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武堅中心幼兒園,江蘇 揚州 225253)
《樂在田園,樂享田園》是我園實施的課程游戲化建設項目,在實施過程中,我們將游戲貫穿于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正如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把幼兒周圍生活中他們感興趣的現象、事物、材料、文化、民俗等作為幼兒的學習載體,幼兒在與這些環境資源的相互作用中獲得發展。我覺得:在實施《樂在田園,樂享田園》課程游戲化中,結合本地特產,開展區角活動是一項極具意義且迫在眉睫的工作。
我們揚州每年冬季人們都會種小麥,農民伯伯在收割稻子后,將麥種撒在稻田里,然后往田里灌水,讓麥苗很快地生長,生長一段時間后,還要幫麥子鋤草、施肥、治蟲等,第二年夏天,麥子就豐收了。我們還向農民伯伯尋問一畝田需要多少麥種,如何施肥,什么時候治蟲等一些關于種植小麥的技術。
我園園內有大片空地可供利用,于是我們圈地辟田,買來麥種、小鏟鍬、噴霧器等種植小麥的材料和農用工具,讓幼兒和老師一起參與種植實踐,我們將麥種和干泥土摻和在一起,然后再撒,聽農民伯伯說這樣麥種會撒得比較勻稱,撒完麥種過幾天我們就來觀察一下,等麥子發芽了,我們給它施肥,小朋友用小勺子在園地里撒肥料,希望它們快快長大,麥子長高我們發現它們的周圍長出了許多雜草,利用小組活動的時間,我們請幼兒來辨別種植園地中的小麥和雜草,讓幼兒用小鏟鍬把雜草拔掉。
將小麥加工成包子,還要經歷加工面粉——和面——發酵——制作——蒸籠等許多步驟。為了能科學地指導幼兒,我們通過多種途徑學習制作包子的方法。
首先,我們教師來到揚州有名的“五豐富春食品有限公司”參觀,在參觀中,我們知道富春包子的種類有葷包和素包。
其次,我們還向工廠里的工人們了解更多關于加工包子的知識。如和面時可以用冷水和,500克面粉中摻入250克水,也可以用開水和面,500克面粉中加入350克開水。發酵時用500克面放入3克發酵粉就可以了,需要等45分鐘加工包子,還可以用牛奶發酵,這樣蒸出來的包子很好吃。蒸包子時,要先在鍋加入冷水,放入包子后再加熱升溫,肉包子一般需要20分鐘,素包子一般需要15分鐘,蒸好后用手輕拍包子,有彈性即熟。
最后,我們將“揚州五豐富春有限公司”中工人們制作包子的基本步驟用DV機拍攝下來,到幼兒園后,教師們精心制作了《富春包子》多媒體課件,在多功能室讓幼兒觀看,使他們了解包子的制作方法。幼兒了解了加工包子的步驟后,我們還帶領他們走出幼兒園到附近的早點店觀看師傅們加工包子,在觀察中,幼兒們興致勃勃,都想親自上陣。
在幼兒獲得了豐富的經驗后,我們創設了“小小富春包子經營店”,將它分成四個區角:和面區、發酵區、制作區、蒸籠區。
制作區分為餡心區和外包區,餡心區我們為幼兒提供了蘿卜、竹筍、咸菜、豆沙、糯米,幼兒將蘿卜和竹筍用刨子刨成蘿卜絲和筍絲,按一定配比拌勻,再加入鹽、味精、胡椒等佐料。糯米餡心是用來加工燒賣的,幼兒將糯米用米籮淘干凈后,在糯米內加入醬油、鹽、味精、胡椒、蔥等佐料。豆沙餡心拌勻后直接加入糖就完成了餡心的制作。外包區的幼兒將這些餡心放在包皮中,制作成各式各樣的包子。
包子加工好幼兒將它們交給保育員老師,這時保育員老師就會在玻璃封閉的蒸籠區為我們蒸包子。幼兒們可以隔著透明的玻璃觀看蒸籠里的包子。
剛踏入我們幼兒園你就會聽到熱鬧的吆喝聲,在走廊處的桌子上放滿了冒著熱氣騰騰的各式包子。幼兒們大聲地吆喝:“富春包子,富春包子,正宗的揚州富春包子,大家快來買呀,一元錢一個,快來嘗一嘗。”小小售貨員會根據顧客的挑選,用食品夾夾好包子放入不銹鋼的碟子中,讓顧客坐下來慢慢品嘗,熱心的售貨員還會倒上一杯茶桶里的溫開水,讓你一邊喝茶一邊吃包子,那種感覺好像真的進入了揚州“富春茶社”品嘗早點。
隨著游戲的深入開展,我們也在努力地改進游戲中存在的問題,比如游戲中引導幼兒減少資源浪費,加強制作包子的衛生等。
通過實踐活動,我們知道:只有選擇適合幼兒的游戲內容,才能為幼兒的成長提供更大的支持[2]。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將不斷創新,挖掘更多的本地特產,有效地實施課程游戲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