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曉琴
(翼城縣唐興中心校陵下完小,山西省 臨汾市043500)
教育就是要讓學生們顯現的棱角更加清晰、分明,就是要讓他們內在潛藏的智慧充分顯露出來。只有尊重學生的“棱角”,才能造就出與眾不同的人才。那么,作為一名智慧型的教師,培養出與眾不同的學生,便成為教師人一生的追求。新課程教育的大潮,更提升了對教師自身素質與教學技能的要求。在長期的學習、總結中,我認為要做一名好教師應從以下幾點去努力:
首先,學生最善長的是模仿,教師的品行、人格、工作態度等在校內校外所表現的程度,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其次,教師如果具有高超的教學能力會讓學生產生一種心理上的磁力,從而使學生自覺主動地跟著教師前行。再者,知識貧乏,腹中空空的教師是難以使學生信服的。廣博的知識就是一種財富,博學多才的教師往往是學生所敬仰和效仿的,這樣師生才會有更多的共同語言,促進相互間的心靈溝通,才能將“愛”滲透其中,貫穿于教育過程。
新教材的編排體現了“學法”。根據兒童的成長的特點,用“活”教材,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吃透教材、大膽放手、正確引導、創設氛圍,把孩子的好奇心,提高為學習興趣,從而轉化為創新的動力,為孩子插上快樂飛翔的翅膀,去動手操作、自主探究,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探索感知,在合作的基礎上體驗成功的樂趣,提高學生自身的能力。
首先,應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愛因斯坦說過:“把學生的熱情激發起來,那么學校所規定的課程,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接受。
其次,要關“愛”后進生。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說:“教育若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稱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那么,要喚醒學生的心靈,每個學生都有優點與缺點,無論課上課下,收集學生的優點,多夸學生的閃光點,在夸閃光點的同時,激勵學生改掉缺點,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它們本身都具有特殊的程序,怎樣才能更好的去“教”,這就需要我們把自己放在學生的角度去衡量,從而備出具有實際意義的課,教出會“學”的學生。
教師是一種神圣的職業,它的成果是一個個全新的人才,而不是一件件供人使用的工具,怎樣才能培養出更符合社會要求的人才,還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就讓我們共同為這神圣的職業去共同探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