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崇川區兆豐視情教育實驗幼兒園,江蘇 南通 226000)
關鍵字:幼兒園 教育 幼兒園教師 創造力
我國教育專家認為,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 既是滿足幼兒審美情感需要的情感教育, 也是培養幼兒手、眼、腦協調活動的操作教育, 更是一種創造教育, 是以培養幼兒創造能力為核心的教育任何一個心智健全的幼兒, 都具有程度不等的美術創作的潛力。在幼兒的美術作品中, 常會出現一些從成人的角度看來是不合邏輯的構思, 不合比例的造型, 隨意安排的空間構圖等現象。如方型的彩色西瓜,小朋友在星星間蕩秋千,醉酒的人臉上有兩朵紅花等,其實這些作品都是幼兒從自身經驗出發,經過大膽想象而創造出來的。雖然由于他們知識經驗有限,不能完成有價值的創造, 但這是未來的“特殊才能的創造力”的起點,是值得我們格外珍視和保護的,要把幼兒的這種創造潛能轉化為現實的創造力,需要整個社會的努力。
我國傳統美術教學方法過分注重作品外在的“像不像”,結果往往只能是壓抑、束縛很多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意識,甚至常使一些幼兒受到打擊,以致失去自信心和對美術活動的興趣。陶行知先生曾呼吁要解放孩子的手、眼和腦,現代教育理念也要求在活動中體現幼兒的主體性,重視幼兒的主體性是素質教育的一大特征。所以,給幼兒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讓幼兒通過認真觀察,用顏色去表達內心的獨特感知與情感體驗。這樣,幼兒在獲得經驗的同時,也會逐步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并且富有創造的勇氣與熱情。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求知的前提,學習的動力,成長的起源,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有力杠”。興趣是一種喜好的情緒,是幼兒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是開展一切活動的前提,繪畫的興趣不僅關系到繪畫質量的提高,而且關系到創造性的培養。
例如:讓幼兒畫秋天的景色, 教師最好先帶幼兒到大自然中去感受一下秋天的美景,然后讓他們畫出他們眼中的秋天,看誰眼中的秋天最美。這樣,幼兒在認真觀察事物的基礎上,根據教師的適當引導, 就容易把握事物特點,憑自己的直觀印象和豐富想象,大膽地把對秋景的感受,用獨特的繪畫語言表現出來,這便是他們的創造。
現在,許多家長看了幼兒畫的畫后,都會說:這是什么呀,亂七八糟的,真丑。這時候家長應該給予鼓勵和支持,而不是一味的責備。應該給孩子們樹立信心:你的畫是獨一無二的。絕對不可以說:你畫的一點也不像之類的話,因為這樣可能會泯滅孩子的創作天賦。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風趣的童話語言,容易讓幼兒在對課堂產生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更易于幼兒樂于參與,更能輕松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意愿。還可結合多種體態語言進行形象生動的表演和描述,使之成為發展幼兒思維的有效手段。
興趣是幼兒參與其他任何活動的前提條件。對于任何人來說,特別是幼兒,興趣是短暫的,易受條件及環境的改變而不斷變化。通過在美術區域活動中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幼兒體驗到豐富的生活材料所帶來的快樂。例如在活動區為幼兒準備豐富多樣的繪畫工具,除了畫紙、油畫棒、剪刀、橡皮泥等之外,還提供各種廢舊材料如:碎布、毛線、蛋殼等。幼兒能在活動區自由選擇材料,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創作出千姿百態的作品。
綜上所述,作為教師想要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不但要用多種手段為幼兒創造一個自由、活潑、愉快的氣氛。同時還要去了解他們的需要,察覺他們的潛能、理解他們的構思、發展他們的創造、支持他們的努力和意志、欣賞他們成功的喜悅。讓美術創作使他們的內心世界和色彩斑斕的圖畫一樣清純、一樣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