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平,趙 峰
(南京市園林規劃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江蘇 南京 210013)
2016年6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關于進一步推行工程總承包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優先采用工程總承包的模式,其中EPC模式,因其能充分發揮設計主導地位、有利于實施施工統籌、掌控項目成本、進度和質量等優勢,在城市建設中被廣泛使用。2018年3月,江蘇省建設工程招投標辦公室正式印發了《江蘇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工程總承包招標投標導則》的通知,明確了具體的導則內容和評標辦法。
2018年5月,在新的評標辦法出臺之際,筆者參加了南京市龍蟠中路道路綜合整治綠化工程總承包的投標。現針對建設過程中設計、采購、施工銜接等階段工作加以總結,以期對設計院后續的設計、管理等提供一定的指導和借鑒作用。
Design是設計師有目標有計劃的進行技術性的創意活動,以藝術性的創作為主;Engineering常應用于工程學范疇,用科學技術指導工程的建設,讓工程具有科學性、可實施性和可持續性。風景園林就是一門用藝術的手段,處理人、建筑與環境之間復雜關系的學科,在這個領域Design與Engineering得到了完美的結合。
道路空間景觀設計是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徑,是彰顯城市文化特征的線性景觀空間。項目前期運用風景園林的造景手法,融合城市文化、功能等要素進行綜合分析,并借助具有生命力的植物材料,通過對其形態、色彩、花期、生態習性、文化寓意等綜合運用,來展示城市的形象風貌;項目中后期通過科學分析場地、植物習性、土壤氣候等因素,將方案深化成詳實科學的施工圖,進而指導施工,完成工程建設。
龍蟠中路道路綜合整治綠化工程EPC項目,北起北京東路,南至應天大街,長約6 km,綠化面積約49000 km2。主要包含道路中分帶、側分帶、人行道等。
項目對市內城市快速路道路景觀特色進行總結,并對龍蟠中路現狀綠化進行分析,希望借此改善現狀空間郁閉、安全視距受限、空間缺乏特色、道路景觀整體性差等問題。
南京自古就有龍蟠虎踞金陵郡的記載,龍蟠路東倚紫金山,南下穿過古城,連接南部新城;項目以“龍章鳳彩、紫氣東來”為理念,通過疊翠流金、花團錦簇的設計策略,展現六月紅花、十月金葉、花葉相融、五彩斑斕的四季景觀空間特征,展古城龍蟠之儀,納吉瑞祥和之氣,彰顯社會和諧、人民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項目依托道路線性空間,構建一脈五點的空間結構。通過景觀整合,突出空間特色。
一脈:整合側分帶、中分帶、人行道形成貫穿南北的金色長鏈。側分帶以六月開花的香花紅葉紫薇、中分帶以秋色葉鄉土樹種烏桕為骨干植物,突出六月紅花、十月金葉的夏秋兩季景觀;與中分帶保留的桂花組團、人行道香樟一起,形成疊翠流金的景觀特色。
五點:道路與城市主次干道相交形成的5個重要節點。五點設計以花團錦簇、五彩斑斕為目標,根據相交城市道路的空間特色,在滿足交通安全的前提下,以四季特色植物造景,突出空間印象,五大節點猶如鑲嵌在金色長鏈上的五彩斑斕的明珠。北京東路:粉白黛綠,延續古雞鳴寺櫻花落英繽紛的空間特征;珠江路:飛紅流丹,在現狀蒼翠的雪松背景下,搭配秋紅葉中山紅,凸顯色彩濃郁、簡潔雋朗的秋紅葉主題;中山東路:姹紫嫣紅,以南京市花梅花為主景,在古城主干道節點突出門戶形象特征;瑞金路:勻紅點金,以現狀枇杷、春花海棠為主景,凸顯四季花果景觀;白下路:露紅煙紫,以花期長且繁茂的紫薇作為節點的收尾,回歸道路空間主題。道路節點設計以開敞的草坪形成安全通透的前景界面,以主景植物突出空間特征,增加道路的可識別性,同時將市民審美與藝術空間營造相結合,力求做到雅俗共賞、意趣相融。
此次工程是以設計為主導的總承包項目,區別于傳統模式,設計師在方案確定后的施工圖及施工階段,通過對采購、施工流程的認知,能進一步優化設計方案、為整個建設工程提供高效的服務。
本項目因現場存量苗木較多,對現狀苗木保留、移植、利用是施工前期的重點,此項工作具有有效控制工程造價、提高生態效應、確保方案落地的重要作用。主要針對場地內長勢優秀、樹形優美的大喬木進行原位保護保留,構建道路空間景觀骨架;對與場地節點空間與主題相吻合的優勢小喬木進行場地內移植,節約工程造價;對基地內長勢良好且可做基調背景的常綠小喬,進行場地內就近移植,遮擋市政設施;對中分帶隧道兩側長勢較好的灌木帶進行保留修補,確保近期景觀效果。
針對傳統建設先設計后施工,造成的設計和市場供給脫節的矛盾;本項目從苗源分布、苗源的適應性、苗木的品相、規格、市場供給量進行統籌分析,確定適合本項目特點且適應性較強的植物材料。
4.2.1 中分帶喬木的選擇
依據方案和道路空間特性,為增強景觀空間的整體性和連續性,以烏桕為主干喬木的中分帶,需克服烏桕本身姿態自然、造型飄逸的特點,在規格的控制上,遵循定高、定冠、干徑設置區間的做法,要求同一組團內的苗木盡量保持規格一致,在苗圃通過編號確定組團,并標識冠型方向,保證組合后的景觀。
4.2.2 灌木的選擇
在滿足方案色彩要求的前提下,對市場植物的生長情況做充分了解,確定苗源是否能滿足栽植高度的要求。對高架橋外側、隧道中分帶內灌木帶進行分析,以金色葉的黃金枸骨為主要品種,突出金色長鏈的效果;施工圖設計綜合分析黃金枸骨的市場苗源狀況、生長周期和建設完成后的即時效果,在保留現狀和替換新品種之間,做出最經濟且實效的施工圖設計。
4.2.3 地被花卉的選擇
道路空間地被花卉的種植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依據其生長特性,重點考慮生長周期與觀賞的需要。施工圖設計時需統籌考慮施工和養護后續更換的品種。
4.2.4 優化施工圖設計
詳盡完整的施工圖設計是指導施工最重要的途徑,施工圖的設計以方案為依據,整合可利用植物材料,在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對方案進行深化完成。
施工說明:用科學精準的文字詮釋方案設計意圖和施工各方面要求,便于施工和監理對項目的把控。苗木表:采用多梯度、多維度規格進行控制,同時對苗木在進場修剪后的高度、冠幅等需進行詳細的把控,確保在苗木采購及進場施工初期環節保證方案實施的即時效果。圖紙設計:對重要節點、主要標段采用放大詳圖的方式,利于施工人員更好的理解設計意圖。配套專業:給排水澆灌設計,需結合施工過程中的養護一并考慮澆灌、噴灌設計,對高溫炎熱天氣種植大樹需設計高空微噴,增加空氣濕度,確保大樹的成活;對灌木、地被花卉等不同類型的植物帶需設置不同的噴灌系統。
4.2.4 全過程現場服務
工程施工期間需對施工過程進行全程跟蹤,針對場地條件變化發生的設計變更、重要節點的施工指導,需進行積極高效的回應,提高效率。
本項目依托快速路進行建造,主要針對隧道反梁凸起、局部覆土厚度不夠、隧道頂板反梁內無排水設施等問題,采用多方案論證的方法,方案確定后,及時進行施工圖變更和補充。設計全程參與施工建設過程,掌握每天的施工進度,對施工過程中發現與景觀要求不符合的區域,提醒施工及時整改;對重要節點的放線定位,配合施工項目負責人進行現場模擬推敲,確保最佳效果。
本文以道路綠化EPC工程為例,分析了單項綠化,以植物材料彰顯城市文化和園林技藝,發揮設計在整個工程建設過程中的主導作用,有效地實現建設項目的進度、成本和質量控制,提高工程項目建設的效率,為設計院工作中優化項目管理、整合社會資源、開拓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