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霞
歷經30年發展,湖北省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東湖高新區)從當初的“電子一條街”起步,發展到如今國內知名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國家自由貿易試驗區。出于當時光電子產業的優勢和創業者的遠見卓識,因光而興,聚光成谷——“中國光谷”的名字也應運而生,并快步向“世界光谷”邁進。高新區成立30周年,也是“光谷教育”創立20周年的重要節點?!肮夤冉逃睆耐泄軆伤鶎W校起步發展到現在的150余所中小學(幼兒園),快速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崛起;基于教育起點低、底子薄的區域實際和對教育的理解與追求,在教育治理上緊跟時代步伐、大膽改革創新,在價值定位、機制創新和實踐行動等方面不斷探索,促進了“光谷教育”快速優質發展,實現了“光谷教育”質量由弱到強,特色品牌從無到優的華麗轉變,并堅定地朝著打造“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強區努力前行。
一、東湖高新區教育治理的價值取向
“中國光谷”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業文化和創新意識,推動了東湖高新區日新月異的發展。在區域教育治理的價值定位上,光谷教育人也秉承了大膽創新、先行先試的開拓精神,積極構建“光谷教育”核心價值觀,引領“光谷教育”跨越式發展。
1. 凝練核心價值觀,形成共同愿景
東湖高新區的空間拓展先后經歷了六次托管,教育接管的學校主要是地處偏遠的農村學校。這些學校原有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各不相同,文化認同和教育理解也各異。為達成一致的教育愿景,必須在教育的核心價值凝練和教育治理的路徑選擇上做到思想統一、步伐一致。為此,東湖高新區立足光谷實際,充分尊重和依賴師生,不斷進行思想的碰撞和科學辯證的思考,在全區范圍內廣泛開展“光谷教育十大核心價值觀”的征集評選活動,提煉出“以國際視野辦光谷教育,以卓越精神育創新人才”“教育改變光谷,光谷改變世界”等十條“光谷教育”核心價值觀,形成了共同的理想追求和價值取向的光谷教育精神——用教育的理想辦理想的教育。
2.創新發展思路,確立教育品牌
東湖高新區在實踐中探索路徑,在碰撞中凝聚共識,創新發展思路,開辟了“光谷教育”發展的快車道。“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所在,但為所用”“高位嫁接、彎道超越”等創新思路的落地,不僅讓全國的優質教育資源落戶光谷、融入光谷,還借智借勢,借力專業團隊和專業人員的智慧和能力,促進了“光谷教育”的優質擴容。
立足創新高地,秉承創新文化,“光谷教育”的目標如何定位?“讓學生享受幸福的教育,讓教師成就幸福的人生”理應成為光谷教育人的理想和追求。為傳承創新、感恩時代、展望未來,東湖高新區將“創新光谷,幸福教育”作為“光谷教育”發展的行動指南和目標,將“創新”“幸福”作為“光谷教育”最閃亮的品牌。
二、東湖高新區教育治理的機制創新
開發區往往是城市化進程最快和產業發展最迅猛的區域,但人口的增長和教育需求的增長也是最快的。鑒于此,如何讓人民群眾“享受到家門口的優質教育”成為東湖高新區努力的目標。
1.簡政放權,優化行政管理
一是把教育局機關部門職能定位為宏觀決策、行政管理、督導考評和教育服務者,并精簡局機關處室,將管理人員下派、權力下放、職能下移。同時,將大量的學校建設工程委托給專業建設機構,集中精力辦教育。
二是按照強化業務指導、注重專業引領的原則,將原教研室優化整合成“教育發展研究院”,把涉及教育教學、教研科研、教師培訓和信息技術等業務范疇的所有工作都納入教育發展研究院,突出對教育教學業務的研究、指導、管理和培訓職能,為全區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提供專業引領和業務指導。
三是按照依法治校、自主管理、民主決策、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管理理念,督促學校建章立制,完善現代學校制度,扁平化設置學校管理機構,實施規范化、精細化管理。
“大部制”原本是東湖高新區管理的短板,卻促使該區理順關系、簡政放權,從“全能政府”轉向“職能管理”,從“劃船者”轉向“掌舵者”,從“運動員”轉向“教練員”,邁出了教育治理現代化的重要一步。
2.管辦評分離,提升管理效能
為了提高教育治理能力,東湖高新區教育系統深入推進管辦評分離改革,促進管理效能提升。在學校督導評估中,采取服務外包的方式,委托省市專家督學、知名校長和特級教師把脈問診,以督帶導,以評促建,合力共建優質學校;在推進教育質量監測試點工作中,借助第三方的專業力量,和試點學校一起確定監測要素,研發監測工具,為教育質量監測、評價和教育決策提供科學指導;在考核評價上,開發中小學績效管理平臺,加強績效過程性管理和指導,實施第三方績效考核,真正實現管辦評分離;在考核結果的運用上,將考核等次與校長任期掛鉤,與干部教師的績效獎捆綁在一起,讓績效考核的評價和激勵功能得到充分彰顯。
管辦評分離的推進,科學評價機制的建立,充分釋放了辦學活力,不斷激發著學校自主發展的內驅力。而局機關部門和二級單位也由原來的考核者變成了被考核者,與學校一起接受第三方的考核考評,這使主動服務、積極作為的風氣逐漸形成。
三、東湖高新區教育治理的探索行動
理念創新增強了“光谷教育”的自信,機制創新激發了教育人的自覺,但只有自主的行動才能真正推動教育的發展。
1.實行引培并舉的人才計劃,鞏固基礎
盡管教育規模不斷擴大,但東湖高新區始終把補師資、提師質作為“光谷教育”的固基工程,把人才作為教育優質發展的重要資源保障,堅持卓越人才引進與卓越教師培養并舉,不斷夯實教育發展的根基。
近幾年,東湖高新區通過嚴格的招聘程序,嚴把新聘教師入口關,選拔優秀人才充實教師隊伍,并在此基礎上,大力推行“三名人才”引進計劃。一是引進名校長,讓其接管一所新建學校或薄弱學校,為“光谷教育”發展注入新的動力;二是引進名教師,充分發揮名師的帶動與輻射作用,共享教育新智慧;三是引進名校生,通過校園一站式招聘,從重點師范院校招聘優秀畢業生,培植“光谷教育”的潛力股與生長極。
自“三名人才”計劃實施以來,全區共引進10余位名校長,引領學校成為了省市名校;引進特級教師16名、骨干教師80余名,建立了10個名師工作室和50個網絡名師工作室,帶動了區域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從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重點師范院校招聘了300余名優秀畢業生,孕育著厚積薄發的教育張力。
東湖高新區既注重卓越人才的外部引進,更注重卓越人才的內部培養。不斷加大干部教師培訓經費的投入,組織多角度、多層次的專業培訓,積極探索教師(干部)培訓路徑,切實開展治校管理培訓、崗位跟蹤培訓、梯隊發展培訓與網絡平臺培訓,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能力提升,形成了“四航計劃、三聯行動、三微研訓”三大培訓特色和“研、訓、教”三位一體模式,以培訓促培育,以培訓助培養,使區域內教師的專業技能得到了整體提升。
2.通過提質、提品兩大行動,推進內涵發展
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立校之本。“光谷教育”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一直在追求高質量的發展。
一是踐行“有效德育”“高效課堂”“實效管理”的“三效”理念,并以此為抓手,著力提高學校管理實效性、德育有效性和課堂高效率。這對于基礎薄弱的“光谷教育”,特別是處于起步階段和發展初期的學校,起到了很好的規范和指導作用,為“光谷教育”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是審時度勢,先后啟動兩大行動計劃,促進“光谷教育”發展。以“教育質量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和“教育品質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整體勾勒了從建設現代化的校園走向建設現代化的學校文化,從追求單一考試成績的教學質量走向全面發展的教育高質量,從低層次的辦學水平走向高品質的內涵發展的“光谷教育”發展路線圖。滾動、疊加式地推行兩大行動計劃,是高新區聚焦質量提升、打造優質教育的整體戰略部署,這也從戰術上確定了因校而異、分類分步、自主突破、各有側重的策略。兩大行動計劃實施兩年來,各校在各層級的發展道路上已進入快車道,不論是教育質量還是辦學品質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實施外引、內聯舉措,擴大優質教育規模
為快速擴大優質教育規模,東湖高新區創新辦學體制,采取與品牌學校高位嫁接等舉措。自2004年與武漢小學共建光谷第一小學至今,東湖高新區先后與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武漢市教科院等科研院校和市內知名中小學共建了12所學校。通過合作共建、委托管理等方式,借力名優教育資源,提升區域整體教育水平。
為完善教育結構,提升“光谷教育”品質,東湖高新區筑巢引鳳,把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遷入光谷,接管華中科技大學附屬中小學(幼兒園),創辦武漢楓葉教育園區、華師一附中光谷分校、武漢光谷(國際)外國語學校等民辦學校。優質教育資源落戶光谷,優化了教育環境,構建了良好的教育發展生態圈。
在外引力的作用下,“光谷教育”也在創新內生發展,不斷完善小學發展共同體、初中學區聯盟體系和機制,發揮名校、名校長的引領輻射作用,使共同體(聯盟)之間共享資源共謀發展、捆綁評價共享成果,而相互之間又形成了相互競爭、趕超的局面,促進了區域教育優質均衡。
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光谷教育”歷經了20年的發展歷程,年輕而充滿活力,未來要走的路還很長?!肮夤冉逃币裱幝桑€步前行,才能致遠;又要不走尋常路,才能走出一條教育治理的創新之路、幸福之路。
相信再過20年,“光谷教育”一定會取得更大的成績,獲得更高的社會滿意度。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