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灘區瓦市中心學校,四川 自貢643206)
《語文課程標準》曾明確指出:小學階段應該“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由此可見,實施孩子的素質教育,需要提高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創新授課的方式和思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快速、全面地學習口語交際的基本知識,掌握口語交際的基本技能。
在我看來,口語交際能力不應該僅僅在課堂教學中依循條條框框,有條不紊地進行培養。其實,靈活多樣的形式的衍生、層出不窮的課后實踐活動,更能激發學生們的興趣和熱情,從而為口語交際的教學提供源泉。
我曾在課堂上進行過這樣一個創新:我事先給幾位同學布置了任務。在語文課前幾分鐘,我會讓他們站在講臺上輪流為大家講述近期熱門新聞或發生在自己身邊的小故事,并與大家交流自己對此事的看法和感受。我認為,這樣做既能鍛煉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又能培養他們觀察和體驗生活的優秀習慣。
另外,我覺得多閱讀課外讀物、觀看相關語言節目,也是孩子們學習口語交際的一個好方式。這些課后的活動可以幫助他們積累知識、開拓視野、活躍思維、豐富語言,這對提高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應變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是極為重要的。
同時,我也鼓勵他們在學校舉辦的各種小型大型活動中活躍參與、積極報名。比如一年一度的運動會,支持同學去主持念稿;演講比賽,動員班級參加活動等。這種實踐在我看來比課堂四十五分鐘的單純教學要有效果得多。
《語文課程標準》曾指出,口語交際的“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讓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口語交際課中的情境則大致分為兩種:一種為課堂情境,即教師在課堂上刻意為當堂的學習內容創設出一個符合的模擬情境;另一種則是類似于現實日常生活的情境,就是把課堂設在生活中,把生活引進課堂里——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生活情境。我認為,后者的實施效果會更為理想。因為比起課堂情境,生活情境則更能讓學生們心領神會,頗有身臨其境之感。這種方式栩栩如生,與日常生活聯系密切,更能激發學生們口語交際的興趣,促進其語言能力的提升和進步。
在實踐方面,我也取得了較大的成效。我曾在一節口語交際課中精心創設了一個十分有趣的生活情境。我讓學生根據課本內容和自己的想象,并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針對課文角色進行一對一的表演。孩子們表演得十分盡興,充分地體現了各角色的特點和性格。活動過程中他們毫無壓力,表演輕松;活動過后他們對這種課堂模式反響及其熱烈,并強烈要求把這種形式繼續下去。
因此,在我的認知里,教師應該為學生們創造各種各樣的實踐機會,為學生開拓口語交際的種種有趣的新式渠道,讓學生們在生活中體驗交際帶來的樂趣,從而熟練自如地運用口語知識,為以后的人際交往做堅實的奠基。
談過教學方式之后,我來淺談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交際氛圍。在我看來,口語交際教學要想獲得成效,不僅要研究教學內容和方法,還應當重視交際的氛圍。作為教師,我們應為孩子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交際氛圍,多贊賞、支持和引導他們,少批評和指責他們,讓他們敢于表達其想法和感受,只有在這樣一個輕松的環境下,學生對的交際興趣才會被誘發和點燃。我們的宗旨,是不僅能讓能說會道的孩子能夠更加理智、恰當地侃侃而談,更要讓平時沉默寡言的孩子也能拋開內心的種種顧慮,也能產生傾訴的需要,把心里想的大聲說出來。
教師應該為學生制定一個口語交際的明確目標:我們增設這樣一門新課程,到底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哪些方面呢?我認為具體內容如下:
首先,培養其良好的口語能力。漢語堪稱全世界最復雜的語言,要恰當、準確地運用語
言表達個人意志,就必須要有良好的口語能力。
其次,培養其適當得體的談吐能力。這既需要學生們注意姿態端正自然、舉止大方優雅,又要注意恰當說辭,禮貌待人。
第三,鍛煉其敏捷的思維能力。學生們通過學習應該能夠在日常對話中隨機應變,反應迅速,長大后如果參加具有辯論性質的活動會應答如流,更具優勢。
總之,小學階段的口語交際訓練十分重要,這關涉到一個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口頭表達言之有序,今后的寫作水平和人際交往能力也自然會提高。因此,老師要反思和創新口語交際教學的形式,讓孩子“敢說”、“會說”、“能說”,從而逐步培養孩子的表達、溝通和交流全面發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