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禮
(云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營林分院,云南 昆明 650021)
林業生態工程是一項艱巨又具有重要意義的工程項目,而在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中也出現過許多問題。資金投入不足、補助標準低,對林業生態工程的認識不夠準確,對工程建設的長期性、艱巨性缺乏思想準備,導致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工作基礎不扎實。這些都是較為突出且實際存在的問題,因此要加強對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認識度,建立更好的實施方案和具體辦法,保證林業生態工程的順利展開,為人們的生態環境做出重要貢獻。
林業具有造林和濕地保護的功能,但如今國家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之下,各個城市的工業發展和對樹木的砍伐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導致大氣污染、臭氧層破壞、噪聲污染,嚴重甚至造成荒漠化擴大、水土流失、土地退化、水資源危機。人們對于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也越來越強烈。而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良好的調整和優化了生態林業的經濟產業結構,一方面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育苗的水平,加速林業生產的速度。另一方面將林業產品合理、科學的導向市場,不但增強了林業產品的水平,也實現了生態林業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從而人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得到了重要保障。
目前受到工業污染、人類砍伐、城市化建設的推進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森林面積已經大幅度減少。就森林砍伐這方面來講,森林生長的速度已經遠遠跟不上人類采伐的量,面對這樣的情況繼續放任不管,國家的生態林業資源終究會被消耗殆盡。因此,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也是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高度強調國家經濟的發展必須要在保護生態環境的條件下進行,生態經濟是物質文明建設的基礎,保護資源并且科學、合理地循環利用資源保障是國家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穩定性的根本原則,只有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狀態,才能實現國家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林業生態建設,是整體生態建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是森林系統是整個生態系統中最重要的環節,通過連接水源和大氣對生物層進行保護,為物種提供更多的可生存空間,可以為人類的發展提供可開采的能源。與此同時,當今社會的經濟發展離不開林木資源的開采,森林地區中所隱藏的礦物資源和石油資源,也是我們所關注的重點。如果不對森林系統和林木系統進行重視和保護,極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和沙塵暴,進一步加速我國的資源短缺現象,從而為我國的社會發展帶來不可逆的負面影響。
退耕還林,通過大規模的宣傳和廣泛的農戶動員讓基層的農戶參與到生態環境的規劃和園林的種植工程當中,將生態環保的意識深入到民間,讓基層人民有了林木恢復和生態恢復的基本意識。我國的林業生態保護和林業生態建設內容主要是退耕還林工作和生態系統,生物物種的恢復工作。退耕還林工作能夠實現林業工程的范圍拓展和力度強化。退耕還林,通過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因環境之一的實踐思想對每一個片區的林木情況都進行了實地的調研和考察,從而制定出適合于當地發展和當地恢復的林木種植工程,從而在最大的程度上,減少沙塵暴的發生和水土資源的流失、鞏固了我國的資源保護和生態建設工作。
生態平衡和物種平衡都是維持環境穩定和環保環境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國在推動生態建設的同時也通過林業建設恢復生物物種的多樣性和可持續性。我們國家通過林業建設來珍惜鳥類,珍惜林類生物。物種的豐富性也反作用于林業系統當中,通過有效的林業反饋系統和森林反饋系統激活生態環境的生命力,從而增強環境的生命持久力和平衡維護能力。改革開放至今我國通過退耕還林和物種的豐富。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當地的鳥類和生物物種,促進了生態的平衡和有效資源的整合,循環實現了可持續發展和資源保護的社會建設目標,從而為后代子孫提供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和可利用的資源。
隨著我國的發展和進步,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工作已經成為了當今我國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我國在發展初期由于國家的需要和社會材料的缺乏對林木和生態造成巨大的破壞。因此,把林木生態建設工作,作為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重點內容,不僅可以緩解我國的資源壓力和社會發展壓力也能夠為后世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從而實現當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
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管理制度的好壞能直接影響到工程的效率和質量,建立起合理、科學、更加清晰和精細的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管理制度,不僅可以將工作有效的開展起來,責任到人的管理模式,對人員的分工、調配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將工作中每個細小的項目細分到每個人的頭上,讓工作人員把它當成自己的任務去完成,有助于提高人員的責任意識,對完成的工作任務也具有成就感。以清楚明了的分工來提升管理水平,對工程的每一個細節切實做到精致準確,因此,實行責任制分擔,不僅可以提高人員的積極性、責任感,還能提高相關人員的執行力,對林業生態工程的建設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力量。
樹苗的成活率一直是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中一個比較頭疼的問題,由于相關工作人員工作經驗不夠豐富、選取的地質不好、氣候條件不良等種種因素,導致樹苗的成活率較低,阻礙了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效率和質量。因此,應加大對其研究的力度,充分參考樹苗成活率較高地區的地質條件和氣候條件,在進行造林時要對這些因素進行充分考慮,根據實際情況,選取有助于幼苗生長的地質、氣候和時間,并且要向培育樹木經驗較為豐富的團隊進行學習和請教,不斷對造林方法進行完善和提高,團隊之間應當將成果的經驗相互分享,對失敗的先例進行認真總結,從而讓自身的技藝得到提高,大大提升樹苗成活率,為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為了保障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質量,封山育林就是最直接的方法。定期封山,是為了禁止讓人們進入山林進行采伐、放牧、墾荒等破壞山林的活動。在山體各個地方都放置警示牌,以此來告誡人們禁止進入山林,保證樹林能穩定快速發育成型。相關部門要對附近的住戶們進行集中教育,讓他們樹立起保護山林的意識,從而真正做到自覺遵守各項要求,對違規者實施懲罰機制。懲罰制度可分為罰款或勞動懲罰,只有得到人們的支持和幫助,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質量才會得到提高。
林業生態工程的建設能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為國家提供可持續發展的自然資源,也保障了社會經濟收益的穩定性,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們的經濟水平。總的來說,在林業生態工程的建設中還要不斷去深入探討,及時發現其存在的問題,并第一時間采取相應的措施方法,保證工程的效率性,要具備一定的大局觀念,根據時代發展的特性,根據不同的形式采取良好的應對措施,才能讓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發展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