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青少年宮,陜西 西安 710004)
武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具有非常久遠的歷史,并且在歷史的長河中得以不斷地發展,歷久彌新。而且,武術不但可以鍛煉人的身體素質,而且可以磨練人的精神品質,讓人的精氣神得到全方面的發展。雖然現在學習武術是一個很難得過程,但是武術仍舊深受大家得喜愛。對于活潑好動的少兒來說,對武術都非常感興趣。基于此,本文將依據少兒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結合武術訓練的特點,探討武術教學對少兒自制力的培養。
少兒一般是指14歲以下的孩子,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在生理上還沒有發育成熟,力量也比較弱小,但是身體的可塑性強,肢體靈活,而且精力旺盛,是練習武術很好的時間段。在心理上,這個階段的孩子也是不成熟的,對事物的喜愛往往是“三分鐘熱度”,如果沒有吸引他們的地方,那么他們很快就會失去興趣;而且他們的意志品質較薄弱,自制力較差,容易受到其他事物的影響,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耐挫性較差。
首先,現在的武術教學基本上是武術興趣班的形式,所以大部分前來學習的少兒對武術都有基本的興趣,這也方便了武術教學的開展。但是基于前文對少兒性格的分析,要培養學生對武術長遠的興趣。
武術文化在武術教學中非常重要,武術文化既包括對武術發展淵源、武術人物的了解,還有武德的學習。“學藝先學禮,習武先習德”,在教學中,教師要經常進行武德教育,讓學生領悟武術的精髓,了解習武只有長久堅持,才能學有所成。在課余休息時間,教師可以講述霍元甲、黃飛鴻、李小龍等武林人物的故事,給學生樹立榜樣,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然對武術文化中的自制力有了解。
針對少兒的生理特征來說,少兒練習武術就是為了強身健體,要注重基本功的訓練。經常進行武術基本功的練習,有利于促進少兒生長發育,增強身體素質。同時,基本功的訓練要求學生進行反復不斷地訓練,需要學生具有堅持不懈地精神才能學有所成。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學生有超強的自制力,首先是要堅持完成課堂所學的內容,在課后加強練習。堅持健康的作息時間和飲食習慣,成為一個具有健康體魄的少年兒童。
“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武術既可以強身健體,有利于少兒的成長發育,又可以修身養性,超強的自制力,使少兒心氣堅定。那么,在武術教學中,就要針對少兒的身心特點,結合武術訓練的特點,通過傳承武術文化,訓練武術基本功,讓學生感悟武術的魅力,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少兒的自制力,并把自制力發揚到其他方面,促進少兒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