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莉亞
(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銅仁一中初級中學,貴州 銅仁 554300)
在初中物理的學習中,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和準則原理固然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要把理論落實到實踐上,熟悉各種實驗操作的流程和正規做法,莫要“紙上談兵”。要想讓初中物理的實驗課堂更加高效,提高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的,老師就要注意創設一個合理、新穎的實驗課的授課方式,來培養學生對于物理對象的觀察和思考能力。
剛剛入學的初中生的身上有一個易于把握和利用的優點,那就是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和對待陌生事物的新鮮感。老師要牢牢抓住和把握這一優勢,在實驗的過程中善于向學生們展示一些奇妙的物理現象,如:吸鐵石正負兩極的兩端放在一起時會互相排斥,自動“跑走”離開對方;三棱鏡對準陽光找好角度會在白墻上反射出一道美麗的彩虹;凸透鏡和凹透鏡對蠟燭的成像距離和大小的區別,等等。在進行了各種各樣有趣的物理實驗以后,老師可以針對剛才的實驗過程和結果對學生們進行提問,讓他們通過前面對實驗過程仔細的觀察中得出一個淺顯的結論。老師要鼓勵他們敢于發言,或者進行小組討論,說說自己都觀察到了什么新東西或者新想法。在大家對觀察結果進行一定的思考以后,老師再對其進行具體知識的傳授和教學,這樣會使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記憶更加扎實。孩子們通過這些具體的實驗操作,會深入理解和把握這些物理現象的基本原理,從而記憶效果更明顯。同時,他們對物理知識的接受也更加迅速和積極主動,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也會大大提高。
觀察固然是物理學習中較為重要的環節,但思考,更是物理學習中的重中之重。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應該只專注于“紙筆上的知識”,而是要對每一個知識加以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具有一種追問和思考的精神。比如,鼓勵學生用心思考和感受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或者是善于把學到的物理理論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在實驗中也是如此,學生不能僅僅單純地用眼睛去看實驗過程,而是要用心去思考和感受這個實驗所表達出的本質和含義。老師要督促每一個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進行獨立的思考,建立一個自己獨特的思考方式,并在對實驗的思考的基礎上,進行下一步的實驗和思考——這樣的過程并非是一個無盡的循環,而是一個層層向上的提升和遞進。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將實驗課堂和實驗教學的優勢和效果達到最大化。另外,學生也要有一種敢于質疑的精神,不能認定教科書上的東西就是金科玉律,自己也可以用自己的角度和想法去思考那些物理現象,提出自己獨特的看法,這樣,就是把物理給學“活”了。
實驗教學的教學方式,突破了傳統物理教學的局限,其最根本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主動思考、積極探索的精神。首要的是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老師不僅要創新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還要加緊對學生課堂上的聽課效果的督促和監督,讓他們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聽課并且適當地參與討論,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可以針對自己剛剛講過的知識進行隨機提問,以檢查學生的聽課狀態和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在實驗過程中,對于一些有自己獨特想法和創新思維的學生,老師要鼓勵他們積極發言,和大家一起進行討論和思辨,從而提升他們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有一些能對實驗過程提出一些新穎的改造想法的學生,也可以在一定的安全限度以內對自己的思想加以實踐。
即使是老師能夠明顯地看出學生的創新做法有錯誤,老師也不要予以阻止和反駁,而是要讓他自己敢于動手證實,一旦失敗,他就會再次對其實驗結果展開進一步的思考,深入探究實驗失敗的原因。這樣,有了自己動手的經歷,即使失敗了,也會從中得到更深的記憶和認識,從而為今后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某種意義上來講,物理實驗上的創新基于學生的深刻思考,只有在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實驗創新,才能使學生的實驗思維得到正確的引導,物理實驗的能力也能大大提升。
總而言之,老師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讓他們學會在物理實驗中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同時,對于他們的創新行為加以肯定和贊揚,這樣,才能建設一個高效的物理實驗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