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月
美育即美感教育。是通過培養人們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從而使其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養。狹義的美育專指“藝術教育”;廣義的美育則認為美育是“美感教育”“審美教育”“審美觀和美學素養教育”等。有人認為:“真正的美育是將美學原則滲透于各科教學后形成的教育。”社會主義社會的美育是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培育學生心靈美、行為美服務的。它用現實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反映在藝術形象中的先進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活動來感染受教育者。它廣泛而深入地影響著學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它能豐富學校的文化精神生活,激起學生的情緒體驗,有助于培養高尚情操。
美育對德育、 智育、 體育都有積極的影響。美育用優美感人的藝術形象,可以幫助學生認識人們的生活、理想和斗爭,使他們受到生動的思想品德教育,促進他們的政治品質、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健康地成長。美育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認識現實,認識歷史,同時可以發展他們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還能調劑他們的生活,提高學習效果。在美育中要求整齊清潔,美化環境,也有利于健康,有助于體育的開展。因此,推進農村中小學校美育教育則必須引起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一)在農村,應試教育嚴重影響著素質教育的貫徹實施,對美育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阻礙作用。不僅大多數學生家長無法從根深蒂固的應試教育的觀念中解脫出來,對美育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毫無認識,而且更為令人擔憂的是,部分農村一線教育者也對于美育的價值、地位與作用認識模糊,形成了教育實踐環節上的滯后,影響了美育在教育活動中全面而有效地展開。
(二)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農村中小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使得美育教育名存實亡。在西部地區,讀書升學是廣大家庭對孩子寄予的最大希望,希望孩子能通過升學走出大山,改變命運。在升學率的重壓下,學校以追求升學率為辦學的主要目的,把與中考、高考緊密相關的科目稱之為主科,升學不考但需會考的科目稱之為副科,音樂、美術、體育則被稱為“小三門”。所以,本來是學校實施美育的重要手段的藝術教育科目,成為最薄弱的環節,美育課程在學校教學中得不到保證。主要表現在缺少必要的設備和師資,導致不少中小學的音樂、美術課完全是一種擺設。由于領導、教師、學生和家長都不重視,沒有課程開展的條件,即使有相關專業的教師也沒有把課上好的積極性和動力。盡管強調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但是,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對學校教學質量的認可還是看學校的升學率。從而嚴重地制約了農村中小學美育的有效開展和實施。
(一)轉變和更新思想教育觀念。要想改變當前的這種美育教育狀況,就需要轉變教育觀念,大力倡導新的美育教育理念。清除“主科”與“副科”的意識,真正把農村的美育教育工作扎實、有序地開展起來,把快樂和美的享受還給孩子們,讓每一個孩子都擁有接受美的教育的權力。
(二)加強農村美育師資隊伍建設。農村美育教師是農村美育教育的唯一主體,承擔著農村中小學生的美育重任。關注農村中小學美育教師的生存和生活,是確保農村中小學美育發展的關鍵。因此,相關部門要加強對農村師資的培訓和后續教育,通過各種辦法鼓勵廣大中青年美育教師進行知識和教學方法的更新,在時間與經費方面為廣大美育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美育專業進修和學習創造有利條件;有步驟地逐漸更新師資隊伍;采取積極措施穩定美育師資隊伍,提高美育教師的社會地位,真正從內心重視美育教育,給相關教師在職稱、晉級、專業教學、社會環境等方面以足夠的重視,這樣才能從根本上穩定美育教師的教學工作。使得美育教師積極正視自我,自尊自愛,不自暴自棄,敢于肩負歷史的責任和履行教師職責,立足課堂堅守自己的美育陣地。因地制宜,改革教學方法,積極改善辦學條件;根據農村學校實際,充分利用農村豐富的自然美和藝術源泉,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開展美育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美育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
(三)提高美育教育在學校的地位。美育是學校教育一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把美育正式列入國家的教育方針,將美育提到了與德育、智育、體育同等的位置,進一步明確了美育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肯定了審美素養、藝術素質是任何一個現代人都不可缺少的素質之一,這對于學校美育工作的落實和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四)改善農村中小學校美育教育環境。校園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有著潛移默化懂得影響,可以說,和諧美好的校園環境是一種無聲的浸入學生心靈的美育。我們應當深刻認識校園環境對學生的影響、熏陶,建設美化校園環境,充分發揮其潛在的美育功能。
1.在原有的基礎上合理布局校園設施,通過綠化、凈化、美化校園環境,努力烘托一種清新、優雅、文化氛圍及其濃厚的氛圍。要讓每一面墻會說話,真正讓學校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生活的家。
2.開展室內文化建設評比活動,布置好教室的墻壁、黑板。
3.建設好信息技術硬件、軟件,督促教師充分運用好網絡教書育人。
4.有組織的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美育活動,依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專長,建立課外美育興趣活動小組,培養、發展學生的特長,深化、延伸課內學習。在課外活動小組的天地里,學生從興趣、愛好出發,會投入極大的熱情,自覺地,努力地感受美、認識美、表現美、創造美,愛好、專長都會得到培養、提高和發展。
5.充分利用社會美育,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審美觀。采取一系列措施辦法,統籌社會各種力量,針對不同的人群特點,從社會美、藝術美、科學美、生活美等各個角度加深人們對美的理解,使愛美、尚美的觀念真正融入到人們的精神層面。愛美所以育美,這樣才能從根本意義把美育重視起來。例如,本地媒體部門可以深入挖掘相關文化資源制作科普片;根據傳統節慶,文化部門聯合舉辦親民性強的活動展覽等。
(五)將美育教育滲透到各學科之中。學科之間是相互貫通的,要發動各科教師真正了解美育的涵義,努力以自己美好的形象、優美的語言打造美妙課堂,要用知識的嚴密美、結構美、深邃美來感染和陶冶學生,鼓勵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斷發現美的素材,積累美的資源,為學生打造良好的審美情趣、積累審美經驗。從而達到對美育教育充滿信心,并能很好的付諸實施。
(六)發揮美育育人功能。通過開展美育,使學生在發現美、欣賞美、表現美的同時,以美養德、以美啟智、以美健體,從而樹立美的思想,發展美的品格,培養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提高人生境界和生命質量,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總之,推進農村中小學的美育教育,要以學生的發展為基礎,學校的辦學理念為平臺,因地制宜,充分開發和有效利用自身資源和潛力,有聲有色地開展好美育教育,培養出新一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2]趙淑華.新編美學基礎教程[M].中國時政經濟出版社,2004.
[3]聶振斌.大眾文化與審美教育.中西交流對話中的審美與藝術教育 [M].山東大學出版社,2003.
[4]葉朗.現代美學體系[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5]劉巖.美育[M].人民軍醫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