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書琴 譚新艷
文化是一所學校的靈魂。學校文化管理是建立在學校文化理論基礎之上的,它以學校既定的價值觀為核心,以學校文化塑造為龍頭,貫穿于學校的規章制度、道德規范、行為準則等方方面面。
多年來,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崗區實驗小學努力探尋文化管理方略,追求學校內涵發展,引領校園人在文化滋養下獲得生命的綻放,取得了一些可資借鑒的寶貴經驗。
一、增添人文色彩,柔化管理制度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的自我意識也進一步增強。為加強制度管理與被管理者之間的契合度,學校在規范的制度管理中有意放大并強化人文色彩。
一是關注制度導向。“發展”是人最基本的價值訴求,為此,學校相繼構建了一系列以服務教師生命發展為底蘊,充滿人文色彩的新型制度。如《教師學習反思制度》《教師零星假制度》等,在規范的基礎上,尊重并關注教師的發展及職業行為的合理化需求。
二是關注制度運行。通過不斷地探索與反思,學校努力追求制度與人生命成長的和諧相生。包括:倡導對既定制度的運行狀態定期進行民主評價,如針對學科教學質量的考核辦法,曾召集一線教師先后進行了三次集體修訂,力求讓這一制度發揮出最大的激勵作用;倡導按照制度進行定期檢查、及時反饋,強化制度對教師成長的引導作用,而非止于評價,等等。對制度運行狀態的關注,使學校的制度管理更具人性化。
二、鎖定內涵發展,確立文化體系
1.抓住機遇,鎖定內涵發展
作為湖北省新課改先期實驗學校,伍家崗區實驗小學抓住新的歷史發展機遇,以校本教研為突破口,引領全校師生步入內涵發展的廣闊空間。隨著“以校本研究為載體的內涵發展之路”的深入推進,學校舊的制度管理模式開始出現“控制源于外在,發展缺乏內心引導,難以激發人內在積極性”的局限性。鑒于此,學校在制度管理的基礎上,把“對學校整體發展形成統領的核心文化”作為學校管理的重要議題。基于這樣的思考,通過不斷地探索實踐,學校“以內涵發展為核心,走文化管理之路”的整體管理思路已初步形成。
2.多層淬煉,確定核心文化
學校通過廣泛調研和專家指導,根據新課改背景下師生的發展需求,在多方科學論證的前提下,將大家的意見進行整合,逐步形成了“生命·至雅”核心文化,即教育的價值在于引領生命趨向于“卓越、大雅”的境界。
一是橫向展開。緊貼核心文化的是由“博雅的管理文化、儒雅的教師文化、卓雅的學生文化”構成的行為文化層,最外層是典雅的環境文化層。
二是縱向展開。在核心文化引領下,學校的使命是“引領學生生命成長,促進教師職業追求,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學校的發展愿景是“打造學習樂園、精神家園”;學校的價值觀是“生命因學習而精彩”。
在“生命·至雅”核心文化的觀照下,學校在教師眼里不再是謀生的場所,而是精神的家園;在學生眼里不只是學習的地方,也是成長的樂園。這使師生們產生了“在伍家實小,事情理所當然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文化認同。
三、依托校本研究,變革管理模式
在內涵發展之路上,校本研究是學校管理的重要抓手。學校依托校本研究,變革管理模式,通過教師的專業發展最終實現學生的生命成長和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在具體實踐中,學校做了如下探索。
1.著力培育“價值生存”的精神文化
在管理實踐中,學校摸索出了一套“透視管理”的策略,即將管理團隊、教師團隊及每個個體的精神需求、思想動態納入重點“關注區”,再通過精辟的哲理故事隱喻、坦誠的思想交流,穿透表象,激發教師對教育本質、生命價值的思考,喚醒教師“價值生存”的意識,引領教師從“要我發展”走上“我要奮戰”的內控式發展之路。
2.著力構建“人文科學”的制度文化
以“文化引領”為關鍵詞的管理模式并非排斥制度,而是基于制度并高于制度的管理。為此,學校進一步優化制度體系,構建了“人文科學”的制度文化。例如,學校的教研組團隊、骨干教師團隊、名師團隊、師徒結對團隊等組織,淡化了“科層”色彩,凸顯了“學術”氣息;學校制定的《學習型教研組評比制度》《學習型教師評選制度》《教師學習分享制度》等一批新型制度,強化了“發展”特質,凸顯了“學習”中心。
3.著力打造“激情洋溢”的行為文化
人的生命總是面向著未來,向新的可能性開放,這種不斷的開放正是生命成長的魅力所在。為此,學校在校本教研模式下,通過多種途徑培育教師“激情洋溢”的行為文化。例如,在讀書分享中,教師由被動閱讀到主動“悅讀”,由單向輸入到多向對流;在敘事研究中,教師由敘述反思到反思文化,由自在生存到自覺生存;在案例研究中,教師由專題聚合到團隊文化,由專業單一到專業互助;在網絡教研中,教師由線性記錄到網狀交流,由眾生喧嘩到研究聯盟。這是因為學校賦予了教師們更多的專業自主權和更大的自由度,才使他們感受到被信任、被尊重,感受到職業生活“激情洋溢”。
4.著力打造“儒雅厚重”的環境文化
在物態文化建設實踐中,學校圍繞“生命·至雅”核心文化,分三個區域文化空間著力打造“儒雅厚重”的環境文化。
一是教育理念景觀區。愿景墻、辦學理念展板、校訓書瀑、文化石等的建設,傳達著學校的育人理念。
二是理想行動展示區。以教師研討活動為主的“思齊樓”,自下而上的“仰望星空—我行我思—感悟名師—塑造品牌”四個主題相得益彰,形成了以“學習”為核心的走廊文化,詮釋了教師與學校經由“學習”成長的軌跡。以學生學習活動為主的“問源樓”,從學生的視角出發,營造學生喜聞樂見的童真世界。所有這些以點帶面,給師生打開了通向生活、世界、大自然、人文歷史和科學創造的窗口。
三是學習休憩園區。“博雅”書屋、“爾雅軒”文化活動室,給師生構建了閱讀怡情、修心養性的舒適空間。
隨著校本研究的深入推進,學校師生“崇尚研究,追求卓越”的文化氣息日益濃厚。《人民教育》以《這里是教師迷戀的精神家園》為題對學校校本研究實踐及背后的文化引領進行了深度報道。
可見,“優秀的制度+優秀的文化=一所好學校”,優質的文化管理必將滋養師生生命,顯現出管理的最大價值。而全體“伍家實小”人也一定會在文化管理的大道上堅定地走下去。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