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縣澄源中心小學,福建 政和 353607)
學會交流,學會傾聽是新課標的精神之一,學會交流就是培養人與人之間說話的能力。而對數學來說,交流還應具有描述的技能,描述包括把一個問題或一個概念轉化成一種新的形式,把圖表或實物模型轉化成為符號或語言。這種描述性的語言是幫助學生審視或提煉問題的必要手段。數學教學不僅要培養邏輯的思維能力,同時也要培養邏輯的說話能力。可以說思維是說話的內在動力,說話是思維的外在表現。教育的智慧在于挖掘現實中的問題讓學生用數學方法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交流與對話中,提高分析,策略解題;情感升華實現三維目標的和諧發展。一年級是剛步人系統學習基本數學與技能,掌握數學思想與方法的開端,因此教學中要重視語言與思維的相互關系,關注學習數學的過程,關注學生數學語言完整描述與思維的發展,通過交流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優化課堂實效,培養數學能力。
數學教學,教師應充分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低年級的學生雖然注意力容易分散,但他們富有想像力,喜歡聽童話故事,樂于表現自己,因此,在相對比較單調乏味的計算課中,我以編數學故事為主線貫穿全課,這樣使學生的語言能力、想像能力得到鍛煉。例如,北師大版第一冊的“摘桃子”,我先向學生介紹評價方法:“老師帶了5個智慧果,要獎勵給最出色的孩子”出示數學5,然后自然地引出主題——編數學故事。接著教師創設了一個動畫情境,秋天來了,樹葉落了,小紅來到果園里,做了什么呢?請大家根據動畫編一個數學小故事,提一個數學小問題。學生看到色彩艷麗的果子,用他們的童言說出了各種故事。
例如,一個學生說道:“果子成熟了,小紅想送給媽媽嘗嘗,于是從5里面摘了2個送給媽媽,樹上還剩下3個。”這時老師因勢利導地出示了課題,點出減法的意義。之后又創設了小淘氣一搖一擺地來到剩下三個蘋果的樹下。師問:“小淘氣也想送幾個給媽媽嘗嘗,你們猜猜他會摘走幾個呢?這下學生更興奮了,猜摘一個、兩個、三個,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這時老師對于沒有完整表述也條件和問題的學生就及時指導,然后讓學
生自己列出算式解決問題。這樣教學,學生在愉悅中不僅學習了新知,發展了語言和想像力,而且還溶入了情感教育,他們樂學愛學。
一年級的學生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學生的學習要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使所學的知識不斷內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低年級學生愛說愛動,教學中要注意動手操作,動口說動腦想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這樣學習才有效率。如在解決“有幾瓶牛奶”這一問題時,讓學生學會“9+?”的進位加法時,通過情境圖提出問題,學生理解“9+5”的算法算理。
教師引導學生用小棒擺一擺、算一算、說一說,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用自己的浯言表達想法。如有的學生用從9開始或從4開始接著數數法,有的想到了“湊十法”,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有部分學生會操作,但不會用語言表述操作的過程,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先想要把誰湊成十,差多少,另——個數就分成差數與它湊成十。如引導學生邊擺邊說,把9湊成10差1,把5分成1和4,9加1得10,然后再與剩下的4根相加得14,或者把5湊成10差5,把9分成5和4,5加5得10再與4相加得14。并讓學生多次反復操作,表述自己的算法,觀察交流,在尊重學生算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與小組交流或組際交流,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同時也會使學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斷比較分析,從而優化自己的算法。
注重應用意識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當前數學課改的要點之一。小學數學教學源于生活,所以教學時不僅要讓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培養數學能力,更重要的艇要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用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才是教育的關鍵。
結合一年級的學生掌握的數學知識較少,接觸社會的范圍比較窄,自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較弱,新教材安排了實踐活動就是采用模擬現實活動與數學游戲相結合的形式,拋磚引玉,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知識與問題。這樣安排大大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活動,使數學知識更具有現實性、科學性、趣味性。現教材在每個單元后面都安排了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活動內容,如“大家來鍛煉”、“美麗的田園”、“迎新年”等活動。其中,教師抓住了學生喜歡體育鍛煉這一特點,先讓學生介紹自己校園和自己喜歡的活動,想一想從中可以提出哪些問題,并引導學生對所提出的問題加以討論。再出示課本中“大家來鍛煉”的情景圖,根據各種活動的內容和情景采集信息,再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提出各種數學問題。
如跑步的有多少人?跑步的比跳繩的多多少人等,并利用所學的知識加以解決。又如在討論“踢球”活動時,可以分組讓學生把圖中所提供的信息說一說,然后全班交流匯總,隨著學生回答,教師可以把圖中的數據標出來,如紅隊5人,黃隊5人,然后讓學生補充提問題。如正在跳繩的有多少人,又來了1人,怎么提問題并列式解答。之后教師還可以組織一個實踐活動,讓學生到校園里走一走,找一找有關的數學問題,然后進行交流并嘗試解答。在這個過程中,不僅發展了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和實踐能力,也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校園的美麗與可愛,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體現了數學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的回歸理念。
在某一程度上可以說,數學是一種特有的語言,語言是通過交流米:ZJ的.沒仃_r數學語言數學學科就無法開展,邏輯思維沒辦潑ilf到顯現。所以學習數學必須有機會讓學生說數學,通過說數學理清自己的思路,表達自己的想法,才能從不同角度去描述數學,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當然交流的內容很多,如,交流對題意的理解,交流解決策略的多樣化,交流學習的感受和評價,交流信息的采集和算法的理解等等。交流的方式范圍多而廣,可以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父母與孩子之間。范圍不僅可以在校內,還可以延伸到家庭、社會等并不局限。
總之,交流學習是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綜合活動,交流學習可以深化學生對教材的理解與認識,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鍛煉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激發學生獨立思考,求異創新。因此,在數學教學中,盡量創造機會讓學生多說,張揚學生的個性,以說解思,以思促說,培養學習數學的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