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人背著20份“責任狀”,份份都是一票否決"/>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劉 健 李興文 吳鐘昊
省里讓市里簽,市里讓縣里簽,縣里讓鄉鎮簽,名目繁多的指標、任務、考評隨著這些“責任狀”,層層下傳,有時還會加碼

防汛抗洪、矛盾調處、信訪維穩……肩負的工作任務多達三十幾項,上級部門向下轉嫁責任、矛盾下移,再加上名目繁多的檢查考評、督查問責,不少長期奮斗在一線的基層干部深感壓力巨大。
多位鄉鎮干部建議,要建立健全鄉鎮工作考評機制,真正做到嚴管與厚愛相結合,調動基層干部干事創業、敢為善為的積極性創造性。
在多地鄉鎮調研發現,不少鄉鎮人手緊張,存在“一人多崗”的情況。中部地區一位鎮黨委書記告訴記者,鎮里只有40多個工作人員,除去能力跟不上、身體不好、年齡偏大等有特殊情況的,“使得上勁”能干事的干部只有30多個人。
“這些年鎮里招了一些大學生,但是有的被上級部門看中了,就點名借調走。”這位鎮黨委書記說,全鎮有4萬多人,下轄10多個村,偏遠的村距離鄉鎮政府三四十公里,鎮里的干部工作任務重,經常連軸轉。
中部某省委組織部公務員辦一位負責人說,在一些鄉鎮,有的年輕干部“借著借著”就想辦法離開了,被稱“飛鴿型”干部。少數地方鄉鎮干部隊伍結構出現了“斷層”。
“俗話說,一個蘿卜一個坑,但在鄉鎮往往是一個蘿卜要管好幾個坑。”西部地區一位年輕的副鎮長說,他在鄉鎮工作了4年,先后對口了縣里14個部門,現在一年要同時負責農業、水利、扶貧等9項工作,經常從早忙到晚,“很少能睡個好覺,節假日也很少休息”。
多位鄉鎮干部反映,現在不用征收農業稅了,鄉鎮工作壓力減輕了不少。但是,防汛抗旱、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矛盾調處、上傳下達等日常事務工作仍然繁重,時常是這個任務還沒忙完,下一個任務就已經布置下來了。
正值汛期的中部某鄉鎮,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強降雨天氣,該鎮的干部基本都出動了,他們通宵達旦地巡堤查險、轉移群眾。
該鎮黨委書記說,汛情嚴重時,一些干部就睡在壩上堤旁,忍受著酷熱和蚊蟲叮咬;等到9月汛期結束,干部又要忙著防火;臨近過年,忙著完成財稅任務……“任務一茬一茬,一年難得停!”
鄉鎮工作往往需要“一事多磨”。一位受訪鄉鎮干部舉例說,鎮里需要辦理農村社保的群眾達上萬人,而專職負責民政工作的干部只有兩三個人,登記、審核、整理、上報一項項落實下來,工作量巨大。有時,有的工作當天布置,隔天就要結果,“真恨不得自己有三頭六臂、七十二變的本事”。
調研發現,盡管中央明確反對形式主義,要求進一步精簡會議、文件,改進會風文風,但是,少數部門和地區仍然存在慣性思維,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現象時有發生,既牽扯了基層干部大量的時間精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致使鄉鎮工作“脫實向虛”。
“不是鎮長而是‘會長’。”一位鎮長這樣調侃自己。有鄉鎮干部也說:“我們領導不是在開會,就是在去開會的路上。”除了開會,鄉鎮干部還常常要加班加點整理材料。
按照中央要求,鄉鎮政府要加快職能轉變步伐,著力強化公共服務職能,強化服務功能,健全服務機制,創新服務手段,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效能。受訪基層干部認為,必須加快去除文山會海、“表表冊冊”的形式主義,讓鄉鎮干部有更多時間干實事,集中精力抓發展。
調研發現,一些地方的職能部門仍然存在不擔當不作為慢作為甚至假作為現象,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權力上收、責任下移。
一位在基層工作多年的鎮長舉例,私搭亂建、環保治理、食品安全等工作,本應由城建、環保、食安等職能部門管理。但一些主管部門卻只下達任務、檢查督查,一旦出了問題就找鄉鎮,在客觀上,轉嫁了責任,容易造成責權不清錯位。對此,基層干部頗感無奈。
中部地區的一個鄉鎮,多年前落戶了一家區里招來的企業。但是,這家企業環保要求卻不過關,鎮里多次向上級環保部門反映,卻未引起重視。后來,當地群眾對此意見很大反映到區里,區里調查后對鎮里進行了追責。
該鎮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說,對于企業存在的問題,鎮里多次做工作,“鄉鎮一級沒有執法權,出了問題卻要‘挨板子背鍋’”。
有的地方職能部門在向基層下派任務前缺乏調研,基層落實起來“哭笑不得”。在西部地區一個貧困山區縣,鄉鎮干部為了完成上級部門要求注冊一款工作APP的任務量考核費盡腦筋。“下載量有指標任務,要求符合條件的群眾都下載,但在我們這樣的山區,有些村民連手機都沒有,還有兩個村沒有無線信號,怎么完成?”一位副鎮長說。
還有一些諸如村級道路、河道堤防、村小建設等農村建設項目,職能部門下達任務書,超出的投入要鄉鎮負擔,這對財力緊張的鄉鎮而言壓力很大。部分鄉鎮的一些中小圩堤年久失修,長滿荒草。當地干部說,上級沒有下撥管護經費,鄉鎮無力組織人力、物力進行維修,一旦出現洪水,他們就提心吊膽。
多位受訪鄉鎮干部反映,“執法在部門,責任在鄉鎮;投入靠鄉鎮,收益歸部門;管理靠鄉鎮,罰沒歸部門”的現象,在一些地方多有發生,一些鄉鎮干部工作起來常常是上下為難、左右掣肘。
“在基層工作,直接面對百姓,作為黨員干部,我們很希望做好工作,做出成績,服務百姓。但鄉鎮一級存在責權不對等的現象,有時碰到具體問題沒有話語權。有時確實委屈,有一種無力感。”一位鎮長坦言。
受訪鄉鎮干部呼吁,進一步理順基層權責關系,減少不必要的工作負擔和責任擔當,讓基層干部更有精力、更有信心做好本職工作,服務基層群眾。
在地方工作,環保、安全、防汛等方方面面都要求簽署“責任狀”,并且一級級下達,省里讓市里簽,市里讓縣里簽,縣里讓鄉鎮簽。名目繁多的指標、任務、考評隨著這些“責任狀”,層層下傳,有時還會加碼。
一位受訪縣委書記說,該縣專門做了一項調查,發現鄉鎮一級一年里被考評的目標任務加起來超過35項。采訪中,一位副鎮長展示了他年初簽訂的近20份“責任狀”。
緊隨“責任狀”而來的是各種督查檢查。防汛檢查、扶貧檢查、環保檢查……各項檢查匯聚到鄉鎮,基層干部應接不暇。有的鄉鎮一年中僅接待扶貧檢查就達12次,有的鄉鎮民政所只有兩位工作人員,但一年中需要迎接的對口部門督導組卻達到五六個組、二十多人。
“為了做好工作,對一些重點任務開展督導檢查確有必要。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有的職能部門對一些單項業務工作頻繁進行的督導檢查,卻僅僅是翻看材料,走馬觀花地轉一轉,對基層工作沒有實際的幫助指導。”一位鄉鎮干部說。
同時,工作問責過多也讓鄉鎮干部工作起來如履薄冰。一位提任不久的縣級干部曾在鄉鎮工作十多年,他坦言,基層工作經常是“一事一議,一人一策”,鄉鎮缺少專業型人才,處理一些具體問題時難免欠妥。他們最擔心上級部門不能設身處地為基層干部考慮,動輒問責處理、“一票否決”。
在中部地區的一個鄉鎮,曾經有一段時間,班子成員多人背了處分,有的是因為安全生產,有的是因為環保。該鎮黨委負責人說,有的處分確實是工作沒做好,被問責是應該的,但也有的處分“背得冤枉”。
受訪基層干部說,“責任狀”看似是倒逼基層干部干事擔當的措施,但面對一些急難險重的工作任務,個別上級部門借此把風險傳導給鄉鎮,自己做“太平官”。這種現象必須予以糾正。
一些地方已經在鄉鎮探索開展績效考核試點,在考什么、如何評、考核結果怎么用等方面積極創新,初步形成了考核重日常、考評看民意、考用比實績的績效考核辦法,體現了正向激勵、公平公正的考核導向。
基層干部呼吁,建立健全鄉鎮工作考評機制,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該干的事不推諉,該問的責不含糊。同時,對基層干部多點理解關心,少些求全責備,真正做到嚴管與厚愛相結合,從而調動他們干事創業、敢為善為的積極性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