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瓊
(成都市天府新區(qū)永興中學 四川 成都 612217)
創(chuàng)新是一個國家的靈魂,在教育教學中更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伴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變化和發(fā)展,采取的教育舉措越來越多,由此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能夠適應課程改革的進步。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杠桿力臂教學是非常關鍵和重要的一部分,還需要教師在教學上加以創(chuàng)新,由此來增強教學效率,也讓物理課堂學習呈現(xiàn)新的狀態(tài)。
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學校的教學理念正在不斷的調整,教學方式方法也趨向于創(chuàng)新,但是傳統(tǒng)教學思想根深蒂固,要改變還需要一定的過程和時間。部分教師對于新課改的認知不是非常全面和透徹,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依然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填鴨式的教學,過于追求教學效果,無法體驗到學生的情緒也無從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這在根本上沒有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也沒有體現(xiàn)出新課程改革的價值。
傳統(tǒng)教學教師是傳授者,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知識,接受教師的建議,也只能夠參考教師的想法進行學習。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非常扎實,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卷面分數(shù),但是實際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對知識的理解能力都非常弱,學習完不會應用,成為最大的障礙。新課改之后更為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不是要獲得高的分數(shù)。但是在部分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角色依然沒有轉換,學生學習被動缺乏思考,課堂活力不足,教師是課堂的主體,知識講述由教師完成,實驗操作由教師完成,所有的項目都是教師完成,給學生的操作空間非常小。
1.教師的教學認識要不斷的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要進行更改,新課改之后只有樹立起新的教學理念才可以支撐教師的教學也才能夠讓教師教學更為出色,創(chuàng)新出多種手段。教師可以參與到培訓之中,也不斷的聽公開課,吸收精華,讓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思想也可以有所轉變[1]。
2.探究性學習模式的開展。探究性學習模式的運用就是在現(xiàn)有的物理知識結構基礎之上關注學生探究能力的養(yǎng)成,善于探究相應的問題,也可以在課程之內抓住重點和內容,做合理的情境創(chuàng)設,讓學生進入自主學習情境之中。教師在學習物理杠桿力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先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景。如使用多媒體課件的方式給學生播放杠桿臂力的視頻,讓學生自己去研究影響杠桿的相應概念還有影響要素,學會自己畫力臂。經過學生的研究了解杠桿平衡的基本條件,了解杠桿的分類還有應用,可以從常見的工具或者機械當中識別杠桿。
教學角色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優(yōu)劣,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作為引導和輔助在學生身邊。課堂當中學生自主探究相關的問題,也讓學生探究出物理學習的根本屬性。物理知識的內涵決定了學生杠桿力臂學習的方式,學生親自研究臂力杠桿的相關知識才可以讓其感覺到臂力杠桿的作用。另外為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角色也可以進行互換,學生成為課堂的“小老師”,給同學和教師講課,自己搜集資料,自己備課,寫“教案”,不僅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讓學生體驗到物理學習的興趣,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和課堂學習的新局面。
例如,在學習“杠桿力臂”的過程中,教師先確定教學難點,學生可以自己畫出杠桿力臂,并且對杠桿做好分類。學生和教師互換角色進行講課,講出什么是力的作用線,這個問題也可以讓小組合作的方式解決,使學生清楚力臂的概念。學生用實驗說明問題[2]。
教師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教授好物理知識的基礎,在新課改的要求基礎上學生的學習還要以自主學習和探究為主,若是教師可以給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引入現(xiàn)代化科學技術,使多媒體成為學生學習的有效助力工具,學生的學習會更上一層樓。
例如,教師給學生一個問題,展示圖片,為了讓圖中的杠桿平衡,那么最小的作用力是哪一個?這個問題學生只是看圖不夠直觀,若是用多媒體的方式將其展現(xiàn)出來,不僅僅直觀而且呈現(xiàn)動態(tài)的變化,這樣的方式足以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點的興趣。
結束語:綜上所述,本文對初中物理杠桿力臂教學創(chuàng)新思路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初中物理杠桿力臂教學是重點部分,學生對此部分的學習還需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并且不斷的深化學生的感知力,讓學生可以更好的認知杠桿力臂的分類,還有平衡作用,以此不斷的強化杠桿力臂在生活中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