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崇川區濱江藝術幼兒園 ,江蘇 南通 226000)
創造力培養是幼兒整體人格和諧發展的需要。幼兒已具有思維能力,有自己的主見和追求,有求知欲和好奇心,這也是幼兒人格發展的需要。可見,幼兒創造才能的發展與培養幼兒個體形成多側面完整人格的整個過程是分不開的。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兒童的第一所學校,也是對兒童進行創造力培養的搖籃,家庭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場所,必將在對孩子創造力的培養教育之中,使他們將來成為勇于創新的祖國棟梁。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然而對活動的熱情是激發兒童創造力的主動力。兒童的創造活動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寬松、愉悅的家庭氛圍能使孩子的創造性思維活動處于最佳狀態,進而迸發出創造的火花;家長的寬容、大度,是誘發孩子創造的重要因素,家長與孩子之間融洽、親和的氛圍能給孩子帶來創新的勇氣、樂于創造、敢于創造,在家長的鼓勵下能體驗到創造給自己帶來的自信與成功的快樂。作為一名家長,我們可以首先從環境創設做起,為孩子創設一個自己的獨立空間,讓他們擁有一個自己喜愛的創造性小天地。家長在給孩子做房間裝潢、布置時可以讓孩子參與進去,平時讓孩子學習整理、設計自己的小房間,給自己一片創作的天地。孩子有了自己的創造空間,他便能設計出多功能櫥柜、會旋轉的門等等。另外,在給孩子創設物質環境時,我們還需要注意讓孩子能隨時操作、探索。比如,在家里為孩子準備操作用的小剪刀、操作臺等。我們要給孩子一片自由的天地:有適合幼兒操作的小黑板、電池、小剪刀、玻璃瓶等,讓孩子可以自由創作。
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也是讓幼兒對生活具有創造熱情的一項重要準則。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自信、自立、思考意識培養的重要前提。孩子在成長階段,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對孩子的好奇提問我們不能置之不理。如有的孩子會問:“我是從哪里來的?”月亮為什么有時候是圓的,有時候是彎彎的?”為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我們家長首先應該博覽群書,讓自己有足夠的知識經驗,然后針對孩子的提問能夠深入淺出地做出回答,而不是漫不經心的回答一句:“長大后你就會知道了的”而草草結束。對孩子的提問我們應積極正確地給予回應,并鼓勵孩子積極思考。
興趣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孩子的創造性行為是與對客觀事物的接觸密切聯系的,觸覺在兒童創造力的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長不僅要關心孩子與人的交往,而且還要重視孩子對物的操作活動,并注意變換孩子活動的內容和方式。比如在一般家庭中,游戲結束后由家長來整理灑落一地的玩具,其實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玩具,并開展一個競賽活動,在同樣大小的整理箱內比比誰裝的東西更多,這樣不僅能能促使孩子根據物體擺放順序、擺放方法來創造出各種整理玩具的方法,還激發了孩子整理玩具的興趣,大大提高了孩子創造性思維能力。家長應創造條件讓孩子動起來,如孩子吃剩的酸奶盒子、冰棒、冰激淋盒、碎布、樹葉等,讓他們任意選擇、創造、組合、粘貼等,引導孩子在動手操作中一物多玩,一物多變,一物多用,有助于發展幼兒的創造力與想象力。當然我們也可以盡量多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游戲材料,為幼兒提供更多選擇、探索、創新的機會。
自信能使孩子走向成功。家長要對孩子的奇思妙想加以表揚稱贊,促使孩子走上創造發明之路。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說過:“若沒有胡思亂想,就沒有創造性成就的出現。”在孩子提出古怪問題或者做出創新舉動時,我們應給予積極的回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樹立創新思維的信心。有一次,叮叮在家繪畫,他為大海添上了彩色的衣服,我覺得很怪異,我便問他:“大海為什么不是藍色的呢?”,他非常自豪的告訴我:大海的熱帶魚穿的都是彩色的衣服,今天海媽媽為魚寶寶們洗衣服,當然水就就是彩色的啦!我表揚了叮叮,而且和他一起把這個有趣的想法編成了一個生動的海底故事,讓他帶到幼兒園講給小朋友們們聽。有時,我們不得不為孩子的某種奇思妙想而贊嘆,當孩子提出所謂古怪問題或想法時,成人應站在孩子的角度角度加以思考與耐心的指導,這樣才能給孩子創新思維樹立信心、激發他們創新思維的欲望。如果孩子在創造過程中“犯錯”,作為家長我們應予以寬厚的理解,切忌過分責備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如有的男孩子喜歡將父母新買的玩具進行拆裝;有的家長為了保護家里的環境,不允許孩子涂畫。熟不知,家長的這些做法只是保護了玩具、保護了整潔的環境,卻扼殺了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因此,在孩子的創造中,家長應給予積極正確的評價,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與創造的欲望。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 ,知識經濟核心就是要培養有創造力之人才,發揮人類的創造力。讓幼兒學會學習、學會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