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藝
(青海省海東市互助縣實驗林場,青海 海東 810599)
我國林業經濟的主要對象是森林資源,森林與氣候之間有著很多直接的關聯,氣候通過對森林產生影響,從而對林業經濟造成影響。筆者將結合原有文獻,以松江河林業為研究對象,對林業經濟與氣候因素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深入研究。
環境是決定物質良好生長的基礎,同樣適宜的氣候是森林良性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林業經濟良好發展的基礎。氣候方面的溫度、濕度、降水量等因素,對于樹木的生長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根據樹木生長規律,當一年中最熱月份的平均溫度低于10 ℃時,樹木將無法生存[1]。
松江河流域位于長白山地區,屬于中溫帶,該地區的溫度較低,年平均熱量較低,在全國范圍內,屬于熱量偏低的地區,每年的無霜日在90~180 d之間,0 ℃以上積溫全年僅才3000 ℃左右。但該地區夏季氣溫相對較高,冬季時間較長,從整體上來看,氣候相對嚴寒,春秋季節區分不明顯,年降水量在800 mm左右,并呈現自東到西逐漸遞減的趨勢,太陽輻射量為每年5000 MJ左右,相比于相同緯度的地區,松江河的太陽輻射量較少,而且呈現著南北、東西方向的遞減趨勢。由于松江河流域屬于山地地形,農作物不適合在這樣的環境下生長,因此,林業經濟成為該地區的主要發展方向,林業收入成為當地居民的主要經濟來源。除此之外,由于松江河流域的特殊氣候,導致該地區只能種植針葉林這類能夠抵抗嚴寒的樹木,例如:落葉松、紅松等。
根據上述松江河流域的氣候狀況,筆者認為,該環境仍然適合森林的種植和生長,其特殊的氣候決定了農作物無法在惡劣的環境下得到生長,因此,除了積極的發展林業經濟,目前還沒有找到迅速發展其他經濟的辦法。
當前,松江河流域的林區,現共計經營面積16萬hm2,有林地面積達到了148.4萬hm2,森林覆蓋率得到了9成以上,活木總蓄積2,132萬m3。松江河林區的木材加工產業是林區主要的經濟來源,也是整個林業經濟比重最大的一個行業。雖然木材加工產業在我國林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已經經歷了數十年的發展,但加工后的產品價值仍然無法得到提升[2]。我國林業經濟所生產出的人造板產品屬于一種初級產品,需要代工廠進行二次加工,對于木材的利用率也不高,時常會出現木材的浪費,這些都是林業經濟效益不高的原因,這既是當前林業經濟存在的問題,也是經濟發展的新機遇。在接下來的林業經濟發展中,相關企業要不斷的對加工技藝進行提升,不斷提高產品的質量,豐富產品的種類,進行分層次的加工,積極的向木雕工藝品等高端產業進行轉型,深挖木材加工行業的潛力。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在不斷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利用假期去林區等自然景觀去享受大自然的清新,以放松長期工作、學習的緊張心情。松江河林區屬于中溫帶氣候,有著數千種的植物種類,具備很高的觀賞價值,且其氣候不是過于寒冷,形成了人們放飛自我的高山花園。每到春夏兩季,百花齊放,競相爭艷,美景好不勝收,還有著許多的漂流景觀、松林美景等。而且,即使在冬季,其雪景也是巍巍壯觀,十分吸引人們的眼球,但就當前的林區發展來說,過分的將發展方向放在了木材加工產業,沒有注重對旅游方面的開發,導致沒有充分發揮出林業的經濟效益。
在今后林區的發展中,林區負責人要科學、合理的對林區進行規劃,開放一部分景區供人們旅游、欣賞,形成特色的旅游產業,促進林業經濟的多方面發展。在進行發展的過程中,林區一定要注重發展與生態并存的發展原則,積極對林區的生態環境進行保護,避免過度開發而導致生態環境的惡劣。
松江河林區的氣候環境不能稱之為舒適,但也無法稱其為惡劣,而這樣的氣候環境,適合大力發展種植、養殖業。由于林業經濟效益低下,林業經濟若想實現經濟效益的提升,必定要發展周邊產業對其經濟進行擴充,實現對林地的充分利用。這不僅有利于增加林業收益,也能夠推進林下資源的利用。當前,我國很多林區都在積極地進行林業經濟的發展,不斷的開展林地產業,通過對林區內實行自主創業、經營的策略,改變了傳統單一的經濟發展模式,越來越多的林區居民擺脫了單一經濟發展方向的限制,通過種植天麻、木耳以及養殖家禽等方式,豐富了林業經濟的內容,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3]。
當前,松江河林區的種子含油量較高,而且含油量種子的樹種繁多,這也為接下來一段時間的林業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隨著林下經濟、種植養殖等新興林業經濟內容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將目光投到了生物能源發展方面上來。
每年,松江河林區都會剩余大量的枝椏,這些枝椏就是發展生物能源的基礎,也是發展核心,這類產業屬于一種綠色產業,能夠實現可循環利用,也符合國家當前低碳環保的發展理念。林區若想發展生物能源產業,要不斷的對能源林地進行建設,為進行生物能源的開采提供大量的原材料,林區要切實落實材料的供應工作,應盡量避免供不應求的情況出現。除此之外,要對生物能源進行高效的轉化和綜合的利用,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林區是不可能單獨實現的,要聯合其他部門、其他企業進行緊密的合作,才能真正促進該產業的發展,從而提升林業的經濟發展。
林業經濟對其后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消極影響,另一方面是積極影響。消極方面是,隨著林業經濟的不斷發展,對樹木資源進行了大量的砍伐,而沒有做好森林的培育工作,使氧氣含量不斷減少、風沙天氣不斷出現,造成了嚴重的自然災害,且土地沙漠化程度十分嚴重。積極影響是,隨著林業經濟的不斷發展,相關單位對于林業經濟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強,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也得到提升,有計劃地進行開采、種植工作,實現了資源的更新換代,保持了很好的生態系統[4]。
文章通過松江河的實例,對林業經濟發展與氣候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了研究,提出了林業經濟發展的新方向,希望能夠為林業經濟的長遠健康發展和我國生態環境的保護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