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穎斐
在政治、經濟、教育、生活日趨國際化的今天,國際化是城市與高等教育共同的趨向與選擇,一個城市的國際化程度從根本上決定著這個城市地方高校教育國際化的起平線,同時,地方高校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程度同樣也會反作用于該城市軟實力的構建和提升,對城市文化構建、創新能力提升、國際影響力擴大等方面起到深遠的影響。目前,以寧波地方高校為主要研究對象,詳細分析寧波城市國際化背景下地方高校教育國際化的實施內容和保障機制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在此基礎上提出實施意見對推動高校的教育國際化進程、助力寧波城市國際化建設具有深遠的意義。
寧波的高等教育辦學歷史相對較短,雖然部分高校已經在教育國際化道路上探索了近三十年寧波地方高校教育國際化工作始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借力城市國際化的契機,寧波地方高等教育拉開了快速國際化的序幕。
從“點”上說,2004年,我國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在寧波成立;2012年,寧波市政府與教育部簽署共建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綜合改革試驗區,成為全國首批試驗區;2016年,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合作創建的第一所供應鏈創新學院落戶寧波。這些都構成了寧波高校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亮點”。
從“面”上說,根據2017年6月,浙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發布的《2016年浙江省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年度報告》,寧波的7所高校分別進入三類高校國際化排名前10名,教育國際化總體水平名列我省前茅。
教育國際化的核心是在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利用國內和國際兩個教育市場優化配置本國的教育資源和要素,搶占世界教育的制高點,培養在國際上有競爭力的高素質人才。然而,寧波多數地方高校仍以“本土化領域”為發展重點和動力引擎,缺乏國際化視域,直接導致地方高校所培養的人才不具有在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為城市國際化提供國際性人才更無從談起。
一方面,地方高校教育國際化發展水平不均衡。以人才培養國際化為例,僅個別高校在“在校生赴國外交流比例”和“來華留學生占在校生比例”在浙江省高校中位居前列,而其他地方高校在上述人才培養國際化工作中表現較弱;另一方面,地方高校教育國際化單項表現不平衡。在甬高校在人才培養國際化的表現大多好于師資國際化和科研國際化,前一指標排行榜上可以看到在甬高校位列其中,而后兩個指標排名中難見在甬高校身影。以科研國際化為例,寧波大學的國際科研項目數為1、國際合作平臺數為1,遠低于省內高校的平均水平(如:浙江師范大學國際合作項目數為5、國際科研平臺數為1)。
經費投入對教育國際化的長期發展甚為重要,資金的不足直接導致國際教育的教學、生活設施和人員保障等方面不能適應學校教育國際化發展的需求。然而,在地方高校中,大多數院校沒有設立教育國際化專項基金,經費大多不足,經費來源基本完全依賴于學校撥款,只有少量經費來自于政府、企業和個人捐贈。
近年來,雖然寧波地方高校的教育國際化經歷了一個比較快速的增長,各項國際化指標絕對數值大幅增加,然而,由于高校國際化辦學缺乏監督機制,很多國際交流協議和項目流于紙面,在缺乏跟蹤的情況下處于非實質性實施狀態,國際化指標相對數值仍未有顯著變化。
這幾年來,寧波高等教育對外交流與合作實現了穩步快速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與部委屬高校相比較,寧波地方高校仍存在不少短板,與寧波這樣一個地方經濟發達、頗具國際化理念的城市極不相稱。為了充分發揮教育國際化的積極作用,與寧波城市國際化攜手并進、共同發展,我們還要繼續按照寧波城市國際化和教育現代化的要求,重點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大力提升寧波地方高校的教育國際化水平。
地方高校要想大力生產和推廣教育國際化產品,離不開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法規的支持。浙江省政府通過把教育國際化主要指標納入《普通高校教學工作及業績考核》、《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分類評價》考核工作、發布《浙江省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年度報告》等方式,為省內高校大力發展教育國際化提供驅動力量。然而,目前,寧波地方高校除了參與上述的考核之外,并沒有設立獨立的、體現寧波地方高校特色的教育國際化考核指標體系,因此,筆者認為,為了給寧波地方政府提供比較直接的推動因素,寧波可以通過發布教育國際化年報、開展地方高校教育國際化水平考核等行政手段,建立并完善教育國際化辦學監督機制,提高地方高校的國際化辦學意識。
無論何種產品,其質量必定是消費者所追求的,因此地方高校生產的國際化教育這一產品也應該建立與其配套的質量保障體系來保證其良性發展。對地方高校而言,建立無疑是一種理性選擇。在這一體系中,政府是中心環節,它既可以直接下設機構對地方高等教育國際化進行評估,也可以授權第三方機構完成一些常規性監督和評估工作,政府還可以根據教育評估結果作為制定地方高校教育國際化政策的依據,實現與城市國際化的良好互動。
目前,我國地方高校聯盟主要有全國地方高水平大學聯盟、應用技術大學聯盟等,以平等合作和互助互惠為基本原則,建立地方高校的協同發展平臺和機制。然而,在地方高校教育國際化進程中,不僅沒有建立類似的聯盟,而且還存在著部分高校之間的惡意競爭,反而拖累了學校教育國際化水平的提升進程。因此,我們認為,為了進一步拓展國際優質教育資源,實現國際化教育資源的共享和共創,在甬高??梢栽谡闹С窒?,簽署聯盟協議,建立起區域高校教育國際化聯盟,實現寧波地方高校的教育國際化均衡發展,提高高?;疽兀òń處煛W生、科研活動等)的國際流動。
目前,寧波地方高校辦學經費大多來自于財政撥款,與國內外同等院校相比較而言,經費來源比較單一,僅有少量經費來源于企事業單位、個人捐贈,其中來自港澳臺“寧波幫”人士的捐贈占了很大比例。
然而,對美國高校而言,捐贈是其主要的經費來源之一。在耶魯、哈佛、斯坦福等大學中,這部分來源甚至超過了學費的總額。因此,在保障地方高校財政投入的同時,還可以進一步挖掘和拓寬地方高校的國際化經費來源渠道,尤其是發揮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寧波幫”的力量,實現國際教育辦學經費渠道多元化。
[1]十九大專題報道,http://cpc.people.com.cn
[2]James M.Ferris,A Contractual Approach to Higher Education Performance:With anApplication to Australia[J],Higher Education,1992(24);
[3]Hans de Wit.,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and Europe: A Historical,Comparative and Conceptual Analysis[M],London:Green wood Press,2002;
[4]劉金鳳,城市國際化與環境質量互動關系的研究——以無錫城市國際化為例[D],2009
[5]邱延峻,大學國際化的發展模式、演進歷程與歷史經驗[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
[6]鐘偉良,呂華慶,地方高校實施教育國際化策略研究——以浙江海洋學院為例[J],管理觀察,2010(9);
[7]周勝濱,城市國際化背景下哈爾濱市外辦角色定位分析 [D],黑龍江大學,2012;
[8]陳世彩,地方高校國際化的原因及對策分析[J], 中國電力教育,2013(2);
[9]朱貞瑾,成都城市國際化進程測度研究,西南交通大學[D],2014;
[10]何衛華,黃文革,高等教育水平與城市國際化內在聯系探析[J],管理觀察,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