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敘兵
(安徽省滁州市皇甫山國有林場,安徽 滁州 239070)
油桐(Verniciafordii Airy Show)屬大戟科油桐屬落葉喬木, 是木本油料樹種,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其枝、干、葉、種子均有不同用途,油桐種子經過壓榨所生產的桐油則是極為重要的工業用油,也是我國出口油料物資之一。桐油是一種優良的干性油,具有干燥快、有光澤、耐堿、 防水、防腐、防銹、不導電等特性,是重要的工業用油。廣泛用于制漆、塑料、電器、人造橡膠、人造皮革、人造汽油、油墨等制造業。其木材及枝椏材能當作食用菌的栽培原料,樹枝和樹皮含有鞣質,可提取栲膠,果殼可制成活性炭,桐子榨油后剩下的桐餅等剩余物是肥效很高的優質有機肥,油桐老葉片搗爛后浸泡的水溶液可防治地下害蟲。
滁州市皇甫山國有林場始建于1952年,位于安徽省東部的滁州西北48 km處,地處東經117°58′~118°03′,北緯32°17′~32°25′之間,總面積3520.47 hm2。皇甫山為淮陰山山脈向東延伸的余脈,最高海拔為399.2 m,。巖石成分復雜,主要有千枚巖、片麻巖、角斑巖組成。pH值5.5~6.5,土壤為黃棕壤,土層厚度為0.3~1.0 m。山谷坡地較厚,丘頂較薄。林場地處亞熱帶北緣,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3 ℃,極端最低溫度-19.0 ℃,極端最高溫度41.2 ℃,年均降水量1060 mm,年平均相對濕度80%~85%。年平均無霜期210~230 d。
滁州市皇甫山國有林場立地條件適宜油桐生長,也是安徽省油桐主產區之一,自20世紀70年代起大力發展油桐木本油料林,早期主要品種為珠龍油桐、80年代初期又引入三年桐、五年桐2個品種,其中珠龍油桐為本地優良種,耐極端低溫。高峰期栽植面積達10000畝,年平均可采收桐子200 t,產桐油20 t。成為林場當時主要經濟收入,到1995年,由于種種原因,導致油桐林逐年遞增式減少。2018年,該場僅存油桐純林120畝,其他林分內仍然有零星散生油桐保存。據調查,現滁州市僅有皇甫山林場保存有完好的油桐種質資源,滁州市其他地方基本沒有成片油桐純林。油桐在皇甫山國有林場內生物學特性表現良好,穩產高產,為優良木本油料樹種,但現狀不容樂觀,亟待保護與發展。
(1)桐油價格與銷售。首先,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化工業的不斷進步與發展,質優價廉的桐油替代產品紛紛上市,桐油市場呈現疲軟,市場需求逐年萎縮,價格也隨之大幅下降,僅有3000元/t,經濟效益低下,無利可圖。其次,由于林場經濟效益差,無法購置先進工藝設備生產,桐油品質不能適應市場需求,銷售困難。
(2)成本居高不下。皇甫山林場地處江淮丘陵地區,部分山場交通不便。 油桐林從撫育管理、施肥、病蟲害防治直至果實采收需要大量勞動力投入,機械化程度低,每畝需投工5~7個,導致成本居高不下,林場無法正常經營。
(3)政府支持力度不夠。2016年安徽省國有林場改革之前,滁州市皇甫山國有林場一直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政府沒有扶持政策和科研經費投入,林場為了生存和發展,放棄了高產低效的油桐經濟林,把大部分油桐林改造為用材林和林圃兩用林,導致油桐面積急劇減少,剩余油桐林也處于自生自滅狀態,形勢十分嚴峻。
在當今國際石化能源日趨緊張和國家重視發展新型生物質能源的大戰略布局下,油桐作為栽培容易、適應性強、種子易貯藏、含油率高、可直接利用轉化的優質燃料用油的木本油料樹種是國家能源戰略需求。
替代桐油產品的一些化工產品(如人工油漆)為化合物,會給環境造成污染和對人體健康帶來危害,在人們對天然無公害、無污染環保產品需求越來越苛刻的現代社會背景下,桐油作為綠色環保產品,其需求量和價格也會逐步提高。
安徽省改革后的國有林場已從木材生產為主轉變為生態保護為主,油桐作為滁州市皇甫山國有林場原產區,特別是地方特有品種珠龍油桐原產地,保護和發展儲備好油桐種質資源,既是國家能源戰略布局的需要,也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需要。
國有林場在保護好油桐種質資源、維護生態的前提下,利用好油桐資源,隨著全國油桐相關學科科研水平的提高和桐油深加工技術不斷進步,將油桐產業進一步完善,擴大造林面積,完善管理水平,提升產品質量,提高經濟效益。
根據皇甫山國有林場油桐產業現狀編制油桐產業保護與發展利用規劃,積極爭取政府扶持和科研投入力度,對現有油桐品種進行優化篩選培育保護。同時還需要加強油桐資源的研究力度,增強對油桐的科研力度的不斷投入。政府可以建立專門的油桐良種的收集資源庫和良種繁育的基地,對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在良種選擇環節、豐產栽培環節、病蟲害防治環節、修枝整形環節、矮化早熟環節以及復合經營環節等進行全面培訓,提高項目管理和技術人員的整體水平,推動油桐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現有林分培育。首先清理雜灌、清除非目的樹種,伐去感染病蟲害嚴重的油桐樹,對保留木采取墾撫、施肥、修枝整形等復壯、選優工作,保證現有油桐林分性狀穩定。
選擇優樹,采用良種。首先對林場內現有林分和散生的優勢木進行調查登記,并進行統一編號,連續3年內統計其生長量,病蟲害感染率,結果量,座果率,果實大小來確定篩選母樹。種子來源必須是母樹中上部枝條果實,每年10~11月份采收,陰藏后脫去果皮,沙藏處理。
4.2.1 育苗
油桐種粒大,每畝播種50~60 kg。可冬播,也可春播。選向陽、排水良好的肥沃沙土圃地,深耕施肥,細致整地。 3~4月在整好的圃地上按行距20~30 cm、株距10~l5 cm點播,覆土3~4 cm,播后約1個月左右發芽出土。苗期及時除草、松土。幼苗長出3~4片真葉時,應及時移苗和補苗,并澆透水施肥,在幼苗長出5—7片真葉時,初次追肥氮肥濃度為0.5%,每畝施肥3 kg,以后根據苗木生長情況施肥,最好在下午3點以后進行,春季注意防止因積水造成苗木爛根。當年苗高可達80~120 cm,地徑1.2 cm,每畝產苗1.6~2萬株,即可出圃造林。
4.2.2 造林地選擇
為了便于管理,降低成本,造林地盡量選擇在交通便利,地勢平緩、坡度10°以下,土層深厚、陽坡或半陰坡的采伐跡地內,采伐盡量要求逐年集中成片,形成規模。
4.2.3 整地與造林
采用機械全墾整地加大穴方式,整地時間為10~12月份,按3 m×4 m株行距打點,種植點再開挖1 m×1 m×0.8 m大穴,每穴施入50 kg有機肥和0.5 kg復合肥,與坑土拌勻后回填穴中。
造林采用植苗法,造林時間選擇在第二年的2~3月份,選用Ι級苗木造林,起苗、運輸過程中加強苗木保護,栽植時嚴格遵循“三埋兩踩一提苗”技術操作規程。
4.2.4 撫育管理
林農間作,以耕代撫是目前林場幼林撫育最好的方式之一。可與油桐間作的作物很多,如花生、黃豆、西瓜、油菜、小麥等,也可種植百蕊草、銀條等中草藥。但要注意兩點:一是間種農作物每年輪換,二是農作物一定要離開油桐樹干80~100 cm,不能緊貼樹干,以免有礙桐林生長,無法間種的應在當年5、7、9月份按2 m×2 m規格撫育一次。 在油桐成林管理階段,關鍵是土壤耕作,主要有夏鏟和冬挖。 冬挖主要是大塊翻土,在12月至第2年1月進行,每兩年1次,挖翻深度為20~25 cm。可以改善土壤性狀,還可以消滅在土壤中化蛹的害蟲。
4.2.5 病蟲害防治
油桐總體來說,病蟲害種類相對較多。應以防為主,防治結合,以營利技術為基礎,與生物、藥物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根據資料,皇甫山林場油桐主要病蟲害如下。
(1)油桐黑斑病。一般在8~10月份發病,主要危害油桐葉和果實,引起早期落葉落果,降低油桐產量。防治方法:一是結合撫育管理,清理病葉病果,二是在染病前期噴施波爾多液。
(2)根腐病。發病情況:又稱枯萎病,主要是由鐮刀菌侵染油桐根部引起根腐,從而切斷了整株油桐樹的水分營養供給,導致全株枯死。該病一旦發生難以治療,所以只能采取預防和控制蔓延的方法[2]。 防治方法:①發現病害時,應及時挖出病株進行燒毀,并用生石灰對樹坑進行消毒,控制病原擴展。②加強桐林的撫育管理,改善林地肥力,增強樹體抗病能力。
(3)油桐翅蛾。主要危害油桐葉片。防治方法:一是結合冬季復墾深挖土壤,破壞其越冬蟲繭場所,二是可釋放赤眼蜂進行生物防治,三是在危害嚴重的林分你內,采用聚酯類藥物噴施煙劑。
(4)桑天牛。桑天牛是皇甫山林場油桐林的主要蟲害,受害樹木易風折,危害嚴重導致樹木死亡。防治方法:一是發現蛀孔及時插入毒簽進行毒殺,二是用40%氧化樂果1∶1倍液涂干,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