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城北第二小學,安徽 六安 237000)
作為一名年輕的小學語文教師,當課堂成了我的生活,這里自然承載著我的人生追求與夢想。我經常思索:什么樣的語文課堂才是孩子們想要的呢?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探索與總結、對優秀語文課的觀摩、對語文教學理論的學習,及周圍有經驗教師的探討,我深切地感受到“情”與“美”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什么是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呢?”可以毫不猶豫地回答,就是“情”。如果有了熱愛之情,在課堂一開始的時候,就走向了精神享受的狀態。教師應該時時將自己置于課堂的原野,用真情去催發課堂的生命,為課堂中的平凡而歡欣鼓動,讓生命中的習以為常感動自己,再用你的坦誠熱情感染學生,打動學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課堂教學是師生雙邊交流的一種最直接的對話。而課堂開始激情能否激發,則是一節課成敗與否的關鍵,看似一個微不足道的環節,雖然可能是短短的幾句話,可以說也要精心琢磨。正如著名教育家竇桂梅老師說的:“每一個學生的每一分鐘都需要新的營養,必須悉心澆灌……”好的開頭就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導入新課時必須格外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及情感的調動,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課文的情境。如講《船長》我先引用了李清照的一首詩“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引入;學《望月》則有“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進行引入;在上《長江之歌》時,通過播放《話說長江》系列片的片段,直觀的畫面讓學生感受到了長江的偉岸和壯觀的氣勢,讓學生的情感一點點的激發出來。有了好的導入,很自然地進入對課文內容的學習和對課文所要表達的贊美之情的領悟。
“情”字不僅用在激發興趣的環節,更要貫穿于整節課中,課中悟情情更濃。“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在詩歌中出現了兩次,是詩歌的要旨,我讓學生齊讀、默讀、自讀、領讀……在聯系上下不同層次的感悟中讀了不下于十遍。學生的情感一次次得到了升華,伴隨著著名歌唱家彭麗媛的歌聲,我和學生們一起在情感的大河中登上了情感之船,他們不僅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更創建了自己的情感世界。
如果說一節課是教師與學生進行雙邊活動的一座橋梁的話,那么及時對學生課后的教學啟迪則是這座橋梁的基石,抓住每一節課最后的時機,使學生的情感得到進一步的升華。每個人的性格不同,如果說你的情感是平和的,那就像春日里的陽光般溫暖無香;如果說你的情感是奔放的,那就像夏日里的暴雨般沁人心脾。不管怎樣,課堂都是充滿了情,否則,就算用再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設備,也只是空殼,任你用再華麗的語言也打動不了學生的心。《海洋—21世紀的新希望》是一篇說明文,旨在讓學生了解“為什么說海洋是人類的新希望?”激發學生熱愛海洋,珍惜海洋資源的情感。課堂的最后小結時,我出示了海水受污染后的圖片,通過有感情的語言渲染,學生的心情沉重了,從而引發思考,再讓他們想想該為海洋做些什么。結尾的升華把感情與思考滲入學生的血液,或許,這就在他們心中種下最有力量的種子了。
語文就是這樣一門需要情感的學科,而同時語文素養還包含了審美能力。如果把語文教學比作一泓清泉,那么,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情感和審美激流,就不可能有學生的身心愉悅和陶冶。所以說“美”在語文課堂上也顯得尤為重要。生活中并不缺少美,一切美的光來自心靈的源泉。古有“詩文一家”“文中有畫”之說,今天,語文教材中的大部分篇目都是精挑細選的美文。我們認同這些美文文質相承,形神兼美的同時,實質上承認了這些文章用獨具質感的優美語言創設特定的情境以寄托自己的哲理情思。我們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課堂的美,語文課堂要美起來,關鍵取決于教師的修為。良好的教師修為離不開教師的語言美、人格美和行為美。
當一名語文教師是幸福的,朗誦上下五千年的文字,學生的感情之弦會跳動起來,與教師產生共鳴,所以,我追求課堂上的語言美。我想讓學生聽自己的課,仿佛置身于一個音樂的舞臺上,控制自如的語速,抑揚頓挫的語調,親和委婉的語句,如一件件樂器,幫我演奏課堂上美妙的樂章。在平時的課堂上,我非常注意語調的把握。或抑揚頓挫,或悲憤激昂,或娓娓而談。講到高興之處,慷慨陳詞,學生也會躍躍欲試;講到感人之處,語氣哽咽,學生也會真情萌動。記得我在上《在大海中永生》這一課的時候,伴隨著《春天的故事》這首歌,娓娓道來一代偉人鄧小平的生平,許多學生掉下了眼淚。任何花哨的形式也取代不了教師語言的感染作用,不僅美在聲音,更在內容。文本具有的文化內涵,深遠主題,濃厚情感,通過語言的感染,把無聲的文字轉化成有聲的語言,讓學生沉浸其中,盡情吸取知識和思想的瓊漿。
語文學科是培養學生健康人格的有效途徑,所以具有人格美。書中的這些人物對學生都具有教育意義,不論是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藺相如,還是始終眷戀著祖國的錢學森,還是樂于助人、不求回報的喬依……或大氣,或氣勢磅礴,或委婉,或涓涓細流,無不讓人怦然心動。學習《最后的姿勢》,我們被譚千秋老師舍己為人的犧牲精神感動;學習《船長》,我們被哈爾威船長的忠于職守感動。一次次的感動于人格之美,試想,學生們在以后那長長的一生中會以怎樣的態度去克服困難,挑戰自我啊!
如果說語文課堂是一個舞臺,那作為教師,必須是一位演員,恰當地把體態語言運用在課堂中會使課堂上的雙邊交流更為直接、輕松。讓學生知道學問課堂不僅有優美的語言,震撼人心的感動,還有給人以視覺享受的美。工整的板書不僅體現教師的基本功力,更能讓學生直接地欣賞美。此外,若再來一位淡妝若現、著裝得體、動作和諧的教師就更加能牢牢吸引住學生的眼球,因為此時,教師已經成為一塊美麗的磁石了。不要忽略了這些看似外在上的細微改變,竇桂梅老師認為:“你的漂亮干凈會提高你的自信心和審美意識,從而提高‘課感',甚至改變學生對你的態度。”讓學生在“美”的情境中學習語文,何樂而不為呢?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是提高小學生語文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重要渠道,更是培養學生健康人格的有效途徑。構建“情”和“美”共存的語文課堂是語文教師共同的理想和追求,這樣的課堂哺育了學生也升華了教師。那么,就讓“情”在語文課堂上縱情流淌,讓“美”在語文課堂上恣意飛揚;讓學生在“情”的課堂上徜徉,讓他們在“美”的環境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