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偉男 鄧水秀
高職院校深化產教融合、加強校企合作,最主要的目的是通過搭建人才培養平臺,提升人才社會實踐能力,增強學生未來職業競爭力,但在校企合作視域下,高職院校借助企業平臺實現學生6S管理方面的研究并不多,本文從這一視角出發,探究高職院校開展校企合作實現學生6S管理模式的有效途徑。
6S是指SEIRI(整理)、SEITON(整頓)、SEISO(清掃)、SEIKETSU(清潔)、SHITSUKE(素養)和SECURITY(安全)六個項目,因均以S開頭,故簡稱6S管理。6S由日本企業的5S擴展而來,是現代企業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其主要作用是提高效率、保證質量,使工作環境整潔有序、保證安全[1]。將6S管理模式應用于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中,能夠實現對于學生學風和學紀的整理整頓,對于學生的思想情緒進行清掃清潔,對于學生的綜合素養進行培育提升,對于學生的安全因素實現保證保障。在校企共育人才實踐中,利用好6S管理模式實現理想的學生管理目標,高職院校必須深化校企合作,充分認識到企業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發揮的重要主體作用,并積極探索信息化、智能化的學生管理模式,進一步提升學生管理效率。
高職院校對學生實行有效管理不僅需要專業的師資隊伍,還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學輔助措施,例如,對于學生的學風管理,需要有一支嚴格的教師團隊進行日常的學風巡查和監督,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問題,端正學紀學風。在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育上,不僅需要傳授學生專業的課程理論知識,還需要給學生提供實踐鍛煉平臺,讓知識得以應用,才能有效鞏固所學,而構建與企業的人才合作關系,就是為學生創造實踐機會的有效途徑。企業的相關規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學生端正態度、嚴肅紀律,能起到有效的管理和約束作用,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帶領和指導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素養,掌握更多的為人處世技巧和工作技能本領,有助于進一步提升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效率。
當前,高職院校都在積極探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的模式與途徑。學校教育和企業培訓相結合,對于人才的管理和培養起到了雙重保障作用,并能不斷提升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綜合職業素養,這一過程還能幫助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目標的實現。國外已經有不少國家探索學生6S管理模式,也為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視域下做好學生管理工作提供了經驗借鑒和有益參考。
現階段,面對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格局,高職院校必須立足于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大局,抓學風管理是學生管理工作的重心。高職院校要高度重視學風建設工作,借助校企合作、對接融通,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滿足學習需求為切入點,通過校企雙方規范管理、嚴格要求,搭建學習平臺,努力創建有利于學生獲取專業知識、增強實踐技能和創新意識的學習環境與工作條件,為學生的學業提升和職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
同時,企業可助力學校搭建學習和就業指導平臺,優化育人機制,深入推進教學和育人工作一體化,通過班導師、項目導師強化學生的專業引領、學業指導和實踐鍛煉,為學生的學業提升和職業發展指點迷津、排憂解難,逐步提升學生對專業學習和發展的認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應用能力,讓他們切實感受到自身的努力學習不是為了別的,而是為了自己今后更好的發展,從而端正學風和態度,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掃除學生不良的學習思想和負面情緒,在高職院校學生中養成自覺學習、自主探究的良好學風[2]。
高職院校在開展校企合作的過程中,要注重合作企業能夠協同學校教育實現人才綜合素養的提升。以人才市場需求為導向,堅持“專業跟著產業走、教學跟著生產走”的辦學理念,主動服務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合作高質量的企業單位,構建校企共育人才培養平臺,借助先進企業在校企合作方面的經驗積累和資源優勢,與時俱進推動教育創新,為學校特色專業建設注入活力,校企雙方對接融通,發揮各自優勢,整合優質資源,從而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創新型、發展型、復合型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企業通過與高職院校聯合進行特色學院、特色專業、特色班級的建設,致力于為高等職業教育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推動人才培養向社會化、實用化、特色化的方向發展,是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推動地區教育發展和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高職院校在開展校企合作的實踐中,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在教育教學內容、人才培養方案等方面積極探索并不斷創新,同時企業也根據高職院校實際需求針對性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在雙創實踐基地建設、特色班級建設上給予全力支持,引導高職院校以行業需求為導向進行人才培養,進一步提升高職教育與產業人才需求度、契合度和精準度。
高職院校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聯合培訓等優勢資源,鼓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發展。校企共建的實驗實訓基地、人才培養基地、IOS培訓基地、ICT產教融合創新基地等,構建“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為高職院校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鍛煉機會,提升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3]。同時,校企合作可充分發揮在教學資源、就業服務和產品研發等方面的優勢,促進學校人才培養與職業教育的深度銜接,為更多高職院校的教育內容、教學方法和管理模式的創新注入更新的理念和動力,對于提升人才綜合素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高職院校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是首要任務、重中之重。在校企合作中,高職院校可利用現代化智能科技,啟動智慧校園的核心建設,重點開展數據中心、統一身份認證、公共門戶及教學、學生、后勤、人事、OA等應用平臺的建設,深層次提升學校信息化管理水平,利用信息化確保人才培養的安全指數[4]。高職院校要全面采集學校各類辦學數據并進行數字化,同時對數據進行有效整合與管理,并加以利用。輔導員可以通過對校園門禁數據的分析,及時搜集學生的晚歸情況,杜絕學生因為晚歸或不歸出現的安全事件;任課教師可通過觀察專業課程建設數據,宏觀了解專業的發展情況,并找出薄弱環節,及時整改;學生的繳費數據也可讓學生管理部門和輔導員了解學生家庭的經濟狀況,對貧困學生安排勤工助學,切實解決學生的后顧之憂,提倡安全至上。開展智慧校園要充分發揮信息化優勢,克服校企合作中的時空困難,協同開展人才培養工作;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固化學校人才培養模式機制,實現從規則到流程到標準的模式化建設效果,進一步保證校企合作成果的轉化與實施,使高職院校智慧校園建設由整合向協同的方向縱深發展。
另外,建設校企異地視頻互動教學平臺,通過現代視頻雙向異地互動技術,突破校企合作專業實踐教學中的場地壁壘,實現校企雙方專業實踐教學的手段多樣化。固定及移動多媒體視頻互動采集設備、臺式計算機、筆記本電腦、移動平板、智能手機等都成為校企合作專業實踐異地視頻互動教學的工具,實現課堂實時連接企業操作現場,以便開展演示教學和互動答疑。學生還可用手機等智能設備自主學習,從中探索移動互聯、校企專業實踐教學的新形式。校企異地視頻互動教學平臺能夠極大地提升雙方協同教學的水平,讓學校和企業可以隨時隨地實時聯動,雙向教研并開展活動。校企協同教學模式使校企雙方實踐教學的渠道更多,技術更新,成本更低,安全真實,快速便捷,人才培養效果進一步提升。
目前,部分高職院校正在積極開展信息化環境下校企協同綜合平臺的建設工作,最大限度地支撐并實現校企協同的機制管理、狀態跟蹤和績效評價。學校線上線下開展校企協同,組建教學團隊、確定教學目標、實施崗位分析、制定培養方案,校企雙方協同教學、共同評價。同時,借助數字化平臺實現學生實際狀態數據化,平臺采集各類校企協同運行數據,實時反映工作面貌,實現預警決策,有效提升學生學習和實踐的安全性,進一步提高合作辦學效率。
在校企合作6S管理視域下,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能夠獲得有效幫助,管理效率能夠顯著提升。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在開展校企合作中,進一步深化合作理念,合理利用資源,創新管理方式,注重學生綜合素養提升,讓今后的學生管理工作更加簡便易行、與時俱進。
[1]潘偉男,鄧水秀,舒展.導入6S管理理念構建高職院校圖書館優質服務平臺[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4,26(08):165~168.
[2]程梅,吳慧明.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模式企業化的探索——以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宿舍6S管理為例[J].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03):37-39.
[3]譚懿.在實習實訓場所推行“6S”管理模式大力培養高職學生職業素養[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12):166.
[4]趙新春.信息化時代背景下6S企業管理模式在高職學生管理方案中的研究與探索[J].電腦迷,2017(05):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