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鑫
(山東省鄆城縣衛計局,山東 鄆城 274700)
BIM和IPD協同模式對工程造價的管控
李 鑫
(山東省鄆城縣衛計局,山東 鄆城 274700)
當前房地產市場調控的不斷增加,國家提倡綠色建筑的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施工項目成本管理。如何提高成本管理質量和信息管理水平,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分別從施工項目的規劃、設計、施工前的準備、施工以及交付運營等五個階段詳細介紹BIM和IPD協同管理模式對施工項目造價的管控。
協同模式;施工項目造價;管理與控制
協同管理理念下引入的IPD協同管理模式,以信任為基礎,以BIM為技術支撐,不僅可以實現項目管理模式的變革,提高項目參與方之間的協同管理,而且對造價管理帶來了新的革命式的變化。
在概念規劃階段,通過BIM數據模型或根據類似項目的BIM模型來獲取初步的有關項目的工程量數據和擬建工程類似項目的造價信息,從而使擬建項目的投資估算多些參考依據。還可以通過多方案對比,選擇經濟更合理的方案,使投資回報最大化。而IPD協同管理模式下組建的IPD團隊則可以在此階段起到預估風險,從各自的角度和各自積累的經驗來看待項目可能存在的關于造價的問題,及時匯總處理,提前解決隱患,IPD團隊還可以在此階段構建初步的目標成本體系,從源頭上來實現造價管理的精細化控制。
目前,設計階段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是進行限額設計。按批準的設計規范對項目控制項目進行投資估算的初步設計,以及在初步設計階段的總預算基礎上進行施工圖設計,按照相關專業的施工圖預算施工圖設計。以實現以建設項目為前提,投資定額的分配進行控制設計階段的成本,嚴格控制設計的不合理變更,確保項目的總投資不超出范圍[1]。
根據BIM模型,把項目模型與相應的造價信息關聯,可以方便造價管理人員快速精確計算設計概算,還可以利用價值工程等方法從全壽命周期的角度來控制項目的成本,優化設計方案,控制造價。IPD團隊成員在對初步設計模型從各自不同角度審核后,協助設計方進行模型的細部設計,各專業的設計方可以把不同專業的模型整合到BIM模型中,通過BIM的可視化、碰撞檢測來檢測擬建工程設計的不合理之處,從而減少后期設計變更,降低項目成本。造價人員可以根據詳細的BIM模型和完成的工程量數據來編制精確的施工圖預算,為后續的造價管理工作做好維護工作。
在IPD協同管理模式下,施工前準備階段主要工作有資料的準備、審查報批、采購等。在BIM技術的參與下,施工資料需要有統一的文檔格式,方便BIM模型的統一收錄和項目各參與方的共享。項目IPD團隊根據BIM模型提供的模型信息庫可以幫助相關部門審批。至于采購環節,BIM模型為我們提供了完善的構建信息資料以及相關的供應商材料價格庫,IPD團隊也可以及早確定項目相關的重要供應商,構建供應商資源庫,對供應商建立量化的評估體系,從而優化采購管理。另外,BIM模型包含的詳細的項目數據信息,也為IPD團隊進行分包招標提供了信息依據,可以快速編制工程量清單,方便后續的招投標以及采購管理。
在傳統模式下的施工建造階段,由于一些項目參與方剛接觸項目,并且各自的利益并不一致,再加上項目工期持續時間長、市場價格的變化、項目現場管理協調難度的存在,對項目的造價管理就很難實現預期的控制。而通過BIM技術和IPD協同管理模式,則可以實現對造價管理的過程控制。BIM技術為施工建造管理提供了協同共享的平臺,可以應對臨時出現的設計變更或者方案的優化,BIM模型可以及時更新三維模型及工程量,且能與造價軟件想關聯,從而方便造價人員快速處理成本控制工作,各專業工種的項目參與方都可以在該模型中清晰地實現三維模擬。另外,在施工建造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有關項目的文檔資料諸如項目相關的質量圖片、材料供應計劃及材料信息、施工進度計劃、簽證變更等,這些都可以在BIM模型中保存下來,可以為以后的成本測算、簽證管理等工作提供有力地支持。
在IPD協同管理模式下,可以在原有三維模型的基礎上,通過插入施工進度計劃、資金管理計劃構建5D-BIM模型,從而實現合理安排施工進度和資源管理。通過BIM的模擬仿真,及時發現施工過程中可能的碰撞沖突以及時間與成本的協同。在施工建造過程中,材料供應與價格是造價管理的重點,IPD團隊可以盡可能早地構建供應商資源庫,可以利用更多材料在工廠加工的方法,保證建設材料的及時性和價格的合理性,BIM模型中關于材料數據庫的部分,可以實現在施工建造階段嚴格按照項目最初的目標成本來控制材料的用量,從而實現動態控制成本。
傳統竣工驗收階段,由于紙質文檔資料的傳遞層次多、變更簽證對結算工作的加大,很多工程造價人員難以做到根據真實的建設工程量來進行竣工結算,項目其他參與方與業主之間的扯皮現象就會增多,從而加大了竣工驗收階段的造價管理工作量。而在BIM與1PD協同管理模式下的交付運營階段,BIM模型在經過前面一系列的填充和完善,基本可以完全表達出竣工工程的實體,還能提供完整的結算信息,保證施工項目信息的完整性。并對建設項目多維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和比較,對建設項目進行評價,為以后的建設項目提供參考。IPD協同管理模式又保證了團隊之間的信任與協同,項目參與各方之間信息與利潤共享,從而提高了項目交付運營階段的造價管理效率。
相對于傳統建造管理模式,IPD協同管理模式的運營階段更注重后期的運營維護管理,在項目初期,就可以讓物業管理部門介入BIM模型的建設和維護。這樣在運營階段,就可以很好地運用BIM的完整模型及相關資料來實現對建設工程全方位的物業運營與維修管理,從而降低運營階段的成本費用,節約成本。
[1]王禹杰,侯亞瑋.BIM在建設項目IPD管理模式中的應用研究[J].建筑經濟,2015(09).
[2]高平,武慧敏.BIM技術下IPD協同管理應用探究[J].建筑與預算,2014(11).
10.16640/j.cnki.37-1222/t.2018.01.219
李鑫(1983-),男,山東鄆城人,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設計。