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展
在我國,翻譯教學是大學英語教育中不被重視的教育環節。我國高校對翻譯教學的重視度不足。翻譯教學是滿足社會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徑。在高校英語考試中,翻譯分值比例逐年增加,翻譯能力已經成為英語教育的重點內容。目前,我國高等院校的英語教育方面存在很多缺陷,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基礎的差距,教學方法的落后,教材內容的匱乏,都對英語翻譯教學產生負面影響。
翻譯無理論是大學英語教育界甚至整個英語界一直存在的錯誤觀點。該理論的主要內容有:實踐是翻譯教學的主要方式,翻譯理論不需要過多的研究。翻譯能力雖然是后天培養出的能力,但會受到天賦和悟性的影響。翻譯是語言轉換的過程,不需要教育者傳授,也不需要學生主動學習。翻譯教學在英語教學中地位邊緣化嚴重。在這種錯誤觀念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高校忽視了翻譯教學,學生的翻譯能力無法得到有效培養,從而導致翻譯人才短缺的現象。在我國,英語四六級考試中,翻譯部分分值較低,且模式規定,翻譯難度較低,難以受到教師和考生的重視。這也是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不被重視的原因之一。
我國高校學生的英語基礎參差不齊。知識面不全、英語基礎不牢固,是影響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因素。詞匯量不達標是我國高校學生翻譯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中學階段,我國學生記憶英語單詞的方式主要是死記硬背。這種強制性的記憶方式,記憶時間較短,不利于學生理解單詞的含義和使用方法,削弱了學生在翻譯環節的應用能力。語法、理論等英語內容,是目前我國英語教育的主要內容。在翻譯過程中,學生頻繁出現單詞意思掌握不準確、語法結構使用不當、語句表述方式錯誤等問題。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生對翻譯能力的重視度不足,錯誤地認為翻譯能力沒有可以培養的必要。過度的重視聽說讀寫,忽視翻譯能力的培養,會降低學生的翻譯能力,影響教育者的英語教學活動。
我國傳統教學方式是“以教師為中心”,即教學活動的主體是教師。教師掌握了教學的節奏和教學的內容。疏通句子、逐段翻譯、改錯糾錯、單詞背誦,是我國英語教學的主要方式。這種教育方式忽略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掩蓋了學生的能力,阻礙學生認識自身缺點。教育方式缺乏創新性,教育者使用單一的教學方式,會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減少學生在學習環節中的參與度。目前,我國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是,一位教師承擔多個班級的課程,教學任務繁重。教師對學生的考核要求都是以固定答案為判定基礎,限制了學生的個性發揮,教師無法掌握每個學生的英語缺陷。
為了改變高校英語教育對翻譯教學的偏見,我們應主動摒棄錯誤的傳統觀念。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和教學翻譯是不同的。教學翻譯是指,通過翻譯,教育者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鞏固學生的英語基礎,增加學生掌握的詞匯量,分清語法結構等。翻譯教學是指,通過翻譯,教育者可以傳授給學生翻譯理論、翻譯方法和翻譯技巧,是一種較為深層次的英語教學方法。英語專業學生和非英語專業學生,對英語的掌握程度不同。高校教育者應分清學生的英語專業能力,因材施教,勇于創新,改變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通過翻譯教學,教育者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翻譯能力,強化學生在科技翻譯、專業翻譯等領域的優勢,培養學生的外語綜合能力。正確認識翻譯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學習狀況,加強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提高教學效果。
在翻譯活動中,借助語言內容思維轉換和翻譯理論,學生可以完成翻譯實踐,從而提高翻譯能力。英語實際應用水平的高低反應了學生的翻譯水平。在英語教學中,翻譯和聽說讀寫等英語應用能力的重要性相同。我國高等院校應注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教學時間安排,為學生提供練習翻譯能力的機會。教師應提高對大學英語翻譯教育的重視度,教育者對翻譯教育的態度影響到翻譯教育的定位,從而決定了翻譯教學的效果。理論認知、翻譯能力、詞匯基礎、翻譯技巧等,都是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主要內容。翻譯能力的培養需要大量的翻譯練習。高校教育者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翻譯實踐能力,提高科技翻譯能力。
翻譯技巧教學和翻譯知識教學,是高校教育者改革翻譯教學方式的主要方向。在翻譯技巧教學過程中,教育者應著重鍛煉學生的翻譯技巧,引導學生使用減譯法、分譯法、增譯法、調整翻譯法、語態轉換翻譯法等多重翻譯方法完成翻譯活動。語言是翻譯的主體。語言轉換是翻譯的原則。根據實際情況,教育者可以學生的不同特點,開展針對性翻譯教學,提高學生翻譯能力。人文常識和社會文化,是翻譯活動中不可忽略的翻譯內容。與翻譯有關的歷史文化、重要人物、重大活動,都是人文常識教學中的重要內容。通過翻譯實踐活動,英語專業學生和非英語專業學生,都可以了解語言差異、社會語言環境、譯者主體、翻譯發起人、權力關系等。翻譯理論知識教育可以深化學生對翻譯的認知,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防止學生出現公式化翻譯等錯誤翻譯行為。
目前,我國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缺乏合理的教學大綱,沒有明確的教學方向。根據學生水平和實際需要,高校應編寫翻譯教學大綱,制定教學要求和標準,明確教學方向,創新教學方式,完善教學設備,為教育者提供足夠的教材,包括文學、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領域的優秀翻譯作品,豐富教育者的教材內容,擴展學生的翻譯范圍。教材內容應貼合實際,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保證學生接受的知識是科學、合理的。篇章翻譯、英漢對比翻譯、問題翻譯、文章譯述、學術論文、產品說明、技術資料、會議資料、旅游文件等,應作為翻譯教學的重點教學內容。有關機構和高校應采取合理的鼓勵措施,提高教師的教學積極性,為翻譯能力較好的教師提供發揮能力的平臺。定期組織進修活動或培訓活動,在維持教師現有翻譯能力的基礎上,提高教師的翻譯能力和教學能力。目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師資力量不足,合格教育者的數量無法滿足翻譯教學的需求。翻譯理論不足、實踐能力不足、教學水平較低,是高校教師隊伍較為突出的問題。高校應采取適當的措施,解決這些問題,培養教師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在我國,非英語專業高校學生在我國高校學生中占據了很大的比重。翻譯能力決定了高校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例如,在醫學高校中,翻譯能力和醫學知識、醫學理論的關系較為密切。醫學教授的論文著作和醫學生的課題論文,都需要借助具備專業翻譯能力的從業者進行翻譯工作才能刊登。具備專業翻譯素質和翻譯能力的高校學生,是目前社會急需的翻譯類人才。翻譯是綜合學科知識和英語能力的重要學科。作為合格的翻譯者,高校學生需要了解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掌握不同領域的相關要求,才能完成專業性較強的翻譯工作。在我國,翻譯類從業者多是英語專業高校學生。高校重點培養了學生的英語能力和翻譯能力,忽視了其他領域的專業知識和科技知識。在翻譯過程中,由于專業知識的匱乏,很多高校學生無法完成專業性翻譯工作。高校應重視翻譯教學環節,正視非英語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重點培養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能力和翻譯能力,完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方法,豐富翻譯教學內容,提高非英語專業學生的翻譯能力。受傳統錯誤觀念的影響,我國大學英語翻譯教學起步較晚且發展緩慢,高校向社會輸送的合格翻譯人才無法滿足社會的人才需求。翻譯教學作為大學英語教學環節,高校應制定合理的翻譯教學大綱,編寫高質量翻譯教材,設置合理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考核標準和考核方式,提高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社會的需要決定了翻譯能力的地位,英語專業高校學生對其他領域專業知識的匱乏,提高了非英語專業高校學生的需求地位。具備良好英語翻譯能力和較高翻譯素養的非英語專業高校學生,成為目前社會緊缺的翻譯人才。高校應提高教育者和學生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重視度,全面培養高校學生聽、說、讀、寫等英語基礎能力和英語翻譯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加快英語教育發展速度,完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條件。英語專業高校學生和非英語專業高校學生,擁有不同的優勢和劣勢。為了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要,高校應注意調整教學方式,避免英語專業高校學生和非英語專業高校學生出現同質化,削弱英語專業高校學生的英語能力和非英語專業高校學生的專業能力。在當今社會,翻譯已經成為一門復雜的學科,文字形式的轉換是翻譯的主要表現形式,但不是翻譯的唯一內容。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都需要具備強大翻譯能力和優秀英語素養的人才。
[1]黃旦華.“互聯網+”背景下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7(15):53-54.
[2]金秋.基于語境理論的大學英語翻譯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