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梅
(重慶市墊江縣實驗小學,重慶 408300)
當前,我國小學已普遍開設了健康教育課程,但實際卻收效甚微,不能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小學健康教育有效教學也提上了議事日程。那么如何推進小學健康教育有效的進行,以達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目的呢?結合實際教學體驗,筆者談以下幾點體會。
小學健康教育課程是一門新開設的課程,因為這個課程不會考試,每周的課時也不多,在大部分學校都被其他課程占用了。鑒于此,為了落實新課改的要求,學校應該清醒認識小學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讓每周的健康教育落到實處,并形成相關考核制度,為健康教育的實施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
在我國的小學健康教育課程中,師資水平可以說是嚴重不足,基本沒有專任教師來進行教學,都是由其他學科教師兼任這一學科。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應落實小學健康教育專任教師任課,并對教師進行專門的業務培訓,讓其專心研究教學方法,提高理論和實際教學水平,適應新時代的健康教育要求,確保小學健康教育落到實處。
所有的學科教學中,教學模式的構建是一個重要環節,小學健康教育也不例外。由于這門學科開設的時間不長,受重視的程度不夠,作用卻舉足輕重,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努力學習,探究屬于這門學科的教學模式,以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
小學健康教育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因此在教學時必須注重課程與生活實際的聯系。讓健康教育課結合學生的日常行為,利用班級黑板報、學生手抄報、校園宣傳欄等進行健康知識的普及,讓學生隨時接受健康教育知識的熏陶,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學生的行為自然變成良好的習慣行為。
小學健康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學校教育,而是要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等相結合起來,建立家庭學校社會一體化教育平臺,使教育的范圍更寬廣。教師還可以和家長、學生一起參與一些社會活動,使學生有更多學習與實踐的機會,實現學校和家庭教育一體化,以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
總之,小學健康教育課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意義重大。在新形勢下,教師更要嚴格把握新課改的要求,在思想上改變,理念上改進,教學上改革,實踐中探索,以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