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業彩,馮澤蛟
(溫州市中心醫院,浙江 溫州 325000)
宮頸癌是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宮頸癌的臨床癥狀表現為:接觸性出血、經期延長、經量增多,威脅患者的身心健康[1]。手術是治療早期宮頸癌的主要方法,且可取的良好的治療效果,改良腹式手術雖然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給機體帶來的創傷較大、術后并發癥多,延長患者住院時間預后差,在臨床運用中受到限制。全腹腔鏡廣泛宮頸切除術是目前臨床上治療宮頸癌疾病的一項新技術,手術視野清晰,具有術后并發癥少,預后快等優點,得到了醫生患者的認可[2]。為證實上述研究結論,本文對78例早期宮頸癌患者分別給予改良腹式、全腹腔鏡廣泛宮頸切除術治療,觀察其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溫州市中心醫院接受治療的早期宮頸癌患者78例,根據手術治療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9例。觀察組患者年齡范圍28~48歲,平均年齡(38.45±3.56)歲;其中鱗癌15例,腺癌11例,腺鱗癌13例;對照組患者年齡范圍27~49歲,平均年齡(37.99±3.58)歲;其中腺鱗癌12例;腺癌10例;鱗癌17例。
納入標準:①病理結果顯示患者均為早期宮頸癌;②影像學顯示未出現宮旁浸潤和區域淋巴結轉移;③患者年齡小于50歲;④患者無明顯不孕因素。
排除標準:①意識障礙,無法進行語言交流患者;②排除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患者;③排除凝血功能障礙患者。
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經患者知曉后簽署自愿書,對比患者臨床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改良腹式手術治療。給予患者全麻,開腹后檢查子宮周圍有無浸潤,腹膜后淋巴是否存在轉移,對淋巴結為陰性的患者給予盆腔淋巴結清除術治療,陽性患者則直接行宮頸切除術,手術結束后縫合切口。
觀察組:給予患者全腹腔鏡廣泛宮頸切除術治療。給予患者全麻,隨后切開患者膀胱子宮反折腹膜,將宮頸、宮旁組織以及陰道上段組織切除,在確認上述切除組織無浸潤后,在腹腔鏡下縫合陰道上段,恢復子宮前傾位置,對腹腔內進行沖洗,手術結束后將切口縫合。
對比術后臨床效果,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子宮動脈損傷率、切除宮旁組織長度、術后住院時間、術后引流量,比較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以及術前、術后生存質量變化。
顯效:治療后,病變組織完全切除;有效:治療后,病變組織基本切除;無效:治療后,患者的病變組織無明顯改善,臨床癥狀未得到緩解??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對患者生存質量進行評定:具體包括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物質領域、社會領域4個條目,每個條目25分,滿分為100分,患者得分越高,表明生存質量越好[3]。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9.74%,顯著高于對照組74.36%,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rapeutic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n(%)]

觀察組手術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術中出血量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但切除宮旁組織長度顯著長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子宮動脈損傷率為5.13%,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0.51%(P<0.05),見表2。



項目觀察組(n=39)對照組(n=39)t/χ2P手術時間(min)218.56±20.12265.23±18.1213.7750.000術中出血量(mL)121.07±15.12158.25±13.9814.4080.000切除宮旁組織長度(cm)2.48±0.561.58±0.3211.1170.000子宮動脈損傷2(5.13)8(20.51)6.4410.011
觀察組術后引流量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3。



兩組患者均出現膀胱損傷、切口感染、腸梗阻、尿潴留等并發癥,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17.94%,顯著低于對照組的43.59%(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術前兩組患者生存質量指標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均P>0.05);術后觀察組患者心理領域、生理領域、物質領域、社會領域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5。



宮頸癌威脅女性患者的生命安全[4]。目前,對早期宮頸癌的治療主要以手術為主,可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既往臨床主要采用改良腹式治療早期宮頸癌,但該手術方法對機體組織產生的損傷較大,術后并發癥多,恢復慢,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在臨床運用中存在爭議[5]。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高和宮頸癌的發病群體逐漸趨于年輕化,宮頸癌患者對治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確保手術治療效果,同時也要求保證術后生存質量。全腹腔鏡廣泛宮頸癌切除術是近年來逐漸興起的手術類型,具有創傷小、出血量少和術后恢復快、預后好等優點,廣泛用于早期宮頸癌的治療中。該手術方法通過切開患者的膀胱子宮反折腹膜,分離膀胱宮頸間隙,將膀胱推至宮頸下方三厘米處進行,將病變組織徹底清除,提高手術治療效果[6]。本研究證實,給予患者全腹腔鏡廣泛宮頸切除術治療總有效率89.74%明顯高于采用改良腹式治療患者總有效率74.36%,效果顯著。本結果證實,全腹腔鏡廣泛宮頸切除術治療后,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改良腹式治療患者(P<0.05);且患者術后引流量、術中出血量低于改良腹式治療患者(P<0.05),術后子宮動脈損傷率低。主要在于:全腹腔鏡廣泛宮頸切除術可利用超聲刀以及雙極電凝進行,減少了患者術中出血量,且該手術方法對機體組織產生的損傷小,患者術后恢復快,縮短患者住院時間(P<0.05)。此外,全腹腔鏡廣泛宮頸切除術操作簡單,視野清晰,手術操作時間短,可切除較長的宮旁組織長度,降低疾病復發率,這與趙際童等研究結果基本一致[7-8]。
切口感染是手術治療后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影響患者術后恢復[9]。全腹腔鏡廣泛宮頸切除術具有手術切口小、術后傷口愈合快等優點,并且能夠無限放大手術視野,減少血管損傷幾率,手術安全性高[10]。本研究證實,給予患者全腹腔鏡廣泛宮頸切除術治療后,患者雖有出現膀胱損傷、切口感染、腸梗阻、尿潴留等并發癥,但其總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采用改良腹式治療患者(P<0.05),證實全腹腔鏡廣泛宮頸切除術治療早期宮頸癌安全性高。婦科惡性腫瘤根治手術不僅會使患者的軀體受到創傷,同時也會給患者帶來精神壓力和經濟負擔。研究證實,心理因素對癌癥的發生、發展以及預后都發揮著較大作用,對病人的生存質量產生直接影響[11]。本研究證實,全腹腔鏡廣泛宮頸癌治療后,患者生存質量明顯高于采用改良腹式治療患者生存質量(P<0.05),提示全腹腔鏡廣泛宮頸切除術不僅對機體組織產生的損傷小,還可改善患者預后,降低患者的心理負擔,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綜上所述,給予早期宮頸癌患者全腹腔鏡廣泛宮頸切除術治療,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