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義清
(安慶市長江河道管理局二分局,安徽 安慶 246003)
長江河道自古以來就是黃金河道,其不僅能夠用于航道通行更主要是河道所帶來的充沛水量為農業種植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形成了長江流域特有的“魚米之鄉”。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由于經濟發展的需要致使大量的生活、工業廢水排入到河道中,河道的生態環境遭到了極大的破壞。積極做好河道治理工作應當在做好各項水利設施建設的基礎上積極引入生態治理與修復的理念,最大限度的確保河道治理能夠發揮出良好的效果。
河道治理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工程,在河道治理的過程中涉及水利工程建設、航道疏通、泥沙治理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等一系列工程,長期以來由于長江河道水流較大,使得沿岸區域成為農業種植的好地方,但是水量過大時也容易爆發水患。為了能夠使得長江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在以往長江河道治理的過程中通過重點建設水利工程解決了長江河道的防洪和通行能力問題,而忽視了對于長江河道生態建設的修復與治理,并給河道治理帶了一系列較為嚴重的問題:(1)河道渠化及坡面硬化嚴重。河道治理過程中從減少工程量、節約耕地的角度出發,通過對河道采取截彎取直的方式,使得河道斷面形態呈現出單一性和簡單化特征,同時在施工中河道兩岸所使用的防滲水材料不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長,從而破壞了水生生物繁衍、棲息的生態鏈。此外,河道治理工程中所興建的水利工程將使得原河流的水流速度加快,從而使得河道兩岸的保水、滯水能力大幅下降;(2)河道治理中所興建的水庫、水閘、水壩等水利工程將導致河流中河水流動的連續性遭到一定的破壞,利用水利工程所具有的泄洪模式,可以對河道流水量進行調節改變了以往河道流量自然豐枯的現象,從而使得河流流水呈現出均一化的特點,不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長和繁衍。河流流水均一化的特點及水庫流水滯留的特性容易引起庫區水體的富營養化。此外,水利工程中堤壩的存在也將破壞河流與陸地之間的聯系,造成堤防外地下水埋深下降,地下水水質惡化、植被蓋度分化等,不利于河道兩岸生態的恢復與發展;(3)河道水體污染。在以往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長江河道流域中由于兩岸非法排放生產、生活污水致使河道的水體遭到了極大污染,受污染的水體無法用于灌溉且不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長和繁衍,導致河道生態鏈遭到破壞且水受到污染后還將使得河道及周邊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在河道治理中應當結合河道中不同河段的特點合理的選用河道治理方法與材料,利用植物技術完成對于河道兩岸水利工程的護灘與固堤,通過在防洪堤外迎水面的灘涂地種植以水杉、水松等植物為主體的植被群,在河道縱橫面處人為的形成植被防護帶,依靠植被根系對周邊土壤的固化作用,來降低水流對于水利工程的沖刷影響,保護水利堤壩的安全。
河道治理是河道生態修復與治理的重要舉措,在這一過程中應當結合河道周邊的具體情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完成對于河道的生態修復與恢復。在河道治理中對于天然河道應盡量不對其進行大幅度的改變,尤其是對河道進行截曲取直時更是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需要進行詳細的論證研究以確保其不會引起生態災難。在河道治理過程中對于河道形態的修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要確保河道具有良好的連續性,在完成了對于河道連續性的構建后可以沿河道沿岸進行植石,沿岸所植石塊能夠減緩沿岸河水流速,從而使得水生生物能夠借助所植石塊進行繁衍棲息,恢復河道生物多樣性。在河道治理中尤其是各種水利工程的建設中需要將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理念更多地引入并應用其中,從而確保河道治理后能夠在河道周邊形成更多的生態保護區。
河道治理過程中需要對河床斷面進行整理與修復,在河道治理修復中對于局部河道可以采用復式斷面的形式,以河道寬度為基準按照一定的寬度標準對河道進行層級劃分,河道中的上部護坡和平臺的過流頻率較小,通過植入植被的方式來形成形態多樣的河道斷面用以營造更好的生態棲息地。
河道治理過程中的生態修復與質量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濕地作為河道治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能夠對河道中的水利設施形成良好的保護,同時濕地的存在還能夠形成良好的生態棲息地。利用河岸帶的生物重建技術和河岸的緩沖帶技術可以種植一定規模的植被,這是在生物恢復和重建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生物重建所形成的植被有助于提高河道周邊的生態性。在河道周邊生態修復與建設中可以利用水利工程對水流進行調度,使其向生態退化區輸水,用以恢復上述區域的生態多樣性,并注意溝通江河與湖泊之間的水道,對于中小河流要充分的利用與引導通過開鑿新河道、引流河水的方式激活周邊區域內的生態水系,用以完成對于河流生態系統的修復。
河道治理過程中河道水體的質量與改善是其中極為重要的內容之一,同時也是生態修復與改善的重要環節。河道水體的主要污染源來自于生活、工業廢水的肆意排放,致使水體受到污染。在河道治理中應當對肆意排放的污水源頭進行治理,控制好污染的源頭,同時輔助以河道清淤的舉措用以恢復河道水面的清潔,采取雨污分流排水的方式減少污水的直接排放。在河道治理過程中做好水體中各類植被的恢復與建設,用植被來吸收水體中的有害物質,著力恢復河道中的生態平衡與物種多樣性。并注意做好河道中各類水利工程的建設,以水利工程來調度河道中的水體,使得新水可以源源不斷地進入河道中,并利用水流落差、流速以及流量來將河道中的污染物或是雜物等沖走,完善生態圈建設。
河道治理是河道建設中的重要一環,河道治理將被賦予新的使命,不僅需要做好各類水利工程的建設,還應注意做好河道生態的修復與恢復,恢復河道的生態功能。本文在分析河道治理特性的基礎上對如何做好河道生態建設與修復進行了分析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