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望謨縣望謨民族中學,貴州 黔西南 552300)
支架式教學模式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教學內容和學生理解知識的過程之間搭建一個平臺,也就是所謂的人與知識間的“交流支架”,以便于學生能夠更加迅速、更加準確的掌握所學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高中物理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構建一個生動的情景教學支架,引領學生主動融入物理課堂。講解《萬有引力定律及引力常量的測定》時,高中物理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設計一個“嫦娥奔月”的動畫情景,引導學生去思考其中蘊含的違背自然規律的因素,以充滿趣味的方式引進之后的課堂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
物理教師在上課之前,可以根據教材的實際內容,為學生設計一些由易到難的物理問題,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進行有序的探究和實踐活動,從淺顯的觀察到深入的剖析,一步步掌握知識內涵和大概框架,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有效性。
物理實驗是將知識具體化、形象化的過程,教師在物理課上要重視指導學生自主操作物理實驗,讓學生根據實驗的流程、結論等明確物理公式和概念的形成過程,并將所學知識內化于心,使得課堂教學成效大大提高。
在支架式教學課堂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的基礎知識能力與接受能力是構建支架的前提,而教師的教學方式和課堂設計則是連接學生與課本的紐帶,學生最終在課堂上學到知識、能力是“支架”的終極目標。以支架式教學模式來設計高中物理教學方案,有利于構建高效的高中物理課堂,提高物理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