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楊 于彩霞
【中圖分類號】R47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9--02
護理安全是指在實施護理的全過程中,患者不發生法律和法規允許范圍以外的心理,機體結構或功能上的損害,障礙、缺陷和死亡。護理安全管理是護理質量管理的核心,護理質量直接影響到醫療質量、病人的安危、醫院的聲譽。
一、影響護理安全的主要因素
㈠管理層的因素
1.管理制度不健全、執行力度不夠、管理措施不到位是醫院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
2、上級對下級的監控缺乏力度,對潛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預見性,沒有定期召開全體護士會,對護理過程進行分析、總結、識別安全管理的重要環節。沒有制定常見急癥搶救流程、工作環節流程、應急預案流程、服務規范用語以及科室護理質量控制標準等,使護士在日常護理工作中缺乏有章可循,隨意性較大,存在安全隱患。
3、對護士的業務培訓不到位、職業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監督不到位等。
4、護理人力資源的配置不合理 ① 當護士人員的缺編,人手緊缺、工作超負荷時,不能保證滿足工作基本要求。②當病員突然增加,但護理人員數量未變,每個護士的工作量驟然增加。多數護士無法適應多重角色的轉換,出現角色沖突,將使護士身心疲憊,過量的工作和過度勞累必然會引起注意力和警惕性的下降,從而導致錯誤的增加。這常常是構成護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1]之一。
㈡護理人員的因素
1.護士法律意識薄弱:護士在學校和在職教育中缺乏相關法律知識教育,臨床工作中往往忽視潛在的法律問題。如對患者的隱私權、患者的知情權等沒有在思想上產生足夠的重視,往往會導致矛盾的產生。
2、自我保護意識淡薄:由于護士職業的特殊性,很多時候是一人值班,一些護理行為只有護士和患者參與,所有的診療和操作不可能都讓患者簽字或知情,雖有記錄但沒有旁證,假如為了有旁證,叫醒患者或陪人,既影響他們的休息又會招致抱怨,由于沒有及時簽字或履行好告知義務導致護患糾紛發生。
3、 缺乏以人為本服務理念:在工作中責任心不強、注意力不集中,遇事容易情緒化,對患者態度生硬,有的護理人員語言、行為不當或過失給患者造成不安全感或不安全后果,這些常常是造成醫療糾紛的重要因素。
4、 缺乏有效的溝通交流:由于人員的編配不足,對病人的護理時間相對減少,更因為許多護理人員的觀念仍停留在功能制護理模式上而不注重與病人的交流,導致護患間的溝通不及時,造成護理質量不能保證,病人不滿。
5、 缺乏嫻熟的專業技能:由于護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低年資護士由于她們工作時間短,工作經驗不足,學習積極性差,專業知識不夠豐富,技術操作不嫻熟,與同事的協作較差,平時不重視業務學習和專業技師培訓,理論與實踐的脫節,違反技術操作規程,對于患者出現的問題不能及時解決,容易導致操作失敗或操作失誤而對患者安全構成了威脅。
㈢患者的因素
1.患者或家屬對治愈的期望值過高 若病人心理承受力差,對疾病缺乏正確認識,就易產生焦慮、恐懼、心煩意亂等心理現象,不信任醫生,懷疑診斷錯誤,更不聽護理人員的安排,拒絕服從治療,導致病人人為的護理不安全因素。
2、 患者的不良心境 患者及其家屬由于疾病,特別是突發疾病的影響及經濟承受能力的限制等因素,容易產生不良心境,導致過激行為,引發護患沖突。
3、由于部分病人所受教育的限制,自身素質不高,對護士的出言不遜或不尊重行為,也是導致護患糾紛的一個因素。
㈣其他因素:如病員在病房內使用電爐,吸煙,易引起火災。用不能進入微波爐的器皿熱食物。熱水袋,紅外線烤燈燙傷,病人發生墜床,跌倒。護理的應急物品,藥品等供應不足,無菌物品以及一次性醫療用品失效。儀器設備性能差。病人丟失財物。
二、防治策略
[管理者因素]
1.樹立護理質量是確保護理安全的核心,組織常規制度學習,抓住薄弱環節特別是新上崗護士的培訓,使護士明確職責,以此來約束自己的行為。2、成立護理質量監控組,每周對護理質量進行全面檢查并對檢查結果進行書面總結匯報,及時發現安全隱患。3、完善護理安全管理制度,護士長加強對各項工作的監督,不定期抽查,發現錯誤及時查找責任人,對其批評指正。對于思想松懈、工作懶散、責任心不強者,要實行零度寬容[2]。4、嚴格按規章制度處罰,使每一位護士明確制度不容踐踏,要每時每刻牢記自己的職責,加強慎獨休養,為患者提供安全保證。5、合理配置人力資源是護理安全的基本保障護理管理者要根據每個專科的具體情況,并結合護士的學歷,職稱,年資以及實際能力配備護理人員。合理配置護理資源,護士長根據不同的時間段、護理工作量變化,動態調整人力資源。醫療高峰時實行彈性排班,病區繁忙時多安排人員上班。注意培養同事間相互協作,相互督促的精神。針對突發事件發生和危重病人搶救,都應實行動態排班,多種方法解決護士的超負荷工作。
[護理人員因素]
1.提高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重視安全管理。要明確安全管理不應僅僅是管理者的責任,而是全員參與的過程,使護理人員從被動接受安全管理的檢查轉變為自覺維護護理安全,要圍繞如何有效保護患者和工作人員的自身安全,分析不安全因素及其產生的原因,調動全體人員的積極性,尋找有效的防范措施。
2.增強法制觀念是保證護理安全的關鍵 知法、懂法方可依法,用法,才能更好地指導工作和維護個人的合法權益。特別是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頒布實施,對護理人員進行法規知識培訓,明確責任、強化意識,指導自己的護理行為十分重要,使護理行為合理、合情、合法。
3.提高整體素質是保證護理安全的根本護理人員要加強專業理論的學習及操作技能培訓,只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才能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加強三基培訓,請年資高的護士講解各項護理操作的心得。經常對新進護士進行理論和操作的考核。引進新儀器設備時,應請專業人員講解儀器的使用和保養方法,做到人人掌握。鼓勵護士參加各種形式的繼續教育,拓寬護士的知識面,獲得國內外的新知識、新動態、新觀念,使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操作技能緊跟學科的發展。各個專科之間,也可以派出業務骨干,互相深入滲透,學習護理經驗和技術。同時還要有側重的學習心理、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提高與病人的溝通能力。
4.增強團隊協作精神是促進護理工作的動力鼓勵和培養護士間的團隊精神,倡導在繁忙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監督、彌補工作中的缺陷和漏洞,防范護理差錯的發生。
5.提高專業技能是確保護理安全的必須,要培養護士終生學習觀念,只有不斷加強學習,在護理過程中遇到難點、疑點時,學會觀察思考、分析、判斷并能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才能不斷提高專業水平,確保患者安全。
[患者的因素]
1.對病人履行告知義務是確保護理安全的可行性措施。2.各科設立缺陷登記本,以制度規范約束護理行為,建立風險管理告知制度。將護理操作中高風險的項目歸類成冊,將可能出現的問題告知病人。3.完善簽字記錄,患者從入院至出院,都要依照程序,把護士需要做的護理內容和目的告知患者,告知時要注意語言藝術,使患者感到可靠和信任,自愿接受和配合醫療護理工作。
[其他因素]
1.做好入院宣教。2.定期召開公休座談會,讓病員了解病區的相關制度,嚴禁在病房使用自帶電器,設吸煙區,嚴禁在吸煙區以外的場所吸煙。3.對藥品,儀器設備,無菌物品嚴格進行班班交接。4.任何操作前均應做好告知工作。5.經常巡視病房,防止燙傷,墜床,跌倒事件的發生。
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備條件,是減少質量缺陷,提高護理水平的關鍵環節,[3]是控制和消除不安全因素,避免發生醫療糾紛和事故的客觀需要。護理安全措施的更新和改革是一個持續改進,不斷完善的過程,這無疑對改進醫院工作、提升醫療質量、預防醫療糾紛、促進醫院發展以及提高醫院競爭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護理安全管理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時刻不能松懈,護理安全管理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張立平.軍隊醫院管理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7:386
楊青,鄧懿文,韋鳳媛.談談零度寬容與人文關懷在護理管理中的作用.中國醫院管理雜志,2002;22(6):41-42
程傳苗,連斌,方國恩,等.把醫療投訴作為改進醫院工作的動力.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4;20: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