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邳州市鐵富鎮連防幼兒園,江蘇 徐州 221331)
一本優秀的繪本涵蓋了豐富的內容,孩子既能看圖、也能讀文字,在提升閱讀理解水平的同時,繪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也發揮了不可多得的作用。繪本的內容往往貼近孩子們感興趣或者熟悉的生活化情境,孩子在閱讀中豐富生活體驗、調整心理情緒、發泄內心壓力,同時也指導他們換一個思路考慮問題,仿佛豁然開朗。因此可以說,繪本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好伙伴,它能緩解孤獨、帶給孩子濃厚的愛。我園近年來非常關注繪本教育,并且創新性地借助繪本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效。那么結合我的工作實踐經驗,以下談一談繪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實際運用:
雖然我們每學期都制定了繪本課程教育計劃,但是孩子的變化非常快,尤其心理情緒波動大、心理問題涉及范圍廣,我們更不能照本宣科地局限于教學計劃,而是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繪本教學的內容,這樣才能更適應幼兒的成長需求。例如每學期剛剛開學時,幼兒園內可謂“哭聲一片”,孩子們經過一個假期的放松,都不愿意回到幼兒園上學;尤其小班幼兒剛剛進入幼兒園,他們不愿意與父母分離,突然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就會產生強烈的“分離焦慮”。為了緩解孩子們的焦慮心理,我們選擇一些表達父愛和母愛的繪本,讓孩子們感受父母對自己的關愛,來幼兒園是為了學習與成長,而不是被父母“拋棄”,如《猜猜我有多愛你》《我爸爸》等等。以繪本《魔法親親》為例,講述了小浣熊不愿意上學的故事,但是媽媽卻在它的手掌心印上一個吻,每當它在學校感到孤獨和寂寞,就把手掌心貼在臉上,感受媽媽的“魔法親親”,仿佛媽媽就在自己的身邊,消除內心的恐懼與不安。回到家中,小班的孩子們也向自己的媽媽索要“魔法親親”,第二天大家帶著媽媽的“愛”興高采烈地來上學。
優秀的繪本不僅圖文豐富、趣味十足,而且內涵深厚,能給幼兒帶來獨特的情感體驗和審美熏陶,讓他們在精美的畫面及精彩的故事情節中,產生身心愉悅之感。例如繪本《木匠和鬼六》故事情節來自日本民間故事,講述了一個木匠與河鬼之間相互較量的智慧故事。這一繪本的內容不僅生動、有趣,充滿童真,而且還富有深刻的內涵及心理教育意義。以往我們給孩子講的童話故事總以積極的正能量為主,很少涉及妖魔鬼怪或負面形象,實際上每個孩子的成長都不可能一帆風順,我們可以適當選擇一些殘酷的,甚至略有野蠻的繪本內容,讓孩子能正視“魔鬼”,這不僅象征著內心的黑暗,也預示著人生路上可能遇到的困境與阻礙,而通過繪本學習的目的就是讓孩子敢于面對困難、憑借自己的智慧對付“魔鬼”,解決問題。這樣從不同的教育角度,既能提升幼兒的藝術審美,也能實現心理素質教育。
管理情緒是一門重要的功課,不管對于孩子還是成人都有重要意義。我們要通過繪本教育教會幼兒調整情緒、釋放情緒或表達情緒,這樣才能緩解身心壓力,帶來安全感與滿足感。例如繪本故事《我不想生氣》《啊!煩惱》《我變成一只噴火龍了》,這些繪本內容都有關情緒管理,孩子在看圖片、聽故事的過程中感受喜怒哀樂的不同情緒。而這些繪本的內容也極具感染力,孩子們不由自主地感到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并且模仿他們的一言一行,充分認識情緒管理的重要性。而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也要關注幼兒的情感訴求,根據不同時期孩子們反映出的心理問題選取針對性的繪本主題,這樣的繪本教育才更具實效性。
總之,現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要求我們“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而繪本作為一種新穎、靈活的兒童文學形式,在滿足幼兒認知需求的同時,也關愛幼兒的心理健康與情感體驗。所以我們要借助繪本的優勢,關愛幼兒心理問題,巧妙地選擇繪本內容、安排繪本閱讀形式,通過繪本教育緩解幼兒焦慮心理、提升幼兒藝術審美、促進幼兒人格發展、指導幼兒管理情緒,實現身心健康發展的根本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