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鋒 盛紅星
(甘肅省高臺縣第二中學,甘肅 高臺 734300 )
校園本應是學習知識快樂成長的樂土,卻處處充斥著成人聚集的社會才存在的欺凌現象。而欺凌者和被欺凌的同學的身份都是學生,受欺凌的理由也讓人非常的不解,可能只是因為一句微不足道的話得罪了別人,就僅僅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就要付出血與淚的代價,實在是讓人感到心痛。
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頻頻被報道于媒體。重慶女生太邋遢引公憤遭群毆被打成十級傷殘,江西永新縣多人圍毆女生事件,四川資陽樂至初中女生遭扒光羞辱,甘肅女生6分鐘被打38記耳光,德慶縣初中女生被掌摑…… 只要在百度上輸入“欺凌”字樣,會出現很多的類似的事件,這些悲劇令人聞風喪膽!然而暴力的腳步并沒有停下來,因校園欺凌而流的血還未凝固,它仍在上演。事情發展到如此地步,但受欺凌的學生卻不愿意吐露心聲,老師和家長往往成了最后的知情者。我們在處理校園欺凌事件中發現,受欺凌的孩子不愿意吐露心聲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欺凌者故意讓被欺凌的同學感到自己不值得被尊重、不受歡迎、被排斥和羞辱難當。欺凌的內容往往與被欺凌的同學的年齡、生理能力或心智能力有著直接的聯系,又或,欺凌會指向被欺凌的同學的一些無法改變的事實,比如家庭貧困。大多數家庭貧困的學生本來就是一些敏感的孩子,在家庭富裕的學生面前或多或少有一些潛在的自卑感,他們不會去欺負任何人,也無法理解為什么自己會無緣無故地受到別的同學的冷嘲熱諷的對待。相比女孩來說,男孩更不愿對成人吐露心聲。
欺凌者通過威脅制造恐懼,隱晦地或公然地威脅報復,使得欺凌者可以順利避免因實施欺凌行為而受到懲罰。校園中發生欺凌事件后,當老師和家長詢問被欺凌的同學時幾乎共同的答案都是不敢說或不想說,因為他們怕再次遭到欺凌者的報復。隨著欺辱而來的是日益強烈的孤獨感,使得被欺凌的同學感到在這件事上,他們是孤立無援的。欺凌者們太強大、太隱蔽、太聰明,很難有人能夠阻止他們。
這并不是被欺凌的同學的錯覺。欺凌者常常會編出一套謊言,使得老師和家長認為被欺凌的同學才是那個做壞事的孩子。或者,這一切都是被欺凌的同學的軟弱和無能造成的----因而,老師和家長往往不會認為被欺凌的同學是真的受到凌辱了。
總之,被欺凌的同學往往充滿恐懼,并錯誤地信任那些他們以為可以對之吐露真相的人。由于以上的某些或全部的原因,孩子們一般不會直接向老師和家長訴說自己遭受的欺凌,然而,他們常常會給我們一些暗示。我們要做的就是注意到這些暗示。如果你的直覺告訴你有事發生,那很有可能真的有事發生。
作為一名寄宿制學校的班主任,怎樣做才能減少這樣的悲劇發生呢,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干預:
1.從學生中直接收集欺凌現象的有關信息。
這樣做可以提高學生、教師和家長們對欺凌現象的警覺,使他們更加了解欺凌的定義、類型和形式,以及學生們在校園中的活動哪些屬于校園欺凌,自己在校園欺凌中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
2.向學生和家長匿名調查學生在校園內的交往情況。詢問學生喜歡和誰交往,不喜歡和誰交往,為什么不喜歡和他交往。在這些調查中我們或許可以提前得到一些存在欺凌的蛛絲馬跡并提前干預。
3.在學校和班級范圍內建立清晰明確的規則。孩子們需要知道規則是什么,規則是強制執行的,以及強制執行規則的方式是什么。重要的是,讓那些參與欺凌的學生知道應該承擔的后果。還需要制訂一個行動計劃,來干預無效和不愿改變自已行為的欺凌者采取措施。創建起強大的規范來防范和識別欺凌,對抗欺凌,與欺凌作斗爭。
4.學校教師提供足夠的監管,特別是在低結構化的區域,比如操場和餐廳及公寓等。學生需要更多的教師出現在學校的所有區域。保證學校安全的一個最有效的措施是有負責任的成年人在場。
5.提高父母對問題的覺察和對解決問題的參與。作為父母,可以在積極、尊重和支持性行為方面做出榜樣,幫助孩子發展強烈的自我意識,教他們如何交朋友,如何加入一個群體。可以教他們用一種正面和尊重的方式與他人交往,堅定而自信,面對不公平行為勇于挺身而出。家長應積極和學校教師聯系,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學校的動態,如果自己的孩子欺負他人或被欺負了,學校會用什么渠道來與家長溝通,電話、家訪或是叫家長到學校。另外,如果家長關注到一個學校教師并不知情的欺凌現象,可以使用什么樣的程序來進行反饋。孩子沒辦法依靠自己的力量阻止他遭受的或目睹的欺凌。他們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成人的幫助,在任何聽到或看到欺凌發生的時候,一起努力幫助他們打破這個暴力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