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樹森 宋飛
摘 要:筆者通過十余年的調查和科考,查清了白狼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資源種類與數量,并對資源區系特性進行了科學的分析,為做好區內資源保護工作提供了理論依據。
關鍵詞:遼寧白狼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植物資源;分析
中圖分類號:S759.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833238
1 資源種類與數量
1.1 野生植物資源
本文通過調查與科考,查清了白狼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有高等植物151科497屬1006種(含變種),維管植物120科421屬850種(含變種)。其中,苔蘚植物31科76屬151種;蕨類植物14科22屬42種;裸子植物3科7屬10種;被子植物103科392屬803種。此外,還有大型真菌19科32屬40種。據統計,大型真菌、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科、屬、種占保護區所有植物總的科、屬、種數的比例,其中大型真菌分別占:11%、6%、3.9%,苔蘚植物分別占:18.2%、14.4%、14.6%,蕨類植物分別占:8.2%、4.2%、4.1%,裸子植物分別占:1.8%、1.3%、0.97%,被子植物分別占:60.7%、74.1%、76.5%。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保護區被子植物占絕對優勢,然后是苔蘚植物、大型真菌和蕨類植物,裸子植物最少。
1.2 野生動物資源
白狼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保留了較為完整的山地森林生態系統,自然條件相對優越,復雜多樣的地理條件也為生存在保護區的野生動物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棲息環境。據調查,白狼山自然保護區共有脊椎動物26目56科221種,無脊椎動物的昆蟲有11目83科482種,保護區內共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17種,其中,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6種。
1.3 昆蟲資源
白狼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系統類型多樣,氣候多變,地形復雜,為昆蟲的發生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調查結果表明,保護區內昆蟲共有11目83科482種。保護區昆蟲各目種數相比,以鱗翅目的種類最多,共28科225種,占保護區已知昆蟲種數的46.68%;然后是鞘翅目和半翅目,分別為153種和40種,占保護區已知昆蟲種數的31.74%和8.3%。上述3目昆蟲種數合計達418種,占該保護區已知昆蟲種數的86.72%。
1.4 大型菌類資源
白狼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布有大面積的森林,良好的自然環境為菌類生長發育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經考察,保護區內發現大型真菌19科32屬40種,其中多孔菌科、口蘑科、馬勃科種類較為豐富。真菌不僅在生態系統中發揮著極其重要作用,同時真菌藥用和食用等多方面也具有著寶貴的經濟價值。
2 特性與分析
2.1 植物區系特性
白狼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燕山北部山地的東端相鄰,正北受蒙古高原的影響,而東面有來自長白山植物區系的滲透。因此,在植物區系方面,處于華北植物區系、蒙古高原植物區系和長白山植物區系的交匯地帶,植物組成表現出明顯的過渡性,各種地理成分在保護區相互滲透、相互過渡,孕育了豐富的物種多樣性。這里不僅成為歐洲-西伯利亞成分和東西伯利亞成分向南遷移,以及東亞成分和華北成分向北遷移的橋梁,而且加之達烏里-蒙古成分和亞洲中部成分的存在,使得這里成為多方面的植物區系成分的匯集地。植物區系組成豐富是該保護區植物區系組成的重要特征。從科考調查來看,保護區植物區系屬溫帶性質,以北溫帶分布、世界分布、東亞分布、舊世界溫帶分布為主體,同時,泛熱帶分布、達烏里-蒙古分布、東亞分布和北美洲間斷分布相對優勢;地理成分較為復雜,但特有程度不高,區內地理成分包含了14種植物屬地理成分和18種植物種地理成分,有些古老種、屬的保存和年輕類群的分化,地理聯系廣泛。
2.2 動物區系特性
在對白狼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所有脊椎動物區系地理成分的統計中可以看出,保護區共有的13種地理成分,其中古北型占有明顯優勢,共有98種,占總種數的44.3%,這是由保護區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決定的。此外,除廣布型占16.29%的比例外,東北型和中亞型成分也占有較高比例,東洋型、華北型、季風型、蒙古高原型有一定比例。以上數據均說明白狼山動物區系多種成分與周邊相關聯,其特點是地理成分雖然豐富,但這里古北型明顯占優并具有一定東北、中亞成分的特征和多種區系交匯的特點也很明顯。
2.3 群落結構分析
從白狼山植被所屬區域來看,具有華北區向長白區的過渡,并兼有蒙古高原植物的特點,因此,這里的植被既有以華北成分油松、櫟類為建群種的植物群落,又有東北成分(包括長白地區植物)在本區出現的群落,如色木、黃菠蘿、黑樺、紫椴等參與的群落。此外,在一些山地草原,由于氣候、土壤等自然因素都具向蒙新區域過渡的特點,在植物區系和群落中出現了較多的草原成分。
為了有效地保護和管理好白狼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自然資源、自然生態,進一步明確保護對象和保護目標,確定保護方針和管理建設方向,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快白狼山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發展,針對性的保護白狼山脆弱的生態系統,摸清資源底數,意義深遠。
作者簡介:周樹森(1974-),男,遼寧葫蘆島市建昌人,本科,林業工程師,研究方向:林業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