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朵 孟麗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在白血病患兒的護理工作中實施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選取在本院接受治療的白血病患兒,選取時間段為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病例數為82例。通過隨機數字法分組,平均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1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接受心理護理干預,分析兩組患兒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情況。結果:護理前兩組患者的SAS、SDS均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SAS、SDS分數均顯著降低(P<0.05),同時觀察組護理后的SAS、SDS分數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臨床上在治療護理白血病患兒的工作過程中,采取心理護理干預有利于改善患兒的負性情緒,降低焦慮。抑郁水平,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小兒白血病;心理護理;焦慮;抑郁;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9--01
白血病是具有惡性克隆性的造血系統疾病,在臨床上較為常見,白血病通常難治愈,發病急,而且病程長,對患者會造成巨大的身體傷害和痛苦,也會為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1]。近年來,小兒白血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越來越多的小兒白血病患者出現,而兒童因其年幼,心智不成熟等原因,會產生很多負面心理,因此為對小兒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改善,我院采取心理護理的方式對白血病小兒患者進行護理服務,效果明顯,現將報道整理如下。
1 研究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本院接受治療的白血病患兒,選取時間段為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病例數為82例。通過隨機數字法分組,平均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1例。對照組患兒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齡在3歲至1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97±0.32)歲;觀察組患兒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齡在2歲至1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44±0.57)歲;兩組患兒的基線資料差異經分析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護理 對照組的患兒使用常規護理方法進行護理,護理人員要對患兒的病情變化和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的觀察記錄,一旦出現異常情況立刻通知醫生進行緊急處理;要根據患兒的病情和身體狀況合理搭配飲食,保持營養攝入均衡,小兒白血病患者要多多食入富含高維生素,高蛋白的物質,對病情的好轉有所幫助;保持患兒身體,口腔和環境的干燥整潔,飯前飯后用溫水漱口,尤其要在患兒便后用溫水對其肛門進行擦洗,這樣可以防止肛周膿瘡產生[2]。
1.2.2 觀察組護理 護理人員對觀察組患兒除以上護理外還要予以心理護理。首先,病人住院要有一個舒適的環境,營造安靜和諧的住院環境對小孩子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在日常護理間隙,護理人員可以通過動畫或者圖片等資料對患兒及其家屬進行宣傳教育,向其講述白血病相關知識,讓其能對白血病有一個客觀的認識,消除不必要的疑慮和誤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點,護理人員要區別對待,有針對性地對每一位患兒進行適當心理干預。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可以使用多樣的方式如口頭交流,影像資料放映等,告知患者和家屬治療的過程以及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特別情況,幫助患兒樹立自信心,培養其對醫生的信任,提高治療依從性,緩解化療后的負面情緒[3];若患者焦慮嚴重,要多用鼓勵性的話語對其進行安慰疏導,多多關心情緒變化,盡量降低其焦慮或者抑郁等情況,并讓患兒積極配合治療。另外,單純的讓患兒增強依從性很困難,護理人員可以采取陪患兒講故事,看電視甚至做游戲的方式,將其注意力從疾病中轉移出來,這種方法可以有效緩解患兒病痛,增加其心理愉悅度,在同學朋友等探親時,護士也可以借助他們的力量緩解患兒心理壓力,消除不良情緒,使其配合治療[4]。
1.3 觀察指標 對所有觀察對象采用焦慮和抑郁自評量表進行心理狀態的評估,對2組患者分別進行護理前后心理狀態的比較[5]。
1.4 統計方法 SPSS21.0統計分析,計量資料數值用 表示,均行正態分布檢驗,采用雙側檢驗,比較用t檢驗。組內治療前后采用配對t檢驗,兩組組間比較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率用卡方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前后的SAS、SDS分數變化情況 研究顯示護理前兩組患者的SAS、SDS均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SAS、SDS分數均顯著降低(P<0.05),同時觀察組護理后的SAS、SDS分數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詳情見表1。
3 討論
白血病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具有惡克隆性的造血系統疾病,兒童白血病的發病率在近年來逐漸升高,若不能對其采取有效治療,會嚴重威脅到患兒的生命健康,也會影響其心理情緒。臨床治療發現,小兒白血病中大部分都是急性白血病,在患病初期,主要會出現發熱的癥狀,少部分患兒會伴有貧血,皮膚出現紅腫和紅點,還有個別患兒會關節疼痛,對生活質量會帶來很大影響。相關的研究報道顯示,發病時的惡性程度會直接關系到后續病情發展。當前階段,化學藥物對白血病有很高的敏感性,骨髓抑制的應用也越發廣泛,所以還是有很高概率治愈白血病的。可是,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心理難免會產生不良情緒,尤其是小兒患者,復雜的治療更容易引起他們的不配合,所以心理護理是十分必要的,它不僅能在治療階段使患兒積極配合治療,還能讓術后的患兒沒有心理負擔,健康成長[5]。
常規的護理方式注重疾病,忽略了可能產生的負面心理的影響。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的焦慮和抑郁自評量表的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因此,對小兒白血病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能有效緩解其負面心理和不良情緒,增加治療依從性,從而大大提高了治療質量,值得廣泛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陳章燕.延續心理護理在改善白血病患者負面情緒以及化療依從性中的應用價值[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36):4589-4591.
黃樂聽,徐武秀,林海玉.心理護理干預對白血病患者情緒狀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11):1569-1572.
張旭彩,竇琴.心理護理模式對鼻竇炎患者負面情緒的影響及臨床療效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41).
王曉琳,柳琳.心理干預聯合護理干預對白血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9):200-200.
宋艷艷,李彩霞,郭書芳.分析白血病晚期患者的心理改變并探討相應護理措施[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8(3).
楊雄輝.心理護理干預對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負面情緒的影響[J].世界臨床醫學,20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