晨的這個黃金時段來讓學生們來閱讀,對于英語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比如,在給學生上“The lion and the mouse”這一節內容時,為了節約課堂的時間,我在早讀時就帶領學生閱讀今天要學的英語文章,在閱讀時我用“strong,large ,sharp”來描述獅子,而用“small,weak”來闡述老鼠的特點,這樣對比著教學生課文中主要的英語單詞,會讓學生更好地記憶,在上完這節課時,為了能夠幫學生更好地鞏固今天所學的內容,根據艾賓浩斯的記憶遺忘曲線,我在下午的自習課又帶領學生閱讀,指導學生的發音,在短的時間間隔里,學生不僅能夠熟練地讀文章中的每一個單詞,同時部分同學已經能夠把整篇文章背誦下來,由此可見,閱讀不僅是一種綜合性的練習,而且也是把課本中的知識轉換成熟能生巧的語言技能的過程。
英語雖然不是我們的母語,學起來不會像學漢語那樣游刃有余,但是英語同樣作為一門語言,它依然要求學生要有一定的語感,表達時能自然流暢[2]。而若想在英語教學中不斷地提高語感,閱讀不失為一個快之又快的策略,閱讀中的發音、停頓、聲調等都是培養語感的重要因素。比如,在學習“Our dreams”這一貼近我們生活的文章時有這樣一段對話:Miss Li∶ What do you want to be? Wang Bing∶ I want to be an astronaut; Liu Tao∶ I want to be a football player; Su Hai∶ I want to be a dancer。因為在之前的晨讀中就發現有的學生對于單詞astronaut、dancer的發音用漢語來標注,所以說出來的英語很別扭、生硬,我先叫同學們跟著我閱讀一次英語文章,然后放磁帶讓學生跟讀一次,因為在范讀時,學生會無意識地模仿其語氣、語調、聲音停頓等,不僅可以提高學生閱讀英語的水平,同時也增強了語感,讓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取得優異成績的同時語言素養得到提高。
聽力是英語教學中一個重要的考查對象,在大大小小的英語考試中都涉及了聽力的考試。因此,小學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加強學生的語音教學,采用各種閱讀策略促進學生聽力能力的發展。比如,mouse/maus/和mouth/mauθ/的發音相近,但它們的意義不同,第一個是“老鼠”的意思,第二個是“嘴巴”的意思,二者之間沒有任何的聯系。這樣的詞在英語中還有很多,所以老師在語音教學上要下一些功夫,在聽力中出現這樣語音相近的單詞時,只能根據所處的語境和對話意思來分析聽力中要考查的是哪一個單詞,做出正確的答案。同時新課改也引入了泛聽和精聽,泛聽的意思是在聽的過程中抓住重要單詞,以此來知道所講的對話內容,例如,What is the party about? 與之相較,精聽就是涉及文章的細節問題,比如,Where is Liu Tao? 這樣把精聽和泛聽結合起來,對于英語的聽力水平會有一個大的上升空間,聽力訓練必須要通過不斷的練習來加強,同時在訓練到一定時間的時候,再穿插一些好聽的英文歌曲和幽默詼諧的笑話來幫助學生放松一下,活躍一下緊張的氣氛,為下一次學生聽力訓練的注意力集中做鋪墊,讓學生的聽力節節上升。
學習英語就是為了能夠與別人用英語進行熟練的對話。在英語課堂中,為了迎合小學生愛說愛動的特征,角色表演成為諸多英語老師采用的教學方式,同時也是提升教學效果,優化教學過程的一個催化劑。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編英語對話,在課堂上進行表演,給文章中的插圖賦予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產生親切感,進而對英語學習的勁頭也會越來越強。比如,老師在上“A healthy diet”這一課時,讓學生編對話告訴大家自己的飲食習慣,我班陳可與李華同學創設了這樣的情境來進行角色對話:她們相約在一家餐廳吃飯,陳可拿起菜單說:“I want to eat rice, fish and meat. 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Li Hua?”李華回答:“I like sweet food, noodles and fruit.”兩人愉快點餐以后,開始點評這幾樣菜的味道,并且也說出她們自己家人的一些飲食習慣,兩人吃完以后一起去上學了。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中,更好地掌握了本節課的重點。把生活中的一些情境嫁接到英語教學中,讓學生愛英語、迷英語、學英語,從而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競爭是挖掘自身潛力的最好方法,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在英語閱讀中,我們可以多舉行一些富有意義性的閱讀活動,對于取得名次的學生老師要給予物質上的獎勵,小學生對于老師的獎勵是無法抵擋的,因此會竭盡全力地去閱讀,把自己的閱讀水平發揮到最大。比如,在以The lion and the mouse這篇課文為閱讀素材時,陳輝在讀到獅子所說的“You are so small and weak! How can you help me?”這句話時,將語調里的蔑視和不以為然表現得淋漓盡致;在小老鼠把獅子從獵人的網中救出來時,獅子說道:“Thank you!”這時他又將真摯的語氣和為之前自己輕視小老鼠的內疚之情表達得惟妙惟肖。其他學生看到陳輝如此精彩的閱讀之后,都躍躍欲試,然后積極參加到這次的閱讀活動中,并且都有不俗的成績。之后,我每周都舉行一次閱讀活動,而且學生之間可以相互糾正彼此的發音和錯誤之處,誰糾正得越多,糾正得越正確,誰得到的獎品也就越多。在閱讀活動中穿插這些舉措,活躍了課堂的氛圍,拉近了老師與學生的關系,同時同伴之間在競爭中學習,不斷激發自己閱讀的潛力,塑造更多的可能性。
總之,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從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角度出發,教師要用富有幽默的英語對話、富有創意的閱讀教學活動和精細的閱讀指導來營造課堂的活躍氣氛,激起學生進行英語閱讀的興趣,吸引學生在“潤物細無聲”的狀態下獲得聽說讀寫的能力和愉悅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